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医案】针灸治疗肩颈痛,酸麻疼痛都有招!
1.2018年2月25日,一个护士,左肩膀疼痛。厥阴病,补右手劳宫穴,补右手内关穴,5分钟,脉平,患者运动自如。
2.2018年2月26日,一阿姨,左肩部疼痛伴左上肢麻木。少阴病,扎右手后溪穴,补右手少府穴,泻右手液门穴,行针,脉平疼痛马上消失。
3.2018年3月3日,吕某,左上肢酸痛伴麻木。西医诊断:混合型颈椎病。少阳病,泻右手液门穴,扎右手后溪穴,脉平。5分钟后,左上肢酸痛与麻木消失。
案例1讲解:1.患者寒气客于手厥阴心包经,补荥穴劳宫。2.心包经络穴内关:通于三焦经、肝经、阴维脉,其气血为血,其性温,行于地部,运动方向向下、向内。
案例2讲解:1.患者寒气客于手少阴心经,补荥穴(火)少泽。2.补手太阳小肠经输穴(木)后溪穴。后溪穴属于八脉交会穴,“后溪督脉内眦颈”3.液门穴含义:三焦经气在此散热冷降化地部经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的荥穴(水)。补液门穴,可散三焦经寒湿气。
经典条文: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黄帝内经· 阴阳应象大论》
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以上为格阳。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以上为关阴。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关格之脉羸。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黄帝内经· 六节藏象论》
“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阳;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阳,二盛而躁,病在手太阳;人迎三盛,病在足阳明,三盛而躁,病在手阳明;人迎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脉口一盛,病在足厥阴,一盛而躁,在手心主。脉口二盛,病在足少阴,二盛而躁,在手少阴。脉口三盛,病在足太阴,三盛而躁,在手太阴。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人迎与太阴脉口俱盛四倍以上,命曰关格,关格者与之短期。”(《灵枢经·终始》)
王叔和:人迎与气口的位置
“《脉法赞》云:肝、心出左,脾、肺出右,肾与命门,俱出尺部。魂、魄、壳、神,皆见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左大顺男,右大顺女。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神门决断,两在关后。人无二脉,病死不愈。诸经损减,各随其部。察按阴阳,谁与先后。阴病治官,阳病治府。奇邪所舍,如何捕取?审而知者,针入病愈。”(《脉经·两手六脉所主五脏六腑阴阳逆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