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 则
陆羽《茶经·四之器》中指出:“则,以海贝、蛎蛤之属,或以铜、铁、竹、匕、策之类。则者,量也,准也,度也。”说明了茶则的作用和制作材料。
王大濛说:“茶则,是茶罐里的茶进入茶壶的中转站。直接将茶叶进入茶壶,既不知多少量,也不能欣赏茶叶之美与茶叶之香气,用手直接抓,不雅观也不卫生。有了这个中转站,就显得雅致了很多。”
的确如此,如果茶席上缺少了茶则,那么这个茶席就感觉不完整。
茶则的文化性、艺术性给茶席增添了精神内涵与深度,中国古代虽有茶则的记载与论述,但真正使茶则发扬光大的是东瀛文人及匠师的努力。
王大濛说:“日本茶人在茶则的造型设计上可谓挖空心思,能处处发现一些小趣味的巧思:一个小虫从洞中透出来,一件拂尘刻的线条翻卷顺滑细微地道,小鸟躲在丛林中一只二只三只。他们创造了各式各样的茶则,可以独立成雅玩之器。”
对于茶则的喜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角度,王大濛老师是从文人的角度出发,看它的图案、文字、造型是否适合文人把玩。
王大濛老师爱茶爱竹,寻常事物,随手拈来,经过精巧构思,便能成为文人闲暇之余泡茶取茶之用的茶则。
从材质的丰富性来看,有竹、金丝楠木、江南榉木、象牙、鹿角等。其造型更是丰富多彩,趣味无穷,每一件都可以见其文心匠意,把玩品茗之时真是爱不释手。
比如两件竹茶则是农民用了几十年的竹锄头柄,皮壳古厚,他甚是欢喜,取回制成茶则已觉是久远之器了。
对于那件大的竹茶则他是这么介绍的:“那件大的茶则功能以看茶为主。看茶往往是喝茶品茗的前奏,视觉的品尝是在入口之前,是品茶的热身运动,慢慢地渐入佳境。”看来茶则的功用还各不相同。
再者王大濛老师以诗画入茶则,他将文学、书法、绘画、印章参与到实用的茶则中去,让它具精神内含。
比如竹茶则其一题:“野畔菖蒲绕屋碧”。以竹凹沟为界左侧画古石菖蒲。几个字就能传达意境,这是文学表达感受的神力。
还有象牙茶则铭以日本茶人藤原家隆和歌刻之:“莫等春风来,莫等春花开,雪间有春草,携君山里找。”
另外一件竹茶则以明代文人冯可宾品茶十三宜作为铭文:“无事、佳客、挥翰、幽坐、吟咏、徜徉、睡起、宿醒、清供、精舍、会心、赏鉴、文僮。”
这样的好句刻在茶则上,切茶切茶则,使茶席文韵顿生。
丨参考文章:《自制茶则随笔》·王大濛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