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一个3次科考都落榜的人,凭什么本事赢得众多大腕器重?|曾国藩|科考|林则徐|清朝|新疆|左宗...
清朝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大名鼎鼎的人物,而被誉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则是这些大人物中的佼佼者。左宗棠一生成就颇多,其中最主要的一项无疑就是收复新疆。不过与许多少年成名的历史人物不同,左宗棠是典型的大器晚成。在40岁之前,左宗棠还毫无建树,而且在科举考试中3次落榜,然而当时左宗棠的朋友圈却已经是大腕云集了。今天小编就来与大家聊聊左宗棠究竟凭什么样的本事能赢得众多大腕器重。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牌局的话,那么左宗棠在出生后就拿到了一手不算太差的牌。
1812年左宗棠出生在湖南省湘阴县左家塅的一户耕读人家,几代下来,左家出了不少读书人,曾祖父为县学生员,祖父是国子监生,父亲是县学廪生,大哥也是县学廪生,二哥是举人。
要知道在清朝晚期,能够读得起书的家庭并不多,所以左宗棠的家庭条件还是相当不错的。
左宗棠自幼聪明伶俐、敏思好学,4岁就跟着爷爷摇头晃脑地读书,5岁随父亲来到了长沙读书。
14岁在长沙童子试中就得了第一名,18岁时就开始钻研顾社禹的《读史方舆纪要》,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和齐南的《水道提纲》等完全不同于儒家经典的学问。
20岁就中了举人!然而自20岁中了举人后,此后一连3次进京的科考都名落孙山、铩羽而归。
这让左宗棠备受打击,他决议不再参加会试,自此开始归隐深山,留意农事,攻读经世致用之书。
对那些涉及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名著视为至宝,这位后来带兵打仗、施政理财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他23岁结婚的当晚还曾写下了“身无半分,心忧天下,受释万卷,神交古人”这一气壮山河的宣言。
这虽是左公对自己的鼓励,又何尝不是左公一生的真实写照呢!
1866年,左宗棠以闽浙总督的身份向清廷提出了创办福州船政局的设想,他向清廷陈述说:
“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中国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建造轮船不可,中外彼此同以大海为利,如果彼有所挟,我独有之,譬犹渡河,人操舟而我结筏,譬犹使马,人跨骏而我骑驴,当务之急,非设局急造轮船不为功。”
——《左宗棠年谱》
在左宗棠的陈述中,所饱含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令人心悦诚服。
因此他的奏请很快就被清廷批了下来,在建厂造船过程中,他深思熟虑、周密思考、强势作为,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不受外国的挟持、钳制。
近代中国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很多饱含一腔爱国热情和抱负的有识之士无处施展,左宗棠成为了他们给予厚望的合适人选。
譬如林则徐,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投降派、保守派或某些奸佞小人的诬告谗言,导致他很难实现人生理想。但是他又不甘心,于是他用心寻找、物色人才。
由于胡林翼曾向林则徐推荐了左宗棠,因此1849年,当民族英雄林则徐途长沙时,指名要见一见隐逸在老家务农的左宗棠。
当林则徐见到期盼已久的左宗棠时,眼前顿时一亮,这就是他值得托付终身大事的人。
他将希望都寄托在了左宗棠身上,希望左宗棠能师夷长技以制夷,希望他能西定新疆、赶走沙俄,成为国家的栋梁。
这一晚两人促膝长谈,林则徐将自己在新疆费尽心血整理的资料和绘制的地图全部交给了左宗棠,并说:“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终无成就之日,数年来留心人才,欲将此重任托付.....将来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以吾数年心血,献给足下,或许将来治疆用得着。”
公元1864年,俄、英公然勾结阿古柏,入侵我国新疆,意图瓜分中国西北,就这样,160万平方公里的新疆,面临着从大清国的版图上消失的危险。
10年后,即1876年的春天,总督府响起了三声炮响,一位63岁的白发老人,抬着棺木挥师西行,剑指新疆。
此刻,他已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纵然是万丈深渊,也百折不回。因为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决胜负,而是一场维护民族尊严的战争,这是为祖国的统一和完整而战。
于是冷血变得沸腾,懦弱者变成了红眼的怒狮,湖湘子弟在血雨腥风中冲锋陷阵,在历经1年多的艰苦征战后,新疆被全境光复。
左宗棠也借此进入了中国历史上伟大民族英雄的序列。
其实,何止是林则徐,在左宗棠还是无名小辈时,贺长龄就看出了左宗棠绝非是池中之物。
他不仅借书、赠书于左宗棠,还热心勉励他:“如今天下十分缺乏真正的人才,你以后千万不要随便找个小官职去干,这样会委屈了你自己的才气,要耐心等待,干能发挥你才能的大事业。”
左宗棠父亲早逝后,家境贫寒,但小小年纪的他便能与二哥商议,将祖上留下的几十亩薄地全部留给寡嫂,自己孑然一身,到私塾、学院讲学糊口。
左宗棠不仅是军事奇才,而且心胸宽广,善用拜将。如湘君创始人之一的王珍,最初总打败仗,为此曾遭曾国藩劈头盖脸地责骂,且被革去官职。
与曾国藩相反,左宗棠却安慰王珍,鼓励王珍,还将他推荐给了湖南巡抚骆秉章,并委以重任。
王珍后来经常打胜仗,这时的左宗棠又经常写信勉励,即给予极高的评价,又给予适当的警示。
尽管左宗棠与曾国藩曾因一些矛盾而断交,但当曾国藩去世后,人们纷纷猜测左宗棠不会致祭时,左宗棠却送去了挽联:
“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欺无负平生。”
这幅挽联让人看到了一个人格完满的左宗棠,这样的人怎会不受人敬重?
也难怪当他遭受挫折、面临困难时,会有一个又一个的“贵人”挺身而出,助他一臂之力。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