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同仁“要”掌声(35)
“教师发展要有师承”
这几天,反复思考区教育局安排的“青蓝工程”究竟该如何去实施的问题。这让我想起已成先人的省教研室原主任鞠文灿先生在2013年省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培训者培训会上,曾对参训全体教师提出“教师发展要有师承”的殷切希望,今天想来还真是发人深省,寓意更深。
“师承”一词,百度词条中有两种解释:一是师徒相传的系统。二是徒弟学到了师傅的真传、精髓。“师承”一词出自《后汉书·儒林传序》:“若师资所承,宜标名为证者,乃著之云。”后以“师承”指学术、技艺上的一脉相承。师承不仅仅专指徒弟学到师傅的真传,也包括师傅和徒弟之间的传授与学习得以保持和运作体系。由此可见,师承之涵义意味深远。
记得自己刚刚毕业那年(1989年),来到一所山区中学——赣榆县徐山中学。全校仅仅13个班级,共23位教师。由于自己是唯一的“政治科班”出身,自然也就无人“能做”自己的师傅了。再加上那个时候学校也没有什么“青蓝工程”,更没有今天的“青蓝课程”,我只有自己摸着石头去过河。怎么办?向“大师”学习——《思想政治课教学》!我至今还保留着那个时期自己订阅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多本杂志,是这份杂志帮我解决一个一个难题,让我一步步成熟起来。今天看来,当时的我师承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师承了杂志中那些至今都无法见过面的老师们!
而今天,我们的青年教师则幸福而又幸运了很多。他们不仅一毕业学校就为他们安排了师傅,而且省市县各级培训那是目不暇给,机会多多。就拿我们连云港市来说,不仅有港城名师工作室,而且还有县级名师工作室,很多学校还成立了校级名师工作室,这为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搭建了平台。不仅如此,省市县举办的各级各类赛课,让我们的年轻教师免费“品尝”到一道道丰盛的教学大餐,其对年轻教师日后课堂教学的影响作用不可低估。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教师的师承系统更加完善,师承效果也愈加明显,教师的成长周期也大大缩短。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些“奇怪”的现象在不断发生。有的学校“青蓝工程”等同虚设,有的学校师徒帮扶是帮而不扶或者是扶而不帮,有的学校师傅和徒弟本身就是“拉郎配”,有的学校徒弟就像算盘珠,拨一拨动一动,有的甚至拨也不动,根本就没有虚心向师傅学习、取经的愿望。凡此种种,都反映出目前在学校中存在的“师承”的危机与尴尬。在与一些老教师交流中,大家也都普遍有这样的感受:现在的年轻教师学习主动性不强,更不用说主动拜师学艺了。究其原因,不仅仅有大环境影响的问题,也与现在年轻教师职业认同感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呀,刚刚开始的教师生涯并不一定就是他们一生的追求,或许不久的将来他们就将从事另一份职业,他们哪里还有师承的意愿?!
青年教师需要师承,中年教师也需要师承,老年教师亦是如此。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向同行学习,也要向其他行业学习,更要向我们的学生学习。我们只有向师傅们虚心学习,虔诚求教,我们才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我们只有不断地师承名师大家的优秀成果,我们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我们只有不断地向学生学习,我们才能最终成为学生爱戴并被始终感念的人。
做一个相互师承的人,这是我们对先人鞠文灿先生的最好纪念;做一个相互师承的人,这或许还将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我们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