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死后谥号文成在明朝属于什么水平?
说起王守仁的字伯安、号阳明,想必大多数朋友都如雷贯耳,但对于王阳明死后朝廷给予的谥号文成,可能就不是很清楚了。今天便和大家说下关于王阳明谥号“文成”的一些事情。
嘉靖六年,王阳明在广西平定土匪归来途中,不幸肺病加重,死于归途。按理,以王阳明平定南赣土匪和宁王之乱的功绩,加上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官职(正二品),按明朝的给谥规则,即三品以上官员离世后,由礼部商议谥号,再呈报皇帝,由皇帝决定是否给予谥号、授予何种谥号,王阳明会有一个谥号。然而王阳明的谥号“文成”并不是在其死后,由当时的皇帝嘉靖授予的,而是由隆庆皇帝授予,这主要是因为王阳明创立的心学并未被嘉靖皇帝及其他大臣所接受,他们认为王阳明的学说违背了传统的儒学,是一种蛊惑人心的邪说。
桂萼等大臣上书嘉靖皇帝:“守仁事不师古,言不称师。欲立异以为高,则非朱熹格物致知之论;知众论之不予,则为朱熹晚年定论之书。号召门徒,互相倡和。才美者乐其任意,庸鄙者借其虚声。传习转讹,背谬弥甚。但讨捕畲贼,擒获叛籓,功有足录,宜免追夺伯爵以章大信,禁邪说以正人心。”
嘉靖皇帝对王阳明也不感冒。在杨廷和把持内阁时期,由于和兵部尚书王琼的争斗,在评定平宁王之乱时,嘉靖也听从杨廷和等一众大臣的话,没有合理的评定。经过大议礼事件,嘉靖皇帝虽然掌握了朝政,但也不好朝令夕改。
嘉靖于是听从了桂萼等人的提议,停止了王阳明世袭建安伯的爵位,并没有为他举行相应典制的葬礼,自然也就没有给予相应的谥号。
到隆庆继位时,心学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逐渐被主流所接受,心学门人徐阶等也在朝中掌握大权,有了话语权。于是,以徐阶为首的大臣开始上书给隆庆,颂扬王阳明的功绩,隆庆于是追赠王阳明为新建侯(比建安伯高一级),并谥号文成。
到万历朝时,对王阳明的恩典又上了一层。万历十二年,在大学士申时行等人的建议下,王守仁享有从祀文庙的资格,完成了其早年“慕圣学”、成圣人的理想。
而尤为有趣的一点是,通过徐阶给张居正的书信中透露的信息,可以发现王阳明的谥号文成是由张居正裁定的,并且徐阶希望张居正能够帮忙,让王阳明能够从祀文庙。
窃惟先生之学,公所素知,又忆徃年文成之谥出公裁定,从祀之举,似亦待公而成。表章先贤、作兴来学,固海内缙绅所共仰圣于公,亦公相业所以垂光百世之大者,谅必能慨然以为己任而不辞也。
然而徐阶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曾经位居于自己之下的内阁大学士,在当上首辅以后,为了提升自己的声望和集权,下令拆毁各地书院,打击心学的传播,应了何心隐“能兴我学者并非华亭,亡我学者也非分宜,兴亡只在江陵”的预言。
最后,就是关于王阳明死后谥号文成,对比其一生的功绩和官职来说,公不公平,在整个明朝属于什么地位。
王阳明虽然有军功在身,但本质上来说,还是属于文臣,因此在给谥时,第一字仍为“文”,而非“武”。
按明会典的记载,以“文”字为第一字,等级最高的是“文正”,其次是“文贞”,然后依次是成、忠、端、定、简、懿、肃、毅、宪、庄、敬、裕、节、义、靖、穆、昭、恪、恭、襄等字。王阳明得谥文成,属于第三等。
整个明朝,由皇帝赐予“文正”谥号的(不包括弘治、福王追谥),仅有李东阳、谢迁二人,赐予“文贞”者,则有杨士奇、徐阶、钱象坤三人。接下来就是文成谥号的,有刘基(刘伯温)、王阳明两人。
算下来,王阳明谥号文成,在整个明朝文臣中排第六或第七,算是非常高的评价了。要知道在他的身后,还有谥号文忠的张居正(被誉为明朝中兴者)、孙承宗(亲手打造关锦防线,不愿降清自尽而死)、杨廷和(四朝元老),而三元及第担任过首辅的商略,也不过谥号“文毅”。
王阳明虽然军功卓著,又创立了心学,但总体来说,其仕途并不顺畅,晚年虽然担任南京兵部尚书、左都御史,仍属虚职,从来没有进入中枢,未担任过大学士,入值内阁。与皇帝的关系,也不如李东阳、谢迁亲密。能够得谥文成,并不辱没王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