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人物志麦克阿瑟篇(1)

我们认识了充满争议的巴顿,现在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更加独特的、个性极其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二战名将——麦克阿瑟。
我们先来看看麦克阿瑟是怎样复杂的:
一方面,他38岁被授予准将军衔,担任美军彩虹师的师长,成为当时美军最年轻的将军;39岁,一战结束后回国担任西点军校校长,成为西点历史上最年轻的校长;45岁成为美军最年轻的少将;50岁成为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全军唯一的四星上将,成就这些的,是麦克阿瑟一连串辉煌的战绩和改革成效。
另一方面,他指挥军队使用催泪瓦斯驱赶聚集在国会大厦周围要求发放退役金的2万多名一战退伍军人,使他臭名远扬;在朝鲜战争中,他坚决要扩大战争,多次抗令,破坏和谈,导致他被解除一切职务……
因此,几乎所有描写麦克阿瑟的文字都不忘记尼克松对他的评语:“麦克阿瑟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将领之一,也是一位最招摇的将领……他是一位非凡的人物,一位传奇人物。他的个性就像一个传奇故事一样,色彩斑斓又充满矛盾。他既是一位善于思考的知识分子,又是一位趾高气扬、喂我独尊的军人;既是一位独裁主义者,又是一位民主主义者……”
1880年,麦克阿瑟出生在阿肯色州小石城的军营里,此前,他的母亲已经为他生下了两个哥哥。军营里长大的麦克阿瑟“会走路之前就学会了骑马、打枪”,上学后更是“文武双全”,并立志要做父亲那样的军人。当然,父亲昔日的下属约翰.潘兴等日后成为美军的高官,为麦克阿瑟的成长给了很大的帮助,裙带主义在美国也是一样存在的。

正经的麦克阿瑟(图片来自于网络)
1899年6月13日,19岁、身高1.8米、英俊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满怀激动的跨进了西点军校的大门,从此开启了长达52年的军旅生涯。4年的西点学习时间,他以聪明加努力,赢得了漂亮的起步,以25年来的最高平均分98.14分毕业。严格的遵守纪律、对目标不懈的追究,成为他的鲜明特点。毕业后,麦克阿瑟如愿的来到西点优等生的集中地——工兵部队,这里容易学到技术,晋升的机会也比别的部队多。来到工兵部队不久,他就被派往菲律宾执行任务。在这里,他小试牛刀,在一次外出执行测量任务时,遭到两名游击队员的伏击,他以西点优等生的身手立即将伏击者击毙。在这里,他还结识了两名学法律的菲律宾年轻人——曼努埃尔.奎松和塞吉奥.奥斯梅纳,这两人后来先后都成为菲律宾的议长和总统,麦克阿瑟后来长时间与他们共事并抗击日寇。
后来,麦克阿瑟成为他父亲的副官,父子俩一起转战远东各国收集情报,也正是这个时间,他第一次与中国有了交集,先后到了香港和上海。远东之行,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说:“远东对他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神秘吸引力。”从远东回国后,麦克阿瑟渡过了他一生中平淡、失意的9年。一开始,因为他父亲的关系,在高级工兵学校进修的他业余时间担任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低级副官,既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特别是多次单独与总统谈远东问题,但也因为经常参加白宫的社交活动而放松了学习,使他进修的成绩非常的差,毕业后仅担任了连长。
经历了一段消沉后,麦克阿瑟再度进发。1912年被调至陆军司令部工作,后来成为参谋部的成员,更成为了美国陆军“智囊”,并在美墨(西哥)的冲突中取得战功。一战爆发后,由于他在参谋部的突出表现,他被任命为“彩虹师”参谋长并编入潘兴将军的美国远征军与1918年开赴法国作战。“彩虹师”师长是一位快退休的老将,对麦克阿瑟极为放权,因此麦克阿瑟成为该师的主导者。这时的他在远征军中迅速成为一个另类:头戴软帽而不是头盔,身着高领毛衣,围着长围巾,手拎马鞭。记者们很快就称他是“花花公子”。而他的理由竟是“只有你与众不同,才能使自己出名。”

张扬的美卡素(图片来自于网络)
1918年2月26日,赴欧第一场战斗,麦克阿瑟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勇敢,以致于他的师长评价他“在没有懦夫的地方,他的勇敢还是显得那么突出。”他在战斗中亲手活捉一名德军上校,并获得第一枚勋章——十字军功章。随后的四个月,“彩虹师”不停的参加战斗,麦克阿瑟在战斗中带领部队勇敢作战,获得多枚勋章,成为法国人熟知的美军指挥官。因为战绩,也或许因为其他的什么原因(他66岁的母亲四处为他晋升活动,还写信给潘兴将军),6月26日,麦克阿瑟晋升为准将。其后,他参加或指挥了一系列或英勇或残酷的战斗,9个月内一共获得7枚银星章,2枚紫心勋章(授予作战中负伤军人的勋章),直至11月11日,德国人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战后不久,麦克阿瑟被提升为“彩虹师”师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