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的原理四十八(怎样把握知识)

对知识的把握永远离不开实践和实际验证,也就意味是从进入真实运用才开始的,故对知识的把握不仅意味是对知识的活用,也必须从运用原理和能够阐述道理开始,而且还必须从这上面结束,否则便不能体现知识的整个来龙去脉和完整活用过程。

换言之,要想真正把握知识,必须先要有明事理的过程,以培养好的认识、对待和理解,这个过程是逃不掉的,唯有这样才能避免滥用知识,从而保证真正准确地把握知识。

明事理,有明一事物之事理,有明百物之事理,既有全局之事理,又有个体之事理,全局未必不是相对的个体,个体未必不是相对的全局,故明事理是一种全面观,既有宏观又有微观,需要全方位、全层次、全角度,周到且彻底认识各种矛盾联 系的过程,哪个地方断了链条都不可能算得上真正明事理。

这实际是说,纵然有揣着明白装糊涂的现象,似乎有所明事理而宁可当睁眼瞎,事实上也是明此事理而不明彼事理的表现,其实还是因为片面而不明事理,不明事理就是愚昧,无非是个愚昧程度的问题。

不得不承认,拿到手里的知识永远意味要修养它,没有修养就没有实践,反过来也是一样,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知识才能成为活的东西,才说得上把握它。

运用原理和道理就是运用知识,而且只有通过原理和道理才能联 系一切知识,这是对知识最彻底的修养,也是最彻底地活用。

原理和道理是以认识的形式来呈现知识的,也因为任何认识一旦用语言阐述出来就成了知识,无非原理性道理性的知识是对规律、规范、规则等的概括,而这些总离不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目的却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直至解决问题。

也就是说,对知识的活用能力,既来自于,又运用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实际又是说,对知识的把握是一个必须从活用到活用,永远活用的过程。

知识是在透过现象看本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得以活用、运用和把握的,其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体现的,既是对知识的良好认识,也是对知识的活用,实际体现的是认识与知识,知识与知识,最集中最彻底的联 系,又因为认识是对原理和道理的最核心反映,具体情形具体分析也就代表了理论与实践的最紧密联 系,更代表了知识与修养的最根本联 系。

正是有了这样的复杂联 系,知识与运用才无法截然分开,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所以既不应等着把知识完全认识好了再去运用,也不应一运用起来就不管认识。这都是活学活用的原理,也就是怎样把握知识的原理和这样的道理。

这提示了,即使知识是死记硬背来的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让知识活起来。由此可知,把知识重新还给道理,让道理承载知识,进而运用于具体情形具体分析,并本着透过现象看本质解决问题而去,直至用实践经验体现出与知识相匹配的本领,才意味把握了知识。

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每一步都是修养,都不允许自欺欺人而夸夸其谈,任何一个地方夸夸其谈了,就等于终断了修养链条,不仅运用知识将漏洞百出,本领也不可能无端有成。

还如“怎么,你说我独裁?”这句话,因为说话的人尚不能化为语境认识,不管谁说出来,对稍有点洞察力的人,就仍可以进一步分析,于是便可看出来,这实际是还处于对概念仅仅能简单抽象理解阶段造成的,所以就闹出了牵强附会,偷换概念,而至南辕北辙的笑话。

滥用知识,意味对知识的各种形式地奴用,意味被知识稀里糊涂的牵着鼻子走。必须明白,对知识不能活用的问题,不是围绕一些知识,多知道、少知道的问题,而是联 系不起来的问题,实际是因为有认识局限而缺乏有效联想和正确进入分析的能力。

分析能力不足,反过来也注定认识有局限,就不得不或多或少因判断失误,而无法从正常的语境出发,又因认识的局限必然导致自信力降低,害怕被揭穿而因此感觉受伤害,便很难摆脱不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因而不得不总先想到的是自己,进而为了维护虚荣,极力证 明和炫耀“我知道”,“我就这么认为”。

于是不难省悟,正是懒惰、不求甚解和一知半解,造成了主观局限和不自信,又因不应有的幻想和炫耀心态,造成了虚荣和自我保护倾向,共同集中表现为了人的不强大,不得不转而以自恃和任性来掩饰,让人想问题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导致联想过度主观,思考能力片面,影响了知识的客观属性和有效联 系,实际反映出来的是缺乏正确的认识、分析和判断本领,也就谈不上合理运用知识。

也因此,很多司空见惯的争论,其实都是不该有的。尽管知识是客观的,几乎像真理一样客观,但认识和认识程度的差异,造成不是谁都能看得见真理,于是争来争去都实际与对具体知识的知道与不知道无关,也不以谁怎样认为转移,而恰恰与有什么样的认识密切相关,毕竟不知道的东西没法争论,出现认识不同才易引起争论。

(0)

相关推荐

  • 回归正道的方法很多,但最关键点在静

           回归正道的方法,说起来很多,有可以用语言文字讲清楚的,也有确实不可以用语言文字讲清楚而必须在有实际修为并且有一定程度的实际修为后才能体认的,但总的来说,回归正道的关键点,其实就是一个&q ...

  • 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大学之道》2(完结篇)

    ②-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译]古代想要把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 ...

  • 修证心得:《从修炼的角度讲述一切神秘现象的原理》48 关于长生的对话(上)

    编者按:"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佛菩萨为众多求道者示现了无数修行法门(或系统),因为下手处不同,实修过程或许也不同,但是因为"归元无二路"的缘故,我们总可以 ...

  • 不明道理,学一堆知识有毛用

    最近六神磊磊有一篇热文<没有知识,学一堆道理有毛用>,此文不仅十万+,而且还收获一万多个点赞,文中有几句话说得不无道理: 为什么有些人好像很好学,爱上各种讲座培训班,还舍得花钱,但好像没有 ...

  • 写诗的原理七十八(怎样从意识体会修养)

    七十八.怎样从意识体会修养 与物质相对,意识即精神,精神即意识,都是哲学概念,与修养相对,修养则自成一门学问,无所不涉,是多学科的集中体现,特别是对人受教育程度,教化如何,心理如何的体现,这时意识就不 ...

  • 写诗的原理六十八(怎样看合理认识与智慧的联/系)

    只有合理的认识,才能让素质因素,或自内而外,或自外而内,同样合理地联系起来.自内而外是主动的,如学习,自外而内是干预的,如教育,不管哪种联系都是修养不可少的,都会促成应有的本领和修养. 合理认识就是人 ...

  • 写诗的原理五十八(怎样看觉悟和洞察力的联/系)

    五十八.怎样看觉悟和洞察力的联 系 人的一切外衣,无不是由现实复杂的主客观矛盾关系使然,要拆解这些,显然离不开认识中对假与真的分辨力,更离不开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力,而真正能最终解决问题的,还是从分辨 ...

  • 写诗的原理四十九(怎样看小聪明)

    对任何知识,只要还缺乏修养,千万不可有显摆炫耀心态,因为这就像"两小儿辩日"一样的地没有道理.实际是,知识虽是客观的,如果人还没有基本认识做依据,或认识不足和有偏差.谬误,就没的辩 ...

  • 写诗的原理四十六(怎样理解知识)

    四十六.怎样理解知识 学会认识知识.对待知识,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知识,只有正确理解知识,才提得上把握知识.认识是从不知道到知道的过程,基本要求是,通过这个过程以明白什么是什么,其具体是非曲直在哪里,然后 ...

  • 写诗的原理四十二(怎样认识分析)

    四十二.怎样认识分析 事实上,没有人不知道浅浮轻佻之不好,为什么又屡见不鲜?无非要么无知,要么明知故犯.一方面,因脑瓜子如一团浆糊而不懂得分析分辨,导致认识扭曲,进而被同样扭曲的情感牵着鼻子走,或曰跟 ...

  • 写诗的原理四十(怎样理解分析)

    四十.怎样理解分析 分析就是认识,也是认识的过程,更是修养的过程,离开了分析就等于对什么都不可能清清楚楚.像知道"麦子"."韭菜"这样的知识,却分不清谁是谁,这 ...

  • 写诗的原理三十八(怎样认识脑筋)

    三十八.怎样认识脑筋 运用知识,总是与解决问题联 系在一起的,并且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人不可少的有目的的实践,人因有目的的实践而必须运用知识,且有效运用知识,并通过解决问题而 ...

  • 写诗的原理二十八(怎样呈现内涵)

    二十八.怎样呈现内涵 诗是美的,不允许扭曲,就凭这个,不管怎么写诗,还不管怎么说话,便不能把二者变成"两层皮".说通俗一点,说话脑筋不够用,写诗同样脑筋不够用,说话偷工减料,缺斤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