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中国(37)|闹春的西藏开耕节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文丨管苏清 图丨刘 成
援藏好友在日喀则萨迦县,今天拍发了查荣乡夏嘎村开耕节的一组照片,让我眼前放光、热血涌动。他告知:今天公历3月16日,是西藏一年一度的开耕节,田野一片欢乐祥瑞,热闹非凡。
藏族农人有一个代代相袭的生产习俗,每年藏历正月初五,举行开耕节。这是西藏全区春日里最重要的一个仪式,祈福是最重要的内涵。开耕仪式在藏语中被称为“聂卓”,藏语义为用肩膀庆祝的一次盛礼。这正是农耕文明中最常见又最具象征意义的姿势,开耕节后,一年播种、耕耘、丰收的轮回,正式开始。
今天不仅村民们盛装,有趣的是,耕牛也披红挂绿,额头贴着日月形的酥油花,清油擦过的牛角乌黑发亮,上面绑着长长的彩箭,彩箭上五色经幡耀眼,牛轭上也用染红的老鹰羽毛装饰,像火焰在燃烧,十分像婚礼上的新郎。
早起的人们,取犁抹上酥油,献上洁白的哈达,放在佛像前供祭。接着农人们便给耕牛喂青稞酒,还有浓酽的酥油茶,以及酥油糌粑、奶渣等,牛也像过节似的,情绪亢奋,精力旺盛。太阳从东山升起,金色光辉洒满田野。男男女女,走出家门,走出村落,走向田地。虽然还是清晨,人们已微微地醉了,摇摇晃晃唱着祈神的歌,那些雄壮的耕牛,一路上又蹦又跳,"哞哞"地叫着。农人把自家的牦牛集中在田头,两两编组,配上简易的犁筢,准备开耕了。
人踩在犁筢上,驱使着牦牛在地里跑,这个没点力气和平衡能力可不行。地里尘土飞扬,人们喜气洋洋,预祝今年有个好收成。一个节日、一种狂欢、一段回忆,这中间包含的是对天地的敬畏,对生活的敬重,对收获的希望。西藏古老的开耕节,也许已经有了些许的变化,但那些祈福的歌唱,热烈而悲怆,此起彼落,充盈于天地之间,飘摇于巍巍雪峰之上。
新岁第一次耕田,第一次播种,播下农人良好的祝愿。翻耕时,他们会歌唱:“白犏牛牵下左边山,黑犏牛牵下右边山,黑白犏牛合一犋,田地好比金箭穿,扶犁的是雄狮大王格萨尔,播种的是森姜珠玛美王妃,种子撒满金土地。”这也让我忆起幼时春耕的故乡,渔米之乡的里下河地区,水田周围"草色遥看近却无",农人牵着壮硕的水牛,喊着劳动号子,立在爬犁上悠悠前行,黑黑的泥土翻飞开,头顶上便盘旋三三两两的优雅鹭鸶,随时上下捕捉猎物……
耗牛耕过了田,播下了种,农人并不急于回家。藏族是个特别浪漫、特别享受生活的民族,在所有值得庆祝的日子里,他们都会带上糌粑、酥油茶、风干肉,席地而坐,享受“林卡”。他们聚在一起,打开青稞酒坛,重新开始喝酒。农人节日的盛装,耕牛喜庆的打扮,给景色单调的初春高原增添了美色。
他们的歌声传扬起来,这是祈神歌,非常深沉,不是一家一户在唱,而是整个原野、整个河谷都在唱。去年4月上旬,我在西藏行走,还遇见了一场场雪。生活中的春季,总是需要一个仪式来开启。中国不管什么民族,对于时令、气候的变换非常敏锐,公历只承担计时功能,农历、藏历等才时时让人感叹,中国人对于气节把握的精准。
夏嘎村100户左右,1000多人,还是采用传统的牦牛开犁的形式,其他乡镇已经用“铁牛”耕地了,耕牛让人有一种原始的仪式感。农牧民跳锅庄、唱农歌,不同的地方,热闹不一样。传承下来的,并非只有仪式,而是对自然、对土地根深蒂固的归属感。
整个中华民族源于农耕文明、繁于农耕文明,凡与土地相关,都能触及每个人心中最原始的敬畏与礼赞。新芽承载着希望,夏嘎村的春天,西藏的新季节,真的悄悄来了,那是神奇的大自然送来的厚爱……
扎西德勒!
责任编辑:财宝哥
文字撰写:管苏清
图片来源:刘 成
期刊总数:657期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