八桂诗坛杂忆(9)封家骞的“知青吟”
八桂诗坛杂忆(9)
封家骞的“知青吟”
岑路
1993年9月间,我到南宁市《广播电视信息》报陈克处过访,偶发现他办公桌上摆着一本油印小册子。这是一本由原南宁一中初631班部分同学当年作为“老三届”下乡知青20余年后重聚于南宁,封家骞应同学们建议,将其在插队期间所写下的一些涉及到该班同学的诗作整理编印而成的。陈克是我之诗友,他便随手递与我一看。
我也是“老三届”知青,也曾插过队。拿起这本小册子,自然感触良多。于是,我一口气读完后,觉得这位插兄工诗善词,才情颇具。这些诗,记下了他在那段特殊历史的特殊经历。正如他在《前记》所云:“这些诗,是当年与本班同学交往中写下的,有的寄托情愫,有的记述趣闻,却已成为陈言,现重捡旧稿,照样抄录,聊供一览”。
1969年初,封家骞作为南宁市知青与同学们到扶绥县插队。当时,一名未满20岁便离开父母到农村去的城市人,其心境之凄凉及生活之艰辛自然难以言喻。在农村,他们白天面朝黄土背朝天,与村民们挥汗劳作,晚上文化生活枯燥,唯听窗外虫声唧唧溪水潺流。为了打发这份孤寂,只能以酒为伴。他在《自嘲》诗中,便记下了这段刚到农村时的情景。
常羡衔杯李谪仙,渴思吞海醉思眠。
胸中块垒浇须酒,户外鸣蛩啧有言。
招汝便来当爽快,挥之即去莫流连。
二三饮友休疑斧,卯日辰时我暂偏。
在这些日子里,封常邀一些村中好友相聚豪饮,饮多了,遭到村上人非议。这时,同村的女插友微言规劝。那时,他真想狠下决心戒酒。然终是积习难改,后来还是照饮。
在一起插队的知青中,他们苦中也有乐,乐中也有趣。那天,封为了凑-下趣,居然偷偷冒一姓谭的男知青写信给一姓蓝的女知青谈爱,惹得那位女知青恼怒了一场,但查来查去,只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弄不清是谁闹的恶作剧。而这位封插兄看到女知青的那副焦急样,却在一旁偷偷窃笑。他在《冒谭茂全名去信蓝伶》诗三首中就记下此事:
一
萌动灵机发艳情,柔毫聊试属狂生。
穷年戏作荒唐事,三尺锦书且冒名。
二
嗔怪梓山轻薄儿,香笺艳语寄相思。
清狂惹得秋娘恼,恼处偏吾窃笑时。
三
携琴再弄凤求凰,欲乱重帘九曲肠。
花为风情多浪蝶,何须暗骂梓山郎。
今人方笑古人儒,登榜何庸苦读书。
贱命无缘为学子,高名偏与属黔驴。
南冥忍见鲲鹏老,秋望惊看草木疏。
此夜应同千里月,栏干拍遍听啼乌。
此兄亦算是傲骨之士了,不为虚名所动。后来直至1970年9月被招工到柳州钢铁厂才结束了插队生涯。当时,他又有一诗描述其即将离开插队之所时之心境:
行期欲近情先怯,无限思量兀自伤。
岁月何曾论得失,形骸到处即家乡。
一身零碎存肝胆,百事蹉跎话短长。
渺渺予怀逐流水,黄河远上九回肠。
此后,他又踏上新的人生路,经过数番拼搏,終于考上了广西大学,后来成了广西一所高校的一位“人类灵魂工程师”。
久别重逢
1993年8月8日封家骞当年的“老插”们分别20余载后又重聚于南宁金港酒楼,此次见面,他们大都已步入不惑之年,然他们相见甚欢,在-起品清茗,尝美点,把酒话旧,回忆当年趣事,畅谈别后景况,并合影留念。封也曾有《调寄江城子》一词记下此次聚会:
畅聚话旧
榴红时节聚华堂,兴悠长,语低昂。薄酒浓茶,细说旧行藏。指顾鬓边应莫笑,添白发,数茎霜。 廿年尘海各茫茫,老同窗,自难忘。 静女顽童,往事漫思量。一瓣心香连广字,深寄愿,祝康强。
村中故事多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