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3:触摸经典 借石攻玉

读写结合3

触摸经典  借石攻玉

●读●

鲁迅的年终书账

李国文

鲁迅先生的日记,每到一年终了,总有一篇书账,记他当年所买的书,自然也是他当年所读的书,予以小结,算得上是别开生面的一种过年方式。

岁末年初,灯下聚坐,朔风呼啸,围炉夜话,作家们少不了的话题,便是一年过去得太快,作品写得并不多,书籍读得却太少,定会生出许多遗憾。年轻人也许不当回事,可年纪一把的人,苦日无多,难免要懊悔自己虚度光阴,回过头去,细想那十二个月里,竟不知都干了些什么。随之,如何好好安排即将到来的一年,便成了年节间的一个必然节目。所以,像鲁迅以一篇书账总结自己一年的读书,送旧迎新,在中国,我再没有见别的作家这样做。这样考量精神食粮的过年法,要比大鱼大肉、酒足饭饱的物质满足,更有意义些。

也许,在今天的中国,作家们有比读书更值得关注的事情,已经少有人对于书籍,像鲁迅那样怀抱着痴浓的情感了。一些当红的同行,在书商候着,编辑等着,导演瞟着,出版社瞄着,电视台号着的情况下,批量生产都来不及,哪有时间读书。若再从经济效益看来,读书,是既费钞票,又费时间的事情;而写作,哪怕多用一个标点,也可能带来几分钱的收入。所以,一些作家或多写少读;或仅仅读一些马上用得着的书,现趸现卖;或索性只写不读。把读书与写作,视作一种简单的投入和产出的功利关系,便是时下文坛的一种流行色了。

翻开鲁迅日记,最强烈的印象,莫过于他读书,购书,爱书,逛书店的热忱。在日记里,几乎每一页都读书,每一月都购书,每一年都有书账。他自1912年到北平教育部任职开始,至1936年于伤害逝世为止,数十年间,一以贯之,每年都以一篇书账结束,从未中断。这部日记,早年有影印本出版,看那一笔不苟,恭楷写成的书账,得知他视书如命的一生,读书求知,广泛涉猎,学无止境,永不满足,真使我们这些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后来人,深深感到惭愧;所以出现那些文字不通,引典错讹,以及贻笑大方的硬伤,无庸讳言,是由于我们这一代人读书较少的缘故。

读书与写作,对作家来说,应如鸟之两翼,不可偏废。我们就看鲁迅刚刚从南方来到辛亥革命成功后的北京,第一个月,也就是1912年5月5日抵达,刚安顿下来,连暂住地的山会邑馆的臭虫骚扰也顾不得,12日就到“琉璃厂,历观古书肆,购傅氏《纂喜庐丛书》一部七本”。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积累,人类要是没有这盏智慧之灯照亮着,也许直到今天,还生活在茹毛饮血的愚昧之中。中国是文化古国,有其珍惜文化的历史。从鲁迅日记中,断不了看到他笔下“下午至夜补写《雅雨堂丛书》五叶”、“晚丁(订)《经典释文》四册,全部成。夜大风”、“自二十七日起修缮《埤雅》,至今日下午丁(订)毕”等字样,可以想象在琉璃厂买到想买的书,回家后,凡零散者,他要装订起来,凡阙文者,他要补抄齐全。从他身上所看到的读书爱书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优秀传统。再从书账来看,鲁迅对于所爱的书籍,也真是舍得花钱。查阅日记,在上海的1930年,购书款高达两千四百多元,平均每月二百多大洋,相等于他当时一本书所收到的版税。我和我所认识的作家朋友,没有一位肯把整本书的稿费,都用来买书,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的。而且,他对各门各类的书籍,无不具有广博的兴趣。经史子集,碑帖拓片,墓志造像,笔记小品,理论哲学,文学艺术,外文原著,丛书文库,无不在他阅读范围之中。从《华严经》到《嵇中散集》,从《切支丹殉教记》到《异常性欲之研究》,真是中外古今,靡所不备。正因为大海不择细流地读书,所以鲁迅才如此博大精深,汪洋浩瀚,令后人高山仰止。对比之下,就不免汗颜了,如今写书的,有几个能像鲁迅读过那么多书?很多人连不加标点的文言文,未必读得断,何况其他?

所以,在鲁迅先生第一篇书账结尾处的感慨,就很有警醒意义了。他说:“审自五月至年莫(暮),凡八月间而购书百六十余元,然无善本。京师视古籍为骨董,唯大力者能致之耳。

今人处世不必读书,而我辈复无购书之力,尚复月掷二十余金,收拾破书数册以自怡悦,亦可笑叹人也。”

鲁迅在民国元年说的这句“不必读书”的反讽,对今天写作的人来说,也还是一帖清醒剂。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很有道理。光写不读,早晚就有砍不动柴的一天。因此,到了年底,若能像鲁迅先生那样,来一篇书账,看看一年来读了多少书,买了多少书,不也是一件很风雅的事嘛!其实,读书岂止于有助创作呢?精神上的补益,心灵上的充实,那就更是难以衡量的收获了。

●赏●

1. 避熟就生,发掘新料。

提起鲁迅,人们自然会记起他是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记起他少年时就严于自律,在课桌上刻下一个“早”字;记起他具有民族的责任感,毅然弃医从文,用文学医治愚弱国民灵魂的病根;记起他为新文学呐喊,以唤醒沉睡于“铁屋子”里的人们;记起他爱憎分明的情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记起他如匕首,似投枪般的杂文,嬉笑怒骂,冷嘲热讽……但是,本文作者却避开了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材料,而从鲁迅先生日记的书账入手,窥见这位文学巨匠之所以博大精深,汪洋浩瀚,令后人高山仰止,是因为他一生珍惜书籍,酷爱读书。这种可贵的读书爱书精神,正是今天市场经济下人们普遍所却失的。这样,从人们陌生的方面去发掘老材料的新鲜点,在人们看似已无话可说的地方引出了新话题,写人所未写,发人所未发,新颖别致,激人赏读。

2. 着眼现实,联系比较。

作者着笔于鲁迅先生的年终书账日记,并非仅仅是为了评介鲁迅惜书、爱书;而是着眼于当今文坛读书的意识日渐淡薄,有的作家舍不得买书,有的作家无暇读书,有的作家不屑于读书,有的作家只读马上用得着的书。鲁迅先生一生嗜书如命,对自己需要的、喜欢的图书往往不惜一切代价,对古今中外的各种门类的书籍都潜心阅读,正因为如此,他才著作等身,成为现代文学史的泰斗;而当今的作家们把读书与写作视作一种简单的投入和产出的功利关系,每到年终只能感叹作品写得并不多,书籍读得太少,懊悔自己虚度了光阴,不知道过去的十二个月竟都干了些什么。这样把鲁迅先生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使得文章更具有发人深思的意义,产生振聋发聩的效应。

●仿●

成龙的抠门

梁书丹

提起成龙,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众多的男女“追星族”眼里,那可是神功盖世的影坛巨星,腰缠万贯的亿万富翁呀。殊不知,就是这位大名鼎鼎的影星,就是这位每年进帐几十亿的大哥大,却被称为世界十大抠门富豪之一,而且他的“抠门”竟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他常以身作则告诫身边人:卫生纸不能浪费,去厕所方便的时候尽量不要两张一起拿,只要一张就够了;洗手的肥皂要洗到不能洗才能丢;吃不完的盒饭不能随便丢,打包带回去。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感到诧异:这是赫赫有名的影坛霸主吗?这是世人追捧的大富豪吗?在人们的想像中,在媒体的传播中,明星可是个个都有派头的呀!不是吗,某某影星在京城建造价千万的别墅,每个楼层都设有保镖;某某歌星乘坐个人包机,一路风光周游世界;某某体星所到之处非总统套间不住,非山珍野味不食。自己都成“星”了,谁还去在意一张卫生纸,一块肥皂头,一盒吃剩的盒饭,这不是明摆着掉自己的价吗?

其实也不能一味地责怪这些“星”们,看看我们身边腰包并不鼓的人又如何呢?房子要住大套的,最好是别墅型的;装潢要豪华的,最好是西式的;电视刚用一年换了,最好是液晶的、等离子的;手表要名牌的,最好是劳力士的;菜肴要有特色的,最好是野味的;洗浴用清水已不能保持娇嫩,最好是牛奶的……若有人说他们太浪费,回答振振有辞:都“奔小康”了,咱还“穷日子穷过”吗?

其实也不能责怪这些“小富翁”们,看看那些口口声声大喊“构建节约型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官儿们,却一个个超标建起豪华衙门(政府部门的办公楼),出入于星级旅店、高档餐馆,一顿“工作餐”下来,且不说那些“小熊猫”、“人头马”,就是那盘中剩下的鸡鸭鱼肉,就够贫困人口半年粮了。若有那位不识相的记者暴了他们的光,回答冠冕堂皇:“筑巢引凤”嘛,“工作需要”呀。

不知道这些“星”们,“官”们,还有我们身边普普通通的人们,面对成龙的“抠门”又作何感想?太小气?吝啬鬼?守财奴?是啊,连腰包瘪得可怜的人都摆阔,都挺贵族、挺绅士的,何况你成龙呢?莫非想要把那些老头票子带到棺材去吗?

可是,我要说,正是“抠门”才成就了成龙的大境界。成龙不以挥金如土来作为“贵族化”的摆显,却把“抠”出来的钱慷慨施舍给慈善事业、公益事业,这正是大明星的大作为,大气派!从另一个角度看,资源是有限的,浪费资源无异于断送子孙的生存来源,这是一种犯罪的行为啊!

这样看来,成龙的“抠门”,是不是对当今社会消费观念“畸形”的人们一个警示呢?

但愿大家能追追成龙这位大明星的“抠门”。

●评●

这篇习作以影坛巨星成龙为题材,不说他为人熟知的演艺功夫,也不说他受人追捧的演艺业绩,却选取了他鲜为人知的“抠门”的一面,发掘了这位驰名世界的影星身上新鲜的材料,这正是模仿了李国文先生《鲁迅的年终书账》在用料上的“避熟就生”之法。习作就成龙的“抠门”发表议论,但用意却不在成龙身上,而在当今社会的一些“星”们、“官”们和普普通通的“小富翁”们,在社会风行的一种有违于“构建节约型社会”的畸形消费观,把成龙的“抠门”和这些人的“摆显”进行对比,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这样着眼于现实,文章的立意就更深了。

●拓●

以上方法还可以拓展提升为:化虚为实

我们在写作文时,经常会遇到抽象甚或空洞的题目,如“奉献”“追求”“温馨”“暖流”“时光”“幸福”“苦难”等。这类题目如果直接从正面去写,恐怕出力不讨好,这就需要用化虚为实之法,即化抽象为具体,使抽象的、无形的、概念化的思想、感情、理念等东西转化为具体的、可感的、形象的事物。唯其如此,才能把虚拟的东西写得真实、可信,把隐寓的道理说得看得见摸得着,把抽象的意义表达得生动形象。怎样化虚为实呢?

1、给抽象事物找一个对应的具体事件

如“追求”这个题目,看起来很大、很虚,但是如果把它落实到某一具体的人和事上,就容易写作了。我们可以写一个老师的追求,一个学生的追求,一个科技人员的追求,还可以写其他各行各业的人的追求,甚至可以写某一集体或某一国家的追求。

2、给抽象事物找一个对应的具体实物

如“奉献”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写春蚕,它为了别人的温暖,吐完最后一段银丝。可以写红烛,它为了他人的光明,燃尽了自己的身体。可以写黄牛,它为了天下众生的温饱,成天在泥土中跋涉。

下面是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温馨的礼物,幸福是沉甸甸的麦穗,幸福是绿色的生活,幸福是林间的小路,幸福是远离尘嚣的净土,幸福是开满鲜花的原野,幸福是充足的食物,幸福是丰富的宴飨。

文段中,抽象的“幸福”转换成了“礼物”“麦穗”“小路”“原野”等具体可感的事物,非常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与领悟,读者也因着这些具体的事物与作者分享着他的体验、感受,这样作者与读者自会产生共鸣,从而实现精神的沟通、交融。

3、给抽象事物找一个对应的具体景物

如“进取”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写小溪流。如,“你看那山间的小溪流,它从上游奔跑而来,突然有块岩石卧在中间,拦住了它的去路。可是小溪并没有停滞,它绕过岩石,又向前奔跑而去。在它前边一定还有很多阻碍,但是,它总是勇敢地冲过去,直到流进江河,汇入大海”。这段文字通过对溪流的描写,表达了进取的题旨。

(0)

相关推荐

  • 按照鲁迅的书单买书

    孙犁先生一生景仰鲁迅先生,在作文.做人等许多方面都可以看到他私淑鲁迅的影子.孙犁购书藏书,也大受鲁迅影响,他的许多书,都是按照鲁迅的书账,或鲁迅给人开的书单,或鲁迅文章中提到的书名,寻觅购买的. 孙犁 ...

  • 晨读|阅读的意义

    寂寞时,有书籍相伴,可得抚慰:哀伤时,有阅读相随,可得欣悦:低落时,有书香萦绕,可汲取一点点的勇气:顺遂时,有好书警醒,可得自知之明与谦卑之心. 论说阅读的意义,可谓众说纷纭.然而,不管有多少种说法, ...

  • 葛涛:沪上时期鲁迅的一个书账考释——兼为《鲁迅与嘉业堂所刻书》补正

    鲁迅博物馆资料库里有一个从未公开发表过的鲁迅手写的书账,因为这些图书在鲁迅日记中没有记载,所以这个书账的具体年代暂时无法考证清楚,不过从这些书籍的出版时间来看(最晚的一本是1927年出版的),应当是鲁 ...

  • 读书与爱书

    我很喜欢书,家里也有很多书,我经常看书,逛书店,我们宁波这里大大小小的书店我已经基本上都逛遍了,我看到书店里的很多好书,让那些只是去书店看书而不是去买书的读者把书都翻烂了,但是他们就是不买,也从而导致 ...

  • 自称“爱书家”的藏书家

    爱乌及屋.因为爱书,就爱上了藏书票.一次,正巧在翻阅上世纪30年代的旧刊<现代>,在第四卷第二期上,忽见有<藏书票之话>一文,便津津有味地读下去,记住了作者叶灵凤的名字. 我对 ...

  • 爱书之人不借书

    晚上吃饭时,聊起"借书".原来,一位同事从父亲那里借走了一本专业书,时间挺长但还没还,提起这事儿父亲不免有些愤愤.其实我能理解父亲的心情,对于爱书之人,书籍是非常可贵的. 我就继承 ...

  • 读写结合2:触摸经典 借石攻玉

    读写结合2 触摸经典  借石攻玉 ●读● 明月清风自在怀 贾平凹 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像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 ...

  • 读写结合4:触摸经典 借石攻玉

    ●读● 无尽青山 张敬波 为什么要登山? 因为它在那里. 50年前,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和夏尔巴人丹增·诺尔盖,在珠峰之巅8848.13米处激情相拥,宣告了喜马拉雅山登山运动"黄金时代&q ...

  • 读写结合5:触摸经典 借石攻玉

    读写结合5 触摸经典  借石攻玉 ●读● 用 爱 倾 听 方冠晴 那段日子,我被楼上楼下的住户折腾得快疯掉了. 我家住在二楼.住我楼下的是一对下岗夫妇.为了生活,这对夫妇买了一辆破旧的三轮摩托车,每天 ...

  • 读写结合6:触摸经典 借石攻玉

    读写结合6 触摸经典  借石攻玉 ●读● 跪下来,叫一声娘 赵欣 国庆节学校放假7天,热恋中的女友忽然提出,要和我一起回一趟老家,见一见我的父母,我顿时变得惶恐不安. 从踏上列车的那一刻起,我就下定决 ...

  • 读写结合7:触摸经典 借石攻玉:

    触摸经典  借石攻玉 层层剥笋 步步深入 ●读●[名家引路] 况钟的笔 巴 人        看了昆剧<十五贯>,叫我念念不忘的是况钟那支三落三起的笔.        自从仓颉造字.蒙恬造 ...

  • 陈留人物—石攻玉

    石攻玉,生卒年不详,河南开封府陈留县人.由岁贡任直隶唐县训导.迁本省济源县教谕,力振文风,无忝师儒.在济时,曾署邑篆,除猎户苦役,杜奸胥弊窦,不数月,吏治一新.以子如琏贵,赠湖广武昌府崇阳县知县.康熙 ...

  • 150期/经典赏析/石岗作品《陈忠实的恐慌》静华朗诵

    附1: 石岗介绍: 石岗,陕西醴泉人,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著名学者.作家. 主要作品: 著作:<大国学>.<群书治要考译>.<人类农业文明史>.<黄河纪文& ...

  • 经典赏析 || 石岗作品:这些鸟事/轩诚清读(第528期A)

    文:石岗  诵读:梁轩诚 一. 早上起来,打开电视,凤凰卫视的黄橙子在播报新闻.这时候,我的窗外一阵扑棱棱作响.趴在窗后看,见两只鸟在草地上打架,其中一只很是健硕,趾高气扬,嘴尖喙长,眼圆光凶,另一只 ...

  • 石岗经典:天赐良玉赋 / 轩诚诵读(第1734期)

    轩诚赏析: <礼记·聘义>:"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今有福建卓志新君,立业于花城,专玉石事凡二十余年.卓君事玉年久,其人其性也灼灼如玉矣,言语舒缓,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