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缘·诗酒杯”全国第二届诗酒融合文学作品大奖赛入围作品展:杨永可
汕尾捷胜访古
杨永可
(一)
作为汕尾的子民,为了挖掘这片善美的土地潜涵之文化底蕴,喜爱寻幽访古,让脚印吻出些许鲜活的细节和浓绵的情趣来。
岁月悠悠,沧桑洞开诗魂之耳,呼唤我前往汕尾市城区捷胜镇。
环着如罟之城而砌筑的城墙,给捷胜留下了历史的瑰宝。惜风雨积年累月的侵蚀,或人为的毁坏,夷平了绝大部分的城墙,只遗留下可贵的一小段,奇崛成捷胜巍然傲立的珍稀尤物,见证着捷胜史海的斑驳钩沉。
城墙上暗绿的苔痕,笃驻着如初绽之花俏播的美丽,依旧缠绾着许多萦魂绕魄的绮梦?或者以特有的目光闪烁于史志的字里行间?
馀留的古城墙,千年如一日。侠骨不失尊荣,不失鲜艳,让乡谣俚曲,反复吟唱,在滾滾红尘中,昂扬为赓古传今的天籁之音,倔強为嶙峋之韧烈。
砌筑城墙,既防匪盗,又御战事。昔日群黎所苦历的硝烟战火,已一去不复返了。古老城墙,没有滑倒历史和时代审视的目光,挺立着笑傲沧桑。
日色月辉和星光,难以覆盖昔日百姓在水深火热中的呻吟。每一块砖石,一时呼吸急促,忍看血刃的传宗接代和恩爱和睦很年轻,在逐鹿争权者的楚楚动人之梦中花颜失色。使深闺正度蜜月甜年的红袖成了遗孀,泪崩了幸存的拄着拐杖之媪翁。
万箭齐发、万马嘶鸣的悲恻的战争场景,千万不能卷土重来,不能在腥风血雨和短兵相接或十面埋伏中,留下伤痕累累的凄厉。
喜今朝,熙日朗照,春风骀荡。在国強民富的盛世中,在欢歌乐舞的和谐中, 抒写着古典的厚重,咏吟着时尚的丰腴。元元的温饱和一枕清芬,融入于品读古城墙的豪情逸兴。陡然增添了叠叠的智悟慧思和良知灼见,重重叠叠蕃衍了品读者的文胆诗肠,顿溅涌了拍岸心潮卷起的千堆雪。
(二)
脚步随着当地文友的导引,再次走进粵东,奔向汕尾,面对捷胜黎明洞的摩崖石刻,心旌搖曳出邃古幽深的多姿多彩,招展出史海滔滔涌出的花颜卉色。
沉默有时是一种笃定的心态,是一种特有的生存方式。摩崖石刻凝固于魂魄的诗情画意,怀揣着刻骨铭心的永笃蕴含,千古不发一言片语,但深藏的万道烛炬的辉彩,砥砺了历史的铮铮风骨,磨燃了时代的熊熊烈焰,激荡着大千的九曲回肠,旷世罕见。
这摩崖石刻,是跻身屹立于捷胜的出众胜迹。更是一串心灵的表白,万叠深情的彰显,一种求索的宣泄,千秋精魂的慧悟。
翻开史页,回望流年。明末隐居黎明洞的两名隠士,敢于逆龙鳞的伟岸,矗立于稗史芬芳的传奇中,揉进了摩崖石刻的风姿倩影。一句句铿锵的啸吟,凝固为石刻的平平仄仄,笃铸为石刻的竖横撇捺?
一处出色地令人瞩目的胜迹,背后总站着一个或多个彥杰。他们清醒的睿智悟思,亮丽了胜迹的心灵的厚蕴珍含。这摩崖石刻亦如是。这是共性,虽然各自有独特的个性和本色。
人文底蕴,烘托了大千景物;景物的卓涵,澎湃了史海涛声。胜迹更是如此,这是辩证的统一,一点不容涂改。
专心细品,侧耳聆听,这摩崖石刻的字里行间,有长江三峡的雄奇,有黄河壶口的瀑韵,有长河落日的壮观,有大漠孤烟的高傲,有九州方圆上下五千年的一脉雄风。伟哉壮矣!
掸落尘嚣,抖掉风霜,脱下褴褛衣衫,焕发奋然精神,以暗绿苔痕俏映身外紅紫。摩崖石刻,天天迎迓接踵步履,时时击响时代新歌,嘹亮着乡邦腾飞的翼音,激越着游人哲思的锃亮,持久着游人品德的操守,拓展着乡土人文的不断繁盛。
西装革履,红颜白发,青春妙龄,学府师生,在鉴古观今的沉思中,网猎了多少珍贵的启廸?捕获了多少萦心的理念?
摩崖石刻的润心膏泽,流放了昔日苦涩的趔趄,遒雄了乡土的高歌猛进。在衔着绵绵福祉和殷殷静美中,品味着一种常在常新的警策和哲意。我依依不舍地惜別摩崖石刻,一步一回头。
(三)
追随文友的匆匆脚步,走进捷胜座落于山陬海澨的得道庵。这是捷胜独一无二之庵。迎面扑来弥漫的道风禅意,令人心眸温润,更显得此庵的弥足珍重。
没有矫情的堂皇,没有峻峭的挺拔,没有刻意的恢宏,没有匠心的穿凿,没有粉饰的时髦。只是厚贮着一泓灵秀清纯。
沿着九曲十八弯的石径,蜿蜒步步升登。石径级级自有韵味,步步踏出缱绻风情。此庵呵护着一隅明丽娇柔,魅力无穷。
沿途有曲径通幽,有顽石点头,有虹桥玉影,有蓮池擎洁,有石鼓梵音⋯⋯景色的千回百转,凝聚了多少警迪?孕酿了多少陶醉?引人的诱惑或魅力,让游人品阅不完不了,可能要兜着回去深研細探。
我不是朝圣者,只是一个戴笠披蓑的耕耘文苑的散文诗人,但內心深处,还是渴望在茫茫苦海,能夠放飞叶叶慈航苦渡,旨在救苦救难。
心灵的负荷过重,难以強健事业腾飞的羽翼。得道庵能夠减轻或释剔心灵这些负荷吗?前来烧香祈求的善信,正在企盼着。
道风禅意,是一种可以抵达心灵深处的信仰吗?观颜察色,在善男信女的心路,正劲吹着一脉纯净爽洁的清风。就像蚕的蜕变,勇历岁月沧桑,灵魂才会有出彩的芭蕾或探戈。
喜把山的灵性,山的清华,挹入心壶,能夠泡出多少温馨?浸出多少痴情?煮出多少景仰?烹出多少入迷?
有道是,人生在苦历劫难之后,往往亟盼有一个心灵的栖憩地,一个温柔的锦绣乡,得道庵能夠驮负使命吗?
涉足得道庵,前来得道庵,各有各的目的和愿望,各有各的思考和省悟。策思想的骏马,能夠在现实的空阔地自由驰骋吗?果若能,生命应享有的尊严,便可以膺得抚慰或捍卫。
临离开得庵时,我顿生意念:但愿得道庵是一个醒着的灵魂,不是一个没有思想的标本。
韶光如水匆疾流逝,一切美好的大格局之微屑细节,希望出脱为玛瑙或化石。握着这心中的盼望,我们向得道庵道个深情的再见。
作者简介:
杨永可,广东海丰人,在汕尾市退休,现居深圳。系广东省作协、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外散文诗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文学荣誉博士等。出版过文学专着30多部。诗歌、散文诗、散文、歌词、诗词、对联、故事,曾在多家报刊刊登,曾获海内外多种奖项,曾入选多种选本。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