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读书五年,总结了四个高效阅读技巧,分享给你
随着读的书越来越多,我才慢慢地发现自己的知识竟然如此匮乏,精神世界如此的贫瘠。因此我才渴望读更多的书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到目前为止,我每日读书的习惯已经坚持了五年。这五年来,我阅读了几百本书,类型包括心理学、哲学、国学、管理学、小说、散文、人物传记等等。
刚开始读书的时候,我把读书想象的很简单,只需要打开一本书,逐字阅读就好了。后来,随着读的书越来越多,我开始总结出一些技巧,在这些技巧的帮助下,我开始了更加高效的阅读。为了帮助更多人能够高效地阅读,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我总结的四个技巧。
技巧一:粗读
新手在读书的时候通常都喜欢逐字阅读,拿到一本好书以后,恨不得把书中的每一个字和标点符号都认真地阅读一遍。这样的阅读方式不仅仅浪费时间,也无法掌握全书的中心思想。所以我要介绍的第一个高效阅读技巧就是粗读,这种阅读技巧一般适用于哲学类的书籍,比如王阳明的《传习录》、老子的《道德经》等等。
粗读就是在读书的时候不要过分的关注单个文字,而是要进行浏览式阅读。以《传习录》为例,刚开始读的时候不要纠结于到底怎样才能达到王阳明的精神境界,你只需要快速的把书中的整体内容快速粗读一遍,大概知道阳明心学到底在讲什么就足够了。
哲学类的书籍一般比较枯燥,必须要重复阅读才能够掌握其中的精髓,所以在读第一遍的时候一定要采用粗读方式。不然就会早早地对书中晦涩难懂的内容感到困惑和乏味,最终放弃阅读。
技巧二:做思维导图
我在第一次阅读工具类书籍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这本书真的好实用,第二感觉就是我为什么啥也没记住。以奥野宣之先生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为例,这本书介绍了很多关于读书的干货,比如如何选书,如何做读书笔记等等。正因为书中干货太多,读者们会觉得每一条都很有用,无形中就形成了很大的阅读压力。作者明明在书中表达的很清晰,但是到了读者的脑子里就会变得凌乱,所以我们就必须学会借助思维导图来梳理工具书中的干货。
思维导图的好处是可以把文字进行图形化,充分利用人的视觉来进行记忆。通过思维导图,你可以把脑海中杂乱无章的知识进行分门别类,思维导图做完以后,你会发现整本书的精华在你面前一目了然。如果你也想做思维导图,百度脑图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技巧三:写读后感
第三个技巧就是写读后感,这个技巧适用于小说和人物传记类书籍。很多人都反映读完一本书之后什么都没记住,也没有学习到什么,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读完书之后不思考。我们可以把书籍比做原材料,把自己的脑子比做加工厂,想让原材料变成可以使用的产品,就必须用思考的方式对书籍进行加工。
以《名人传》为例,如果你只是把这本书当作故事来看,那你读完之后必定毫无收获。相反,如果你读完之后还会想一想自己和贝多芬或者米开朗琪罗的差距在哪里,你才算没有白读这本书。
技巧四:知行合一
第四个技巧我称之为知行合一,知行合一这个词来自于阳明心学,指的是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统一。这个技巧更加适用于心理学书籍。我们读心理学的书籍有两个目的,第一是更好的了解自己,第二是更好的了解别人,看懂别人行为背后的动机。
以《自卑与超越》为例,当你读完这本书,你马上可以回忆自己过往的人生,探寻自己自卑的根本原因在哪里,是因为父母的冷漠,还是因为自身的缺陷。又或者你刚读完一本微表情的书籍,你马上就可以去观察身边的人,通过他们脸上微妙的变化来判断他内心的想法。这些都是知行合一的体现。
读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希望这四个高效阅读技巧可以帮助你提升阅读的效率,让你所读过的每一本书都能够真正为你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