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来上海
这也是天涯上十年前记录的流水账:
我大学专业学的是旅游管理,2002年毕业前夕,在济南找了一家实习的旅行社,当时如果不出什么意外,我可能就在那家旅行社做下去了。
他们有国内业务,也有国际业务,但是旅行社是国内社,他们操作国际业务实际上是违规的。
刚进去,我就被安排到国际社那边,告诉我实习期间工资是400块,以后转正会加工资,可是两个月后,竟然还没一分工资也没发。
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悄悄地放在总经理办公桌上了,大意就是说做什么都要诚信之类的话,感觉那时候好傻,也抹不开脸,现在的碰到这种情况的话,应该会直接去找总经理谈。
正好那几天,旅游局来查旅行社业务,国际社那边的业务就暂停了,我也被告知走人了,临走前他们给了我800块钱。
这之后就快到毕业时间了,后面又投了几份简历,也没找到合适的工作。
就给在上海的姑妈打电话,说我决定来上海,因为之前她就说,让我毕业后来上海找工作。
我把要去上海的事情,打电话告诉家里,父亲并不赞同我的决定,但是不去上海,家里两眼摸黑,也没有人给张罗工作,我只能靠自己,再说,我也想出去闯闯。
就这样,先回家呆了几天,带着那800块钱,就直奔上海的姑妈家了。
姑父是上海人,黑龙江知青,姑妈是投奔在黑龙江当兵的大伯,他们在黑龙江相识并结婚,后来在我读高中的时候,他们返回上海。
我来上海时,姑妈和姑父坐公交车去火车站接我到家,然后告诉我找工作不要着急,慢慢来,但是我内心还是挺着急的,有点上火,本来一直长痘痘没怎么好,后来就一下子像过敏一样。
没办法,只能先去医院看了。
我带的800块钱不消几次就花光了,姑妈借给我1000,后来家里又给了1000,话说上海看个痘痘也要这么贵。但是和现在比起来,那时候还算便宜,一个盒饭只要5块钱,有荤有素,现在至少要20吧。
整整两个月没有出门找工作,内心更是焦急如焚,想想其他同学都开始赚钱了,我却还要花家里的钱,整天郁闷的要命,那两个月,跟在牢笼里一样。
即使没办法找工作,也得想办法赚钱啊。
于是就先去旁边的国际花园(别墅区),贴家教的告示,很快居然有人打电话给我,一个是小孩子的家教,另外居然一家很小的金属表面处理公司的老板打电话让我做文员,主要在办公司负责接听电话打打字,基本不用见客户。
这样,就两个工作一起做了,平常上班,周末做家教,加起来收入倒还可以,但是这却不是我来上海想要的生活。
后来天气凉快点后,脸上发的痘痘也好的差不多了。就还是想着去旅行社做,然后去了家旅行社,虽然工资加起来没我做文员和做家教赚的多,但是感觉那是我的专业,是我最初来上海的梦想。
到03年春天,我就去参加导游证异地换证,导游证从济南转到上海来。换完证决定专职去做英语导游,都联系好国际旅行社了,还跟他们去景点踩过线。但是估计我注定与旅游行业无缘,非典开始了,旅行社都被勒令暂停。
我又被迫去找糊口的工作了,当时非典挺厉害,面试的时候大家都戴口罩,还量体温。
5月份就面试到了一家外贸公司,算是歪打正着,从旅游业转到外贸上了,而且一干就是十年。
刚开始,外贸干起来很辛苦,因为我们主要是出口纺织品配饰的(像帽子围巾手套袜子之类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除了要和国外客户沟通以外,很多时候工厂进货来,验货有问题,就需要大家一起返工,剪线头包装,大家都是脑力体力全能型选手。
刚进公司的小卒,都是跟着老业务后面干,师傅让干啥就干啥,都是些杂活,我那时候称这些为“没营养”的活。
所谓没营养,就是感觉学不了很多自己想学的东西。后来听公司里其他老员工讲,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如果没有工作经验,出去还是得做这样的活。
想想也是,就忍下来了。
有时候一天就是帮着他们发面料,发辅料。我很想什么时候可以单独负责一个客户啊,整个一个流程都做下来。
那时候最想的就是多学点东西,工资倒还是其次。现在想想,其实好多事情不需要那么急功近利,慢慢很多事情,自己就知道了,也能处理了。
很多和我一起进来的人,都离开了,但我坚持下来了,当然中途也想过辞职。
这么一路走来,感觉自己还是挺幸运的,如果没有姑妈,我可能早回老家了。在姑妈家住了一年之后,才搬出来和其他同事一起租房子住。
如果那时候我跳槽了,不一定会比现在好,当然也可能比现在好,不过现在还是挺知足的,很受老板的器重,现在的房子(首付)和车子,基本上也是靠老大年底发的奖金积攒的。
上班离家近,这是在很多在上海工作的人都没有的,很多人每天单程都至少要花费1个多小时候在路上。
我做的这个客户,从2003年我进来就开始就跟着师傅做,订单量一直在持续增加,刚开始基本在200多万美金,到2007年到达顶峰,那年做了1000多万美金,跟抛物线一样,然后又开始下降,截止到2011年,又回到200多万。
以上是我快辞职前记录的流水账,虽然没啥文采,但都是事实。
我是2003年5月21日进公司,2013年7月1日辞职,最青春的十年都留在了那个外贸公司,当然也是这个工作让我积攒了人生第一桶金,期间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读了个在职研,然后顺便买了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