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承气汤——阳明腑实重症,阳明悍热,阳实伤阴,

6腑实燥结——杜雨茂医案

王某,女,13岁。初诊(1973年6月14日):患儿于六日前病外感,次日发烧,最高烧至39℃,经用西药治疗,至第六日烧才退,大便自发烧之日起至今五日未解,曾用过果导等缓泻西药二次无效,因转求中医治疗。诊其脉缓,寸脉较弱,舌红,苔薄黄。五日未大便,自觉胸满不舒,头昏疼,自汗,不思食,精神不振,小便量少。分析此病原为外感表证,进而邪入阳明,肠中糟粕结为燥屎,阻滞腑气不通,所用西药缓泻力小,虽重复用之未见其效;且因病延六日,发烧五日,不但津伤,气亦受损,形成腑实燥结,气液亏虚之证,脉缓寸弱与邪实内阻有关,当用大承气汤荡其燥结,并佐以扶正益阴为法。处方:大黄6克芒硝15克(冲服)枳壳9克厚朴9克党参9克沙参12克白芍9克麦芽12克建曲9克二剂,水煎服。

二诊(6月18日):服上方二剂后大便通利,下许多燥屎,腹不胀满,能进饮食,仍头昏,自汗。脉缓,较前有力。舌红,苔薄白。腑气已通,气阴尚未全复,宜麻子仁丸加味,以进一步益气养阴,润导大肠,促其气阴进一步恢复,防其大便再次干结。处方:火麻仁15克白59克9克厚朴9克酒军9克杏仁9克党参9克当归9克

三剂,水煎服。服后病愈。《伤寒论阐释与经方实用》

论:五日未大便,寸脉弱,也可用大承气,此剂量小。未见潮热等症,可能是退烧药的作用,此也可用调胃承气汤。一诊方加了党参,此是不是有点不对路,你泻下之后再用也不迟啊。补气生津,先得泻下承气,承气之后,才能补气化津。胃实不泻,不能承气,何以能补气。厚朴与枳实,俱是破气以承气,还没破实,就给补气,感觉矛盾。

黄元御医学研究

读《伤寒论》学古中医,每天分享三条提纲,研究黄元御学术理论,为每一个想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60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7腑实阴伤——尚有堂医案

张秀慧妻,春月得病,大热便闭,绝食七日,舌黑腾焦,神昏僵卧,呼之不应,举家号泣,治棺相待。余因游览,偶过其门,迎人诊视。尺脉只一丝未绝,面红如醉,遂以大承气汤加生地服之,下结粪数枚,四肢稍动?方能言语,复以滋阴生血之药,连进旬余,乃得复旧。(《尚友堂医案》卷下)《名医验案精选》

论:大热便闭,此是腑实,胃实热蒸,肠燥便秘之症。舌黑腾焦,即火旺土燥而水负。面红如醉,不是肾阳虚腾,就是胃热薰面。此病机已不是麻桂各半的外感之面赤。

本条医案,加地黄是清血热滋阴之义。阳明实热,会热盛伤血,也就是会伤阴,而加地黄,即能凉血滋阴,以起一丝未绝之脉,又能泻胃热,润肠通便,此是地黄滋阴之义。详观黄师地黄药解。

8阳明悍热

一日微明,马某云其客栈中有岑某之妻,不知如何感触,忽而号哭中宵,似不识人物,旅客皆为之不宁,恐其神经病,故来请诊。及至,岑某当门招呼,妻居夫后,执衣不放手,声悲如猿啼,多方询问,置若罔闻。岑某谓她素无疾病,只日前自称微热不适及无大便耳。对立移时,无法就诊,细心观察,觉其眸子朦眊,举手示意,其目不瞬,唇口深红,俨涂丹泽,余无他象。思其年壮体健,虽长哭而气不衰,唇红为血热之征,显然露出阳明经多气多血之端倪。不大便为胃家实,外微热为热在里,地气冒明,邪害空窍,乃不识人物。《伤寒论》谓“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之实证是也。標悍滑疾之气,别走阳明,胃上注于肺,肺在声为哭,哭亦足以泄热,即投与大承气汤,化糟粕、运精微而制其太过之气。大黄15克,川朴18克,枳实12克,芒硝12克。一服霍然而愈。(《广东中医》1963年4期37-39页)《经方研习》

论:正是因目不识人,所以才执衣不放手。此是目中不了了,睛不和。

阳明四十六,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肝窍于目,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是胃火伤及厥阴,血亡木枯,目系干硬,是以睛直。无表里证,表无寒热,里无满痛也。身热虽微,而腑热则剧,故当急下。

9阳明腑实证——闫云科医案

杨某,男,45岁。体素甚健,前五日伤于寒,头痛发热,自服止痛片四片,致汗大出,热不解反盛,日哺益剧。夜间谵语(齿介)齿,如见鬼状,全家惊恐不安,请余出诊。人室秽气袭人,患者卧炕,面赤汗垢,被半遮,手足外露。似此不恶风、恶寒者,显示表证已过。察舌苔,黄腻厚浊,尖有芒刺。诊其脉,沉滑有力。触胸腹,体若燔炭,烙手异常,脐左坚硬,疼痛拒压,皆系实热内盛之候。询知三日未得更衣。

观其脉症,知为汗法不当,致邪传经入里,阳明腑实证已成,如火燎原,其势造极。急宜釜底抽薪,谨防热极生风。拟大承气汤:

川军10g芒硝6g枳实10g厚朴6g一剂承气汤果然勇冠三军,旗开得胜,当晚即便通痛止,热退神清。遂按兵束甲,嘱饮食养息。

李映淮老师评语:大承气汤证,为燥实证,舌苔应干燥有芒刺,或老黄有裂纹,此例黄腻厚浊,应适当加减为妥。若属上湿下燥者,宜仿曹(颖甫)氏之治,当用大陷胸汤。《临证实验录》

论:热不解反盛,大汗出,此是阳明外证,日晡潮热,谵语,阳明内实证,沉滑有力,就是脉大之义。这个脉滑,如何理解,气郁格不降?所以承气?脉滑当是卫气之洪滑,阳盛之象,阳盛于阳明,致太阳而阳散,阳实不散,则见洪滑。或是此义。

10阳明腑实证——闫云科医案

阳明腑实证,中医门诊鲜能见之。因患此证者多被视为重急之症而求诸西医矣。某次回乡,有村民贾某,男,28岁,素体壮鲜病,近秋收中伤于寒,恶寒发热,头痛骨楚,某医与十神汤,大汗淋漓而热不见退,日哺尤甚,持续于40℃左右,已八日矣。余入室,秽气甚重,患者裸卧于炕,唇焦舌裂,面赤气粗,汗出蒸蒸。大论云:阳明之外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与此证若合符契。又询知额痛如裂,谵语妄言,大便已五日未行。手触胸腹,灼热如烙,脐周胀痛拒压。舌苔黄燥,脉象沉滑。观其脉症,知邪热内盛,燥屎已成,气血沸腾,胃家实是也。急宜攻下燥屎,抽薪止沸,拟大承气汤治之:

川军10g川朴6g枳实10g芒硝6g仅此一剂,泄泻三四次,当晚便身凉而安。如此重症,疗效之捷,舍承气汤奚为?《临证实验录》

论:阳明腑实证,中医门诊鲜能见之,而现在西医门诊也不多了。阳明腑实证,皆从太阳外感病传来。而现在人都能保证有衣物穿了,也都能随寒热加减衣物了,以御外寒,成人的感冒都少了,所以阳明腑实证就更少了。之前物资缺乏,连衣物都不能保证,一有寒热变化,或季节交替,就会有伤寒感冒,外感一多,阳明病就自然也多。

11阳明腑实——曹颖甫医案

方左,病延二候,阙上痛,渴饮,大便八九日不行,脉实,虽今见心痛彻背,要以大承气主治。生川军(后入)四钱,小枳实四钱,中川朴一钱,芒硝(后入)二钱,全瓜蒌五钱。拙巢注:下后胸膈顿宽,唯余邪未尽,头尚晕,乃去硝黄,再剂投之,即愈。(《经方实验录》)《经方直解》

12伤寒失下——徐灵胎医案

苏州柴行倪姓,伤寒失下,昏不知人,气喘舌焦,已办后事矣。余时欲往扬州。泊舟桐泾河内,适当其门,晚欲登船,其子哀泣求治。余日:此乃大承气汤证也,不必加减,方书与之。戒之曰:一剂不下则更服,下即止。遂至扬,月余而返,其人已强健如故矣。古方之神效如此。凡古方与病及证俱对者,不必加减,若病同而证稍有异,则随证加减,其理甚明。而人不能用,若不当下者反下之,遂成结胸,以至闻者遂以下为戒。颠倒若此,总由不肯以仲景《伤寒论》潜心体认耳。(《洄溪医案》)《聂氏伤寒学》

论:当下失下,则昏不知人,阴伤阳亡。不当下而反下之,遂成结胸。

13阳明腑实证

吾家有叶宗者,三月病热,予与仲远同往视之,身壮热而谵语,苔刺满口,秽气逼人,少腹硬满,大便闭,小便短,脉实大而迟。仲远谓热结在里,其人发狂,小腹硬满,胃实而兼蓄血也,法以救胃为急。但此人年已六旬,证兼蓄血,下药中宜重加地黄,一以保护元阴,一以破瘀行血。予然其言,主大承气汤。硝、黄各用八钱,加生地一两捣如泥,先煎数十沸,乃纳诸药同煎,迭进五剂,得大下数次,人事贴然,少进米饭一、二口,辄不食,呼之不应,欲言不言。但见舌苔干燥异常,口内喷热如火,则知里燥尚未衰减,复用犀角地黄汤加大黄三剂,又下胶滞二次,色如败腐,臭恶无状,于是口臭乃除。(录自《续名医类案》)《经方应用》

论:其人发狂者,是兼有蓄血。脉实大而迟,实大为阳实之脉,实大与迟并见,则此迟是缓之义,也就是缓之变文,不是脏寒之义,不要理解成脏寒。迟为阴脉,脏寒之义,此多与沉,紧,细,弦并见时,才是迟义。

14腑实重证——刘宇医案

杜某,男,56岁。患病20余天,病起发热恶寒,因没有得到适当治疗,后潮热不退,病情加重。就诊时,患者面色黎黑,两目直视,神昏不识人,口不能言语,喘促,四肢僵直。家人代述已5天没进饮食,8天没有大便。已为其准备后事。视全身干涩无汗,腹部坚硬,可扣及硬块。用压舌板撬开口腔,观其舌苔黄厚焦黑起刺,脉沉迟有力

此系伤寒病在太阳,由于迁延失治,邪热不得外泄,致邪热内陷阳明,结于大肠,造成大便不通的腑实重证。由于热邪较重,津液的耗伤亦较甚。热极而真阴枯竭,故全身干涩,面色黎黑;热邪上扰心神,故神昏不识人,口不能言语;精气不能上注,则两目直视;大便不通、气机不畅,故喘促,不能饮食;舌苔黄厚焦黑起刺,脉沉迟有力,均为热结阳明之证。本病的病因主要是邪热炽盛,结于大肠。治疗应本着“急下存阴”的原则,特别是邪热极盛而津液亏竭的危重情况下,更应早予攻下。攻下邪热,就是保存津液。宜大承气汤急下,通腑泻热,救阴以拯津液。处方:

大黄15克(后下),厚朴12克,枳实12克,石膏30克,芒硝15克(冲)。水煎分2次灌服(中间隔2小时)。

服后约3小时,患者目已能合,精神好转,但不能言语,腹部有肠鸣,但仍无大便。次晨又按上方服1剂,中午10时许下燥屎一便盆,病人遂神志清醒,口能言语,呼吸平稳,四肢已能活动,但仍烦躁不安,口渴,不欲食。此为热毒已下,余热未清,改用白虎汤合生脉散治之,服药5剂而获痊愈。(刘宇,等,伤寒变证治验一则,新医药学杂志,1976,11:37)《经方临证集要》

论:病起发热恶寒,此是太阳传于阳明。下即是保津液,也是泄阳亢而不伤阴血,血伤热瘀,即是阳明瘀血抵当证。血瘀阴竭,阳气也亡,此即是死证。

本条又是沉迟有力,此沉而有力是脉大之义,此迟仍是缓义,土实之缓,虽然直视为伤阴之象,但不是伤阴之迟。大承气,仍是其泄土实。沉实而迟,此迟理解为缓,假如沉实而数,数即为外感之经热不解。

时长

02:19

15阳明腑实证——陈宝田医案

殷某,6岁,女。1974年8月24日初诊。患儿口腔黏膜糜烂、疼痛,伴有发热达40.1℃,大便不行,已历2天,西医诊断为“阿弗他口腔炎”。检查:面赤身热,口臭,口舌生疮,脉数有力,指纹浮紫。此为阳明实热证,投大承气汤合白虎汤:大黄10克、芒硝6克(冲)、枳实10克、厚朴10克、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以推荡实热。复诊:顿服上方1剂后,泻下燥屎半痰盂,体温降至37.7℃。服第二剂后,泻下粪水,面赤身热和口臭均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口疮疼痛消失,并向愈合,再投黄连解毒汤2剂以善其后。《经方临床应用》

论:脉数者,太阳经热内郁,卫阳之内郁之热,此太阳传阳明也。

购书,请加好友  (微商与广告——勿扰)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阳明病治则方药总论1.阳明经热...

    伤寒论--阳明病治则方药总论 1.阳明经热证治法:阳明经热证是里热蒸腾所致,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故用宜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石膏 知母 人参 粳米 炙甘草 ...

  • 经方百案研读016:头痛(3)(大承气汤)

    一六 头痛(三) [原文] 若华忽病头痛,干呕,服吴茱萸汤,痛益甚,眠则稍轻,坐则满头剧痛,咳嗽引腹中痛,按之,则益不可忍,身无热,脉微弱,但恶见火光,口中燥,不类阳明腑实证状. [研读]先回顾一下医 ...

  • 泻下剂之祖,阳明腑实证之主方——大承气汤

    2021-11-06 08:00·中医刘家福 大承气汤由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四味药组成,大承气汤的用法也十分讲究,先煎厚朴.枳实.在下大黄,最后将芒硝融于汤剂之中服下.其主要功效为峻下热结.在临床中 ...

  • 经方应用之栀子厚朴汤医案

    导读 本方为虚烦兼腹满之证治.伤寒下后,邪入里已化热,火郁胸膈则心烦,卧起不安:热及脘腹,气机被郁,故腹满.这里的腹满非阳明腑实之满,因热并未与有形之物相结,仅是无形之热蕴郁腹满,其特点为腹满不痛,属 ...

  • 《伤寒论》——大承气汤

    [原文]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10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为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 ...

  • 阳明腑实四字经歌诀

    ​关注 实热内盛,阳明腑中. 痞满燥实,四证会同. 舌苔黄燥,脉沉实充. 峻下热结,承气汤攻.

  • 阳明腑实兼阴伤,护胃承气是良方

    I导读:护胃承气汤具有养阴攻下的功效,主治温病下后数日热不退,或退不尽,口燥咽干,舌苔干黑,或金黄色,脉沉而有力者. 护胃承气汤 作者/李彩云 [原文] 下后数日,热不退,或退不尽,口燥咽干,舌苔干黑 ...

  • 辨证篇:张仲景辨阳明腑实8法!

    <伤寒论>阳明腑实证是阳明病燥热伤津的极重阶段,故及时判断阳明腑实证形成与否,果断"急下存阴"是十分必要的.辨腑实证是否已成的要点为大便难.大便硬或燥屎内结,但临床不可 ...

  • 张仲景辨阳明腑实八法

    <伤寒论>阳明腑实证是阳明病燥热伤津的极重阶段,故及时判断阳明腑实证形成与否,果断"急下存阴"是十分必要的.辨腑实证是否已成的要点为大便难.大便硬或燥屎内结,但临床不可 ...

  • 辨证篇: 张仲景辨阳明腑实8法!

    <伤寒论>阳明腑实证是阳明病燥热伤津的极重阶段,故及时判断阳明腑实证形成与否,果断"急下存阴"是十分必要的.辨腑实证是否已成的要点为大便难.大便硬或燥屎内结,但临床不可 ...

  • UC头条:辨证篇: 张仲景辨阳明腑实8法!

    <伤寒论>阳明腑实证是阳明病燥热伤津的极重阶段,故及时判断阳明腑实证形成与否,果断"急下存阴"是十分必要的.辨腑实证是否已成的要点为大便难.大便硬或燥屎内结,但临床不可 ...

  • 辨证篇:张仲景辨阳明腑实8法

    <伤寒论>阳明腑实证是阳明病燥热伤津的极重阶段,故及时判断阳明腑实证形成与否,果断"急下存阴"是十分必要的.辨腑实证是否已成的要点为大便难.大便硬或燥屎内结,但临床不可 ...

  • 经方:大承气汤(阳明腑热,大肠便秘)

    大承气汤 [原文]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 ...

  • ​辨证篇: 张仲景辨阳明腑实8法

    <伤寒论>阳明腑实证是阳明病燥热伤津的极重阶段,故及时判断阳明腑实证形成与否,果断"急下存阴"是十分必要的.辨腑实证是否已成的要点为大便难.大便硬或燥屎内结,但临床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