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共同体(20):海天一色 研教并举

海天一色  研教并举

——“海岸线”教学联盟共同体九月份道德与法治活动简报

为了进一步有效落实赣榆区教研室推进九年级教学工作会议的精神,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教研模式,“海岸线”道德与法治教学共同体于2020年9月23日在石桥中学举行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专题研讨活动。本次活动从组织到落实,坚持落小、落细、落实、落地原则,举办方石桥中学高度重视,王校长全程安排、参与各个环节的活动,参与学校分管领导细致配合,保障本次活动圆满开展。

一、落小:活动前反复研磨教学设计

在确定了两节研讨课后,万青老师和卜凤侠老师认真准备,几易其稿,认真研读教材,分析课标,参考优秀教师教学设计,研究石桥中学学生的学情,提出授课方案。在此基础上,将稿件在“海岸线”教学联盟共同体教师群里进行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群策群力,研究每一个教学环节,细致分析每一个细节,从教材主题内容的重构、知识脉搏的勾勒到教学环节的布局,从情境的选择到使用,从问题的设计到排序,从活动选择到对应任务的统筹,都凝结了开课老师和共同体老师的大量的心血,为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授课教学提供参照方向和价值的引导。

二、落细:活动中边听边研同步诊断教学

在活动前,我们明确了本次教研活动研究的主要问题,围绕“基于新中考命题特点指引教学方向”的主题,将听课教师分为几个小组,结合子议题从三个维度研讨新授课的知识建构的基本方法、情境选择与使用的策略、学生学科思维培育。

王慧芳老师提出:两位老师素质都很高,课上的都非常好,思路清晰,过渡自然,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到位。本课理论性比较强,而两位老师都能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热点问题来讲,都围绕抗疫表彰大会来发散思维,让学生自然而然的理解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意义,都围绕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这条主线来教学,层层深入环节紧凑,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取得了很好成效。但是对于“四个伟大精神”没有阐述到位,应该补充讲述一下。

王其友老师提出:两位老师都能抓住时政热点去联系教学,给我们带来一场视觉盛宴,同时也展示了两位老师不同的优秀风格。万青老师以“抗疫故事”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聚焦“全国抗疫表彰大会”“伟大抗疫精神表现”“抗疫英雄榜”等来设计教学问题,巧妙地把热点问题融入到教学当中,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目标达成度高。卜凤霞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课堂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发现教材主要知识点,教师针对重难点问题,依托“抗疫材料”来设计教学活动,提出合适问题,对于毕业班教学非常高效、简单、实用,目标明确,清晰明了。

三、落实:活动后研讨反思提出多元设计思路

活动结束后,在部分听课教师代表发言后,我们又给上课老师和听课老师足够时间回去反思,针对教学实录,提出进一步修改的设想,并将前后设计进行切块精准对比分析,从实践操作上升到理论论证,不仅进一步提高大家的上课实效,还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研究,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将反思变为文字,变为一定水平的文章,同时,也让大家感受到教研论文写作源泉就是课堂教学。

万青老师作出自我反思:《凝聚价值追求》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的第二框题。学生在前一框题学习了中华文化的作用与发展,增强了文化自信心;学习了中华美德的内涵及影响,明白了美德的力量在践行。在此基础上,本框题进一步挖掘文化的精髓即中华民族精神,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意义,难点是怎样在生活中践行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节课我以9月8号的全国抗疫表彰大会热点导入,让学生感受获奖者的人格魅力,从而引发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整个课堂教学过程都贯穿了“保障中国抗疫胜利的精神力量在哪里”?这一中心议题,自主学习让学生先对本课知识点有一个整体的掌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高扬民族精神,我用《中国人的战疫史诗》视频渲染气氛,引发思考,触动学生内心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让学生深入理解抗疫精神、民族精神,以及不同时期民族精神的表现,并当堂背诵这个知识点,做到当堂掌握。通过抗疫过程中同龄人的做法突破难点,让学生理解弘扬民族精神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并进一步探究了本课的重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第二阶段构筑中国价值,通过展示抗疫英雄榜从30后到00后,既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引导学生讨论本课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通过随机抽取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词语进行阐述你会怎么做突破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落细落小落实。

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时间把握不够合理,课堂语言不够精炼,还有很多无效语言,同时,要注意及时鼓励和表扬上课状态比较好的学生,学生回答完问题要及时进行点评。

作为听课教师,柘汪中学尚修霞老师做出这样的反思:

听了万青、卜凤霞两位老师所上的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五课第二框《凝聚价值追求》一课,我认为亮点较多。两位老师首先从时政热点抗疫英雄所展示出的抗疫精神入手,让学生对民族精神有一个更为直观的感受,有效导入新课。

万青老师是引导学生从整体去自主预习,让学生对书本的知识有一个整理的了解。而卜凤霞老师是分板块引导学生对每一个板块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老师也向学生展示了对基础知识的建构。接下来万青老师是引领学生对基础知识通过探究活动的形式进行了解,让学生对书本知识有了更深入的掌握和理解。卜凤霞老师同样也是引领学生进行了材料的研读,让学生了解书本的基础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两位老师整堂课以时政背景材料为载体,以问题探究为龙头,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给人的感觉是环环相扣,有条不紊,从整体上说不失为一堂成功的常规课,对比分析,表现为:

1.任务目标定位准确

理论联系实际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原则,但选用什么样的时政材料,这同样体现了一位教师的选材能力。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而且必须要有对“时政的敏感度”,清晰判断哪些时政将会成为评价关注的热点,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两节课主要围绕着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问题为主线贯穿于课堂。

2.情境材料的选用精

道德与法治教师也要学会如何把时政热点转换成课堂教学资源,并把时政材料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出科学的价值引领。对一段同样的时政材料,有的教师所出的问题精要,有的教师出的问题比较肤浅,而本次授课的两位老师在这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设计的问题都有利于学生课堂的探讨与交流,都有利于支撑学生“议中学”。因此,我们必须研究材料,呈现给学生的也必须是教师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材料和问题。这节课两位老师所选用的材料,比较“精要”,不仅让学生了解了相关知识,同时高扬了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构筑了其价值观,时代性、时效性高,针对性强。

3.预设生成相得益彰

教学设计实质是一种教学的预案。它不同于房屋设计图,可以在教学进程中不断地加以修改、补充、调整,在预设中生成知识和能力,而又在生成中不断调整预设,形成一种“创生”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本来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正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不断互动,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创生出一节优秀的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受益了,教师也在教学相长中获益,而这也就是“教学的魅力”所在。两位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点拨,不仅使学生能得到“答案”也能得到“能力”。

3.有效培育学生素养

这两节课,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这种发展不只是简单的教材知识的罗列,更多地是教材知识的重组和整合,并不断地引导学生去分析现实问题。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后,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两位老师的课一直在努力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同时,整节课始终体现着“互动合作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课堂探究意识浓,同桌讨论和小议次数较多,这些做法是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培育的必然选择。

再好的课,每个人思考角度不一样,可能会有不同想法,我提几点建议:

首先,教师教学可以进行适度的知识链接,教学效果将会更好;

其次,在分析问题时,让学生不仅动脑,而且结合题目动动手动动笔,我想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再次,课堂结束前教师应作全面深入课堂小结或者邀请学生做一点本节课的知识建构。

四、落地:下一步要坚持以中考评价导向新授课教学

最后,仲伟松老师结合本次活动开展情况,参考2020年中考命题的特点,提出了“海岸线”教学共同体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一步的教学打算,以及强调九年级教师教学素养提升的思路。

(一)以评价为导向:研究和自制命题

1.研究中考原题

作为九年级教师,无论是新手还是老手都需要静下心来研究命题,既要研究全国的中考命题的特点,更要研究我省我市中考命题的思路,分析总结命题的趋势。

2.学会创新命题

上一点强调了“看花”,这一点强调了自己要亲自“绣花”。这里“创新”命题既可以是模仿、改编,也可以是原创。在命题中,我们就可以领悟自己的教学理念,因为命题理念导向了教学理念。

3.对命题的建议

下一步,将进一步研究命题,提高命题水平,增强命题素养,从细节处下手,于无声处听惊雷,深入研究素养本位的命题,以此促使命题导向课堂教学,将教学内容与评价内容有机统一,发挥教学与考试评价的合力作用。故需要在如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情境与问题对应

情境如何与问题有效对应,情境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多大程度的条件支撑,良构情境与劣构情境如何对应相应的问题,问题的解决能否结合情境材料进行解答等等问题都是以后命题研究的空间。

第二、任务与目标呼应

在命题之前需要周密计划,选择必备知识,界定关键能力,以这两个轮子推动学科素养的车子前行,并以核心价值为这辆车子运行的方向盘。

第三、思维与知识并举

努力展示学生的思维原过程,努力还原课堂探究的轨迹,努力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真正发挥自己平时锤炼的学科思维能力在新的命题情境下有效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建模。

(二)以探究为引擎:尝试和创新教学

1.以学习新课为主,同时兼顾复习

对于九年级教学,我们要明确自己中考的身份和责任,所以,我们要与七、八年级的教学区别开来,不仅要重视新课学习,还要及时把七八年级相关内容串联进来。

2.以重点内容为主,同时兼顾其他

九年级教师,尤其是有经验的老教师,往往在学习新课的时候,就单刀直入,直奔中考指南考点,而不管书本其他知识内容。我感觉在学习新课时要不得。

3.以探究教学为主,同时兼顾灌输

对于核心的考点,还是需要给学生一个理解的时间和平台的,捷径往往就是那条最慢的路。当然,对有些非重点的内容,也可以适当直接讲解,为学生直接挑明。

4.以有效传统为主,同时兼顾议题

首先整体考虑教学内容,至少要站在单元角度布局教学内容,提炼出核心教学内容,界定出重难点,灵活选择情境话题,巧妙设计中心议题和子议题,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议题开展学习,在大概念思维驱动下保持整体规划,局部突破,协同推进的生成路线。

王常亮教授强调要设计好导学单,用好导学单,请每个学校初步设计一个方案,我们汇总修改后供大家参考,每所学校要结合自己学生实际灵活取舍。王教授多次强调:成绩是“练出来的”。这里“练”不是搞题海战术,因为题海战术是一直跟着题目跑,永远没个头。而王教授强调的“练”,是对复习课本质的概括,一方面要“练出”任务性表现,另一方面要“练出”应考素养(关键是练什么、如何练、练后反思)。(撰稿:海头初中仲伟松    审核:王常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