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宏志:塔儿畈,这一方热土

己亥小满,黄梅连雨不断。“小满不满, 无水洗碗”,今年的这个季节,黄梅湖库河塘水位明显上升,这是好年景的吉兆。
周末,骤雨渐止,细雨依然。迎着蒙蒙烟雨,我相约数友来到塔儿畈。当我们驱车经过“幸福村门”,远处的景致早已让大家兴奋不已,“绕屋溪声常作雨,当轩花气欲浮烟”,好一个人间仙境。

塔畈村位于黄梅北部山区的柳林乡东北部,西接老铺村,南连柳林社区,东北与安徽省宿松县接壤。塔畈村是我县一个传统的古村落,古属凤源乡,民国时期属东山乡,建国初期属土桥区。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上游人民公社。1961年撤社改区,属停前区。1963年调整区划析为落溪口、塔畈、朱山三个大队,1966年并回塔畈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属柳林人民公社。1984年2月撤社并区,更名塔畈村,属停前区。1987年撤区改乡(镇),属柳林乡。1991年塔畈村撤出朱山办事处。2001年朱山办事处更名朱山村,属柳林乡。2014年塔畈、朱山合并,定名塔畈村,仍属柳林乡。

据村党支部书记王健华同志介绍,塔畈村现有面积6.50平方公里,辖有枫树蔸、板桥冲、陈家塆、大地坪坳、小地坪坳、畈上屋、咀上铺、刘家塝、落溪口、茅屋、强生凹、上岸、上头塆、下头塆、吴家、西边山和朱家山等17个居民点,居民有王、李、张、刘、汪、洪、董、胡、邓、吴、徐、朱等姓氏,尤以王姓居多。现有常住居民758户,2819人。该村现有耕地1164.32亩,山地9680亩,以农业种植为主,兼营林业等多种经济作物。

一、禅源塔畈
“塔畈”的历史,可以上溯千年之久。因为,这个地名的由来,与佛教禅宗第五代祖师弘忍有关。相传五祖弘忍幼时随母路过宿黄边界,口渴难耐,便向村口一老妇人讨水喝。不曾想,这老妇人竟是个尖酸刻薄之人,她愠色道:“热水要人烧,冷水要人挑,想喝水,自己去河边!”弘忍母子只好到河边捧水喝。饮罢,弘忍用打狗棍朝河里戳了戳,便离开了。此后这条河便断流了,此地现叫“干河冲”。弘忍母子走了一段路程,翻山越岭来到一处山崖,在此稍作歇息。然后他们再往前走,来到一处山坳。这山坳,位于今天的塔畈村境内。弘忍母亲见儿子身上系着的包裹不见了,便问:“包裹呢?”这时,弘忍才记起包袱随手放在山崖那边的歇息处。母亲要弘忍返程取回,幼年的弘忍自然不乐意,嘟嘟翘起小嘴来,极不情愿地取回了包裹。这座山坳,后来被称为“翘嘴坳”。从这里又走了一二十里地,弘忍母子再次口渴了,又向路边一老妇人讨水喝。这位老人家恰好缸水用尽,当即拿起扁担、水桶说:“你们稍坐片刻,我去去就回。”说罢挑起两只小水桶出门了。大约过了半个时辰,老人家挑水回来了,点起炉灶烧开水给他们喝。弘忍的母亲一边连声称谢,一边打听挑水有多远。老人家告诉她,村口这条小河早已干涸,饮用水要到七八里外的地方去挑。时近晌午,老人家有意留母子吃饭,弘忍母亲不愿再给老人家添麻烦,便婉言谢绝了。于是,老妇人拿出几个煮熟的红薯给他们路上充饥,弘忍母子感激不已。临别时,弘忍母亲取出一小包茶籽送给老妇人,嘱咐她撒播到山坡上。这座山坡,就是今天塔畈村朱山上的八斗坪,到如今山上依然栽满了茶子树。临出门,小弘忍拿着打狗棍来到老妇人房屋旁边的小山沟,这里看看,那里瞧瞧,然后用棍子在一小水坑里戳了戳。不久,这小水坑就汩汩不断地向外冒水。不久这小山沟就形成了一条河,这就是今天的龙溪河,从山涧流淌下来的溪水清澈甘甜。母子二人继续往前走,他们来到一处稻田。母亲在稻田里拾谷,弘忍看见一位老农在耕田,耕罢之后,老农牵着牛走了。农夫背影消失后,小弘忍便将翻松的大土块堆积起来,由下向上堆,下大上小,堆成了一个塔的形状便离开了。次日下午,老农带孙子到田间干活,小孙子见田间新垒的土堆,便动手推毁了。到了晚上,小孙子肚子痛的厉害,即使叫来郎中前来诊治也无济于事。老农想起孙子搬动堆积如塔的土块,便说出了这事。于是他们承诺:若是得罪了菩萨,菩萨莫怪,一定重修一座小石塔。而在此时,小孙子的肚子便不再疼痛了。事后,这家人果然没有食言,他们在原地修起一座高约2米的小石塔。在黄梅的地方方言中,一般称小的事物,用个“儿”字作为后缀。故称小塔为“塔儿”,此地,也就顺理成章地被称为“塔儿畈”了。

二、赤土塔畈
塔畈村是一块红色的热土,本村在册烈士有百位之多,惨遭杀害的革命群众不计其数!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烈士的鲜血!!!
1924年冬,在省城读书的共产党员王达强回到塔畈落溪口,和革命知识青年李镜人、李芳、王振元、王友梅等人联络,在王寿芳药店创办“古角青年学会”。在这里,他们热情宣传革命道理,积极发展进步青年入党。塔畈村成为古角山革命的发祥地,培养了王振元(畈上屋)、王振铎(畈上屋)、王寿荣(落溪口)、王寿芳(落溪口)、王友梅(畈上屋)、王万朋(地坪坳)、王火明(畈上屋)、王童发(落溪口)等一大批塔畈籍的革命骨干。
1925年12月,在畈上屋青年塾师王寿荣的学堂成立了四山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名为古角支部,李镜人任书记,王振元、王友梅、王寿荣任委员,开创了古角党组织的先河。1926年5月,中共黄梅地委领导下的第二区委会成立,下辖16个党支部,其中塔畈村占4个,即塔畈支部,书记王伯纯(后叛变);畈上屋支部,书记王振铎;落溪口支部,书记王寿芳;咀上铺支部,书记王文正。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广大革命群众积极投身减租减息和“打土豪、分田地”运动,对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开群众大会公审,发动农家子弟参军参战。一时之间,以塔畈为中心的古角地区,革命形势如火如荼。

1927年4月,蒋介石撕掉“假革命”面具,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很快波及到黄梅。大土豪劣绅王焕庭、周茂顺、周戒甫等暗地互相勾结,拿出巨款去宿松二郎河请夏斗寅叛军来黄梅镇压革命,先后血洗停前区党部、黄梅县党部和县农民协会,共产党员王友梅、李尚达、王振元等惨遭杀害。
1930年10月,红十五军在黄梅大河吴祥成立,仅畈上屋就有10多人报名参军。11月中旬,红十五军离开黄梅,转战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军主力部队撤出后,乌云又笼罩着黄梅。1931年,县委书记李镜人决定保存革命力量,化整为零,分散隐蔽,一部分向西突围,一部分转移到赣北、皖南,一部分留下来坚持山洞斗争。在革命转入低潮时期,黄梅先后发生了太平洞、北邙山、柳林河三次反革命大屠杀。古角反动团总王焕庭,叫嚣着“一进古角山,石磙也要砍三刀,三岁孩儿不杀尽,长大又革命。”他们在地坪坳学堂私设公堂,在石头桥的斛丘田里私设刑场,屠杀赤卫队中队长王五福等28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一次,塔畈村党支部组织党员骨干在王氏用户祠堂开会,被敌人得知,大部分人从后面的阴沟撤退。小部分人撤退不及,落入敌手。敌人先是劝降,然后机枪点射,最后放火焚烧祠堂,里面的同志全部遇难,祠堂的10余间房屋被付之一炬。仅塔畈村著名烈士王友梅一家,就有三代14口人全遭杀害。畈上屋有48户男人被杀绝,他们的遗孀,被反动恶霸以每人两块银元贱卖。新中国成立后,柳林乡被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的有300余人,其中塔畈村100余人,而且绝大多数是在柳林河惨遭敌人杀害的。

“霜欺凋零留劲节,远遁潜藏且待时”。尽管环境十分险恶,但塔畈人民的革命斗志始终坚如磐石,其中一部分人转移到外地坚持革命斗争。1931年夏,王振铎、王童发、王文正等一批党员骨干前往皖南地区,同那里的人民并肩作战,创建了皖南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塔畈村人民纷纷筹粮筹款支援抗日,转战在皖南地区的王童发、王文正、王振铎等同志积极投身抗日前线,与日军浴血奋战,直到抗战胜利。
1949年5月,黄梅全境解放。塔畈村人民同全县、全国人民一道,满怀翻身得解放的喜悦之情,共同迎接共和国新生的曙光。

三、绿色塔畈
新中国成立以来,英雄的塔畈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使贫瘠的革命老区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塔畈村在退役军人、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健华等村“两委”一班人的带领下,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本村实际,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立了“红色塔畈、绿色发展”的发展思路,做实做活山水田园文章,大兴产业发展,建设旅游生态强村,2018年实现了整村脱贫,龙成油茶、光伏发电等产业初具规模,龙溪河一河两岸景观工程绽放出新的异彩,日新月异的塔畈村正朝着“山水相依、产村相融、产居一体、富有特色”的田园旅游乡村之路迈进。

塔畈村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四季分明,是适宜度假、避暑的好去处。“我们的目标,就是努力将塔畈村建设成为集田园观光、农耕体验、禅修休闲为一体的传统农耕文化特色景区,让广大村民开启‘工作在园区、居住在社区、生活在景区’的田园乡村生活模式”,王健华书记如是说。早在2016年,该村就制定了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按照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的原则,以田园、林盘、水系、花木为依托,将农房建设与一、三产业互动、发展田园乡村旅游产业相结合,力争到2025年,将塔畈村建成“湖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湖北省旅游名村”和“国家绿色村庄”。在和王书记不经意的闲聊间,我仿佛看到好一幅“推窗见田、开门见绿”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相关链接:
作者: 商宏志 , 1973年2月生 , 现供职于黄梅县民政局。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黄冈市作协会员 。作品散见于《中国社会报》、《湖北民政》、《黄冈日报》,参与编辑了《古县黄梅》、《大美黄梅》、《黄梅老区革命故事选》。

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魏鲜红
主编

唐亚红
执行主编
征稿启事
黄梅曹锦军围炉,传播湖北黄梅民间文化和旅游的自媒体,广泛征集湖北黄梅以及鄂东稿件(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家乡故事等文学、摄影、美术、书法作品),要求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所有投稿,视作授权围炉结集出版,其他媒体采用,须给原创作者相应稿费。
投稿信箱:297235310@qq.com
285590079 @qq.com
微信公众号:caojingjun19731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