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指南

因为爱,所以恒久;

因为好,所以传递。

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

目前,西医学对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想的药物。尽管行为治疗对大多数患者有效活方式并非万能,部分患者仍需药物治疗。事实上床实践中,大部分脂肪肝患者已经接受了中医药治用合理,疗效是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明显改善症状;二是显著保肝;三是长期治疗或可逆转脂肪肝。中医药整体调节和靶点作用的特点,以及较好的安全性是治疗本病的此外,中医外治法对部分患者可能具有更大优势。

中医辨证

辨证要点归属于“肝癖”、“胁痛”、“积聚”等范畴。多数医家认为饮食不节、劳逸失度、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禀赋不足是其主要病因。饮食不节、劳逸失度、脾胃乃伤、或情志失调、肝气郁结、肝气乘脾、或久病体虚、脾胃虚弱,均可致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湿邪日久,郁而化热,而出现湿热内蕴;禀赋不足或久病及肾,肾精亏损,气化失司,痰浊不化,痰浊内结,阻滞气机,气滞血瘀,瘀血阻络,终致痰瘀互结。本病病位在脾,涉及肝、肾诸脏,其病理基础与痰、湿、浊、瘀、热等有关,证属本虚标实,脾虚为本,痰浊血瘀为标。

辨证分型

1肝郁脾虚证 右胁肋胀满或走窜作痛,每因烦恼郁怒诱发,腹胀便溏,腹痛欲泻,倦怠乏力,抑郁烦闷,时欲太息,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腻,脉弦或弦细。

2湿浊内停证 右胁肋不适或胀闷,形体肥胖,周身困重,倦怠乏力,胸脘痞闷,头晕恶心,食欲不振,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3 湿热蕴结证 右胁肋胀痛,口黏或口干口苦,胸脘痞满,周身困重,食少纳呆,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痰瘀互结证 右胁下痞块,右胁肋刺痛,纳呆厌油,胸脘痞闷,面色晦滞,舌淡黯,边有瘀斑,苔腻,脉弦滑或涩。需要注意的是,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NAFLD患者复合证型常见,可根据上述基本证型的辨证要点进行判断。

治疗

行为疗法 旨在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同时改善代谢综合征,在NAFLD中非常有效。包括:减重、饮食改变、避免久坐和体育锻炼。

中医内治法

1肝郁脾虚证治法:疏肝健脾。推荐方药:逍遥散加减(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证据级别:低级证据)。①处方来源:宋·和剂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②药物:柴胡、白术、白芍、当归、茯苓各9 g,薄荷3 g,生姜、炙甘草各6 g。③加减:肝区痛甚者,可加香附、川楝子、延胡索、旋覆花、郁金、茜草等;乏力气短者,酌加黄芪、党参、太子参;食少纳呆者,加山楂、鸡内金、炒谷麦芽;烦躁易怒者,加丹皮、栀子等。④煎服法:水煎服,1剂/d,150 ml,2 ZX/d。14 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3个疗程。

2湿浊内停证治法:祛湿化浊。推荐方药:胃苓汤加减(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证据级别:低级证据)。①处方来源:元·朱丹溪《丹溪心法》。②药物:泽泻15 g,苍术、猪苓、茯苓、厚朴、白术各9 g,桂枝、陈皮各6 g,炙甘草3 g。③加减:周身困重、倦怠乏力明显,加黄芪、党参、柴胡、草果、茯苓皮等;偏热者,去桂枝,加车前子、滑石、茵陈、虎杖等;胸脘痞闷重者,加瓜蒌皮、苏梗、枳实、郁金等;呕恶者,加半夏、藿香、竹茹等。④煎服法:水煎服,1 N/d,150 ml,2次/d。14 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3个疗程。

3湿热蕴结证 治法:清热化湿。推荐方药:三仁汤合茵陈五苓散加减(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证据级别:低级证据)。①处方来源:明·吴昆《医方考》、汉·张仲景《伤寒论》。②药物:泽泻、杏仁、茵陈各15 g,生薏苡仁、滑石各18 g,厚朴、白蔻仁、通草各6 g,制半夏、茯苓、猪苓、白术各9 g,生甘草3 g。③加减:湿热偏盛者,可加黄连、黄芩、虎杖、龙胆草、栀子等。④煎服法:水煎服,1 N/d,150 ml,2次/d。14 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3个疗程。

4痰瘀互结证治法:活血化瘀,祛痰散结。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证据级别:低级证据)。①处方来源:清·王清任《医林改错》、宋·和剂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②药物:陈皮15 g,桃仁、制半夏各12 g,红花、茯苓、当归各9 g,柴胡3 g,枳壳、桔梗、赤芍、川芎、甘草各6 g,生地黄、牛膝各9 g。③加减:刺痛明显,可加郁金、失笑散、莪术、乳香等。④煎服法:水煎服,1 N/d,150 ml,2次/d。14 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3个疗程。

复合证型的治疗可根据上述方剂联合加减使用。湿热夹瘀型可选用降脂颗粒(虎杖、绞股蓝、茵陈、丹参各15 g,荷叶9g)。推荐强度:中推荐使用;证据级别:高级证据。

中成药

肝郁脾虚证强肝胶囊(颗粒):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补脾养血、益气解郁。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病、脂肪肝、中毒性肝炎等。④用法用量:1次5粒(颗粒为1次1包),2次/d。每服6 d停1 d,8周为1个疗程,停1周,再进行第二疗程。

舒肝康胶囊: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柔肝健脾。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

烦躁易怒、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胸胁胀痛。④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

湿浊内停证壳脂胶囊:功能主治:消化湿浊,活血散结、补益肝肾。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湿浊内蕴、气滞血瘀或兼有肝肾不足郁热证,症见肝区闷胀不适或闷痛、耳鸣、胸闷气短、肢麻体重、腰膝酸软、口苦口粘、尿黄、舌质暗红,苔薄黄腻、脉或弦数或弦滑等。用法用量:口服,3次/d。

湿热蕴结证胆宁片功能主治:疏肝利胆,清热通下。用于肝郁气滞、湿热未清所致的右上腹隐隐作痛、食入作胀、胃纳不香、嗳气、便秘。用法用量:口服,5片/次,3次/d。饭后服用。

化滞柔肝颗粒;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化浊解毒、祛瘀柔肝。用于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湿热中阻证,症见肝区不适或隐痛,乏力,食欲减退,舌苔黄腻。④用法用量:开水冲服。1袋/次,3 t:欠/d,每服6 d需停服1 d。

痰瘀互结证大黄廑虫丸;功能主治:活血破瘀,通经消瘕。用于瘀血内停所致的瘕瘕、闭经,症见腹部肿块、肌肤甲错、目眶黯黑、潮热赢瘦、经闭不行。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3 g/次,小蜜丸3~6 gt/次,大蜜丸l~2彤次,1~2次/d。

中医外治法针灸、耳针、贴敷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具有经济、安全的优势,根据辨证论治的中医基本法则,实施个体化治疗。

一般取穴丰隆、足三里、太冲、肝俞、三阴交等,根据病者的情况,采取不同手法及方式,或补或泻,或针或灸,或采用其他穴位刺激法。

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穴位埋线疗法对NAFLD及肥胖有效,可选取中脘、气海、天枢、脾俞、肝俞、太冲、丰隆、足三里、三阴交等穴,2周埋线1次。但迄今为止,穴位埋线疗法的临床安全性评价仍缺乏大量的研究数据支持。临床应根据术后反应,结合病情,调整埋线频率,个体化选择疗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