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认为,人有四根:鼻根、乳根、耳根和脚根。而四根之中,脚更是人的根本,它是人体精气的汇聚点。
《黄帝内经》载:「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阴气起于足五趾之里」。我们的双脚与气血、阴阳、精气都密切相关,因此,人的双脚也被称为人体第二心脏。
然而实际中,很多人在脸部或身体其他部位的保养上,十分舍得砸钱,而对于脚部的保养,就连最基本的泡脚都懒得去做。
这也是现在很多人,明明还很年轻,双脚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的原因,如:双脚冰凉、麻木、走路发沉无力、足底干裂、长老茧、足跟痛等。尤其是现在到了冬天,天气变冷、气候干燥,脚部问题就更严重了。
其中足跟痛最让人难以忍受, 很多人觉得骨刺是主要原因,然后纷纷上网搜索……
骨刺只是「替罪羊」
「骨刺」,学名叫「骨赘」,可存在于身体的各个关节处。衰老、长期保持某个固定姿势、长期磨损等,人体会「不堪重负」,承重部位如腰椎、膝关节、脚后跟就会出现炎症,刺激骨的代偿性生长,也就有了骨赘,来帮助人体起到支撑作用。其实,跟骨骨刺并不是导致足跟疼痛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有跟骨骨刺的人群中,63%的人是没有任何的疼痛症状;也有研究指出,只有10%的跟骨骨刺会引起足跟部疼痛。实际上骨赘对人体是有一定好处的,它可以起到固定作用。比如,有的患者长期腰痛,几年后腰痛好转了,结果拍片发现腰椎长了骨赘,增加了腰椎的稳定性。因此不要太介意骨赘的存在,它的出现只能说明「组织需要它」。追本溯源,有问题的是需要它的「组织」,比如脚后跟。
脚后跟怎么了?
脚后跟疼的原因很多,就像天上的星星,数都数不过来。可能的原因:跖筋膜炎、足跟脂肪垫炎、跟腱炎、跟骨骨内压增高症、跟腱断裂、跟骨骨刺、骨肿瘤、滑囊炎、跟骨骨折、应力性骨折……简单来说脚后跟疼大部分是因为慢性劳损、运动损伤等引起的。
脚后跟疼该怎么办?
因此,你得先让医生排除骨折、肿瘤、跟腱断裂等疾病的可能。如果排除了「无菌性炎症以外疾病」的可能,那就试试下面的方法吧。脚后跟疼痛,是疲劳的体现,是身体无声的抗议,既然这样,那就让你的脚歇一歇吧。跟痛者,肥胖的患者相对比较的多,所以尽量减轻自身的重量。选择自己合适的鞋子,比如说穿软底(偏软而已,并不需要非常软)的鞋子,减少自身的磨损以及伤害。看过专业运动员赛后马上将两条腿泡到冰水里的照片吗?剧烈运动或运动损伤后及时冷敷,能减少无菌性炎症的发生,保护身体免收或少受疼痛之苦。而恢复期(受伤后 48 小时)适当的热敷多泡脚,又能有效地缓解疲劳,促进炎症吸收,降低疼痛的程度。
(1)毛巾牵拉训练
取坐位,将腿伸直,用一条毛巾环绕患侧足底,双手握住毛巾进行脚踝的牵拉训练。
(图片来源网络)
(2)踩台阶牵拉训练
前脚掌踩在台阶边缘,患侧脚后跟缓缓向下落,直至感到脚底和跟腱牵拉感。
(3)按摩牵拉训练
取坐位,将患脚放到对侧的膝关节上方。先进行小腿肌肉的放松按摩,然后用手握住脚趾掌侧,往背侧牵拉。
注意:每次训练,次数不在于多,而在于动作标准,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建议每天练习 3 组,每组做 10 下。训练贵在坚持,千万不可「一天吃成胖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