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刘村史 经济 坡刘村曾经的农耕
坡刘村曾经的农耕
一.播种前的整地
犁是古老且历史悠久的耕地农具,早在西汉时代我国先民就发明了犁这种耕地用具,并且使用牛来拉犁耕种。直到上世纪的70年代,尽管已经有了拖拉机这种机械,但牛拉犁依然是最主要的耕地工具。直到1995年牛耕才最后从坡刘村消失。
牛耕图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的曲辕犁
用犁耕地之后,翻起来的土疙瘩如果任由太阳晒干,就会变成硬块,这种地里是不能下种的。为了让土地变得平整无土块,还得用两种工具,就是喿子和磨。
喿子 喿地
喿(zào)子是用厚实的槐木板做成长方形的框架,装上两边薄中间厚且尖头弯曲的粗铁钉。用时根据需要,或者铁钉向下,或者翻过来铁钉在上。铁钉向下,,一方面是吧埋在地里的庄稼根或草根刨出,另一方面是撞碎大的土块。这就是“喿地”。
喿地之后,地里还有小的土块,也不是很平整,这时就要用磨磨地。磨是用酸枣树枝夹着三块柳木板子编成,使用时人站在磨上,由两头牲口拉着走。如果目的是单纯的磨碎小土块,人就站在磨的后端,如果想让土地比较平整,人就站在磨的前端,这样就可以将高处的土拥到低处,土块也就磨碎了。
磨 磨地
经过喿磨,田地变得平整而无土块,这样就可播种了。
2、小麦的播种
① 耧车播种
直到上世纪,坡刘村人种靠茬麦时,主要的还是靠撒播和耧播。耧播是最早的蓄力机械播种,播种时,将麦种倒在漏斗中,一人手牵拉着耧车的牲口,另一人掌握耧车边走边摇,种子就在摇动中埋进土里。这个掌握耧车的人绝对是种田的把式,因为他的摇耧用力和频度都必须均匀,否则不是过稀就是过稠,一趟摇下来,一般人是会散架子的。农谚说这些摇耧的好把式是“脚踩胡墼手摇楼,眼瞅斗子定稀稠”,真的是非常的不容易。
耧播 楼车
耧车是我们祖先的重大发明,但发明于何时已不可考,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这种耧车已经看不到了。简介如下:耧车是木架式的,上边装有一个上大下小的方锥型木斗,斗内下部被一斜面隔板隔成上下两层,上层是种子放置仓,下层是种子分流仓,隔板最低处中间有一出籽口,出籽口的上边设置着一个“码子”,是种子“出量调节器”;出籽口下方用绳子吊挂着一个小木锤,是种子“分流器”。木锤的下边的小空间是分流仓,有三个分格,每个格底都是锥形的,底部通着竹筒,是种子下行的通道,筒子下出口伸在三个中空的“耧腿”(杆子)里。 “耧腿”的底端就是开沟器,叫“耧脚”,末端出种口就在耧脚的后边。进行中,掌楼人双手扶着耧车的把手,均匀的左右快速摇晃着前行,种子就被小木锤的晃动所打散,均匀分落在分流仓的三个格里,沿着竹筒下行到了“耧脚”所豁开的沟里,耧脚过后细土自动填埋,种子就这样一幅三行的种下去。一幅种完挨着种下一幅,效率还是比较高。等把一大片地播完后,把耧车换成翻过来的“喿子”,用喿子背面在播好的麦地里一幅挨着一幅进行刮土盖种。这样种出来的麦子都是条行形式,可以有效控制亩用种量,又均匀又调理,符合小麦生长所需的空间布局,达到增产的目的。
②撒播
与耧播不同的,是比较粗放的撒播。寒露之前,把前茬作物收获完毕,抓紧时间往地里施上底肥后,由种田的老把式撒播种子,坡刘村人叫“扬种子”,随后用牲口套上独犁开沟,所谓独犁,就是只有铧而没有犁壁(坡刘村人叫壁陡)的犁,这种犁能开沟而不翻土。独犁开沟后,就再用牲口牵引“耙地磨”把地磨平。磨地时,操作的人站在磨的后侧用绳索驾驭牲口前行,这就是“开口磨”,其作用就是把独犁开的沟合平,撒在沟垄上的种子随着土滚到犁沟里,被土壤掩盖住了,所以这种播种方式又叫“滚子麥”。如有不理想,可用喿子再喿一遍。这种种麦方式最可贵的是扬种子的把式,边走边撒,要撒得均匀,不留空白还真不容易。把式的种子撒得均匀,但因是撒播后冲沟,种子埋得深浅不一,出苗有先有后,效果就不如耧播了。
扬种子 碾子
无论何种方法,麦子种上之后,一般都要用碾子碾压,目的在于使土地上虚下实,利于保墒出苗。此外,在暖冬情况下麦子可能疯长,也要用碾子碾压或者用磨磨一遍。清明之前用碾子碾麦,使麦子敦实,防止倒伏。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发展,上面的耕种方式已经完全被淘汰了,耕地直接用旋耕机,一次过去,土地又松又细,比喿磨的土块小多了,而下种用播种机,化肥种子都能一次均匀完好的埋进地里。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知道当年的耕种模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