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中国(49)|虎踞龙盘阅江流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图文丨管苏清
与黄鹤楼、滕王阁和岳阳楼比肩,阅江楼如皇家少年,山高加楼高,总高130多米,是最高的名楼;金陵出过十姓二十六位帝王,建筑按皇家规格营造,格局独特,气度过人。
曾在金陵学习生活十余年,大街小巷皆踦车转过,留下深深记忆 ,也见证了阅江楼的成长。楼成开放之日,随如织人流急登,放眼远眺,浩瀚长江,奔流东去,如练无垠,仿佛可见六百年烟雨……
兴建阅江楼初衷,始于朱元璋称帝前,在狮子山上以红、黄旗为号,指挥数万伏兵,击败劲敌陈友谅40万人马的强势进攻,为其建立大明王朝奠定了基础。1374年,也就是洪武七年春,朱元璋拟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命题,在朝文臣人人交作业。留传至今的有著名文学家、翰林大学士宋濂的《阅江楼记》。朱皇帝也手痒痒,亲自撰写了《阅江楼记》和《又阅江楼记》。
皇帝说建楼,动工麻溜,在狮子山顶修建"平砥",打了地基。谁知眨眼间又下了停工令,并在他的《又阅江楼记》中说明了停建的一是上天托梦给他,叫他不要急于建楼;二是在他经过深思熟虑后,觉得应该抓迫切需做的大事,建楼应缓。吾查阅史料,深究其因,原来就是"深挖洞、广积粮、高筑墙",修建南京和中都凤阳城墙,国库羞涩,财力不支,结果皇帝老家凤阳城墙也停建了。
阅江楼整体成"L"型,主翼面北,次翼面西,两翼均可观赏长江风光。主楼在两翼的犄角处,外四内三,共计七层,总建筑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1997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造阅江楼,耗时四年竣工建成。阅江楼景区有阅江楼、古炮台、孙中山阅江处、五军地道、古城墙、地藏寺、静海寺等30余处历史遗迹。
阅江楼匹配之物皆不凡。楼前一对石狮,举世无双,高4.8米,重约30吨,用苏州金山石整块雕刻而成,风格为明太祖时期,并按照盱眙县明祖陵的守门狮子刻制,气势雄浑,皇家气概。汉白玉碑刻同样雄视天下,正面高手刻写朱元璋撰写的《阅江楼记》,背面刻的是宋濂所写的《阅江楼记》。汉白玉出之北京房山,高3.1米,宽4.8米,重15吨,全国之最。阅江楼鼎,重4吨,鼎上刻篆字:"狮梦觉兮鬣张,子孙骄以炎黄,山为挺其脊梁,阅万古之长江,江赴海而浩汤,楼排云而慨慷,鼎永铸兹堂堂。"这七句话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念,就是"狮子山阅江楼鼎"。青铜浮雕,高2米,宽8米,由雕塑大师吴为山亲作,撼人心魄。
外观阅江楼,碧瓦朱楹,飞檐峭壁,朱帘凤飞,彤扉彩盈,明代风格鲜明。内部布局围绕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两代帝王的政治主张展开。值得一说的是,永乐帝朱棣取消海禁,扩大贸易、文化交流,当时南京下关地区造船厂,打造了许多船,最长的138米、宽56米,航行时有九桅12帆,载重量7000吨,在六百年前为世界之最。楼中巨幅郑和下西洋瓷画,反映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海上"丝绸之路"一直延续至今,泽被子孙后代。
徜徉在阅江楼,似乎也存一丝遗憾,主体建筑皆为钢筋水泥,如果有部分木构件,可能新楼也会有古朴意味,更耐看些。这种遗憾早在藤王阁、黄鹤楼就有,工匠精神该怎样传承呢?山脚静海寺的钟声,准点敲响了,余音绕梁,心弦共振,以祭奠保护航海平安的海神天妃娘娘,让众生大饱耳福……
晨曦中再读阅江楼君臣二记,感觉楼已成为有生命的了,像一位有历史厚度的朋友,带着那时代独有的气息与永难回复的风韵,生动地散发出来,他们对生活细节的描画,那种动人的诗心,现代人还留有多少呢?看看先人,有时真的会把自己熄灭的思想重新燃亮,写下的文字似乎也多了一点耐读的内涵。
责任编辑:财宝哥
文字撰写:管苏清
图片来源:网 络
期刊总数:684期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