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的时候,姐姐也还蛮兴奋的,看到我和妹妹,很是开心来着,不过转头就开始唠叨:“终于放学了呀!”看起来还挺放松的,我以为一切顺利呢!晚上,姐姐主动要求玩起了枕头大战,大战结束的时候,姐姐一直哼哼唧唧地,说没玩够,我觉得消耗了剩余的能量,应该可以睡觉了。姐姐最后说明天不想去上学了,说着说着情绪越来越低落。
(连续两天的“枕头大战”,消耗能量,对妹妹真的很有效。第二天,姐姐也睡得很快。老公随手拍下的,场面有点混乱
但很欢乐)
姐姐新学期换了班主任,姐姐告诉我说,她的新班主任非常严厉,今天一天发了好几次火,显然姐姐是被吓到了。晚上,我和姐姐躺在床上,姐姐说一想到明天还要去上学,就睡不着觉了,哎呀,怎么办?我说,要不然我们把老师变没或者把你变没怎么样?姐姐笑了说:“妈妈,给我想个正经点的办法吧!”你看,孩子还是知道开玩笑和现实的,而且知道明天一定还是得去学校的。我说:“明天带着画画本,老师一发火呢,我们就把她想象成一头小怪兽,看看明天你会带回来几头小怪兽,好不好?”姐姐说:“好像还不错。”我说:“那个每次老师发火程度不同呢,小怪兽的样子也要变化,看看明天老师哪一次最凶,好不好?带着口罩看发火小怪兽的表演,听起来很有趣呢!”姐姐已经开始捂着嘴巴笑不停了。最后,姐姐说:“妈妈,你好有趣奥,晚安了,记得再来看看我奥!”
(姐姐第二天给我带回家的四只小怪兽,我竟然觉得可爱极了呢
)
跟孩子讲说:“老师也不容易,老师也是希望你们好,老师也是……”讲完之后,如果孩子无法脱离自己的情绪,还是一个劲地说不想怎样怎样呢,就觉得孩子没有同理心之类,这样的事情我急躁的时候,也偶或为之,实际不管用。孩子的恐惧情绪依然存在,如果不被好好疏导出来,长期下去,要么自己憋着,等待一次更为强烈的情绪爆发,要么就消极抵抗,通过不恰当地方式来表达。孩子的恐惧情绪被疏导出来,孩子变得平和稳定的时候,更容易理解老师吧,理解老师也是需要被支持和同情的,毕竟发火的人在我们家可是被认为最可怜的人呢!第二天一早出门,姐姐碰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两个人在我身后嘀嘀咕咕了一阵之后,追上我,姐姐的朋友问:“你们老师昨天发了好几次火吗?哎呀,我也不想去上学了。”我笑:“看来不是你一个人有这种感觉奥。”姐姐和朋友哈哈大笑,牵着手愉快地走向学校。有人认同自己不想去上学的感受,和真的不去上学是两件不同的事情,能够被好好地认同,其实压力已经小了大半,更何况这么美好的早上,还有朋友一起陪着呢,“我并不孤单”这样美好的感觉已经足够,人生其实也不过如此……
(最近很是热衷“握手”的妹妹
)
后记:
姐姐:七岁
妹妹:一岁两个月
把繁琐的生活点滴和心路历程尽量如实呈现,所以我们在面对任何一个生活瞬间,或者是教育孩子的瞬间,很多都是出于本能的反应,这些不足以成为教育孩子的范本,只是我们自己生活痕迹的留念。
这些琐碎的生活对世界来说,毫无用处,而于我而言,这就是生活的全部了。
我记录着,反思着,同时也审视着自己和自己的生活。
和老公一起分享,以后是姐姐,再以后的以后是妹妹,我期盼着在一个阴雨的午后,我们一起打开一篇文字,聊起曾经的趣事,彼此会心,禁不住开怀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