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告别此地,带走家喻户晓的名诗;杜甫来此,吟出七律之冠

去年的《中华诗词大会》是在重庆奉节县拉开帷幕的,这也让“诗城”奉节再度受到国人关注。它确实是一个奇妙的城市,明明只是在西部,远离中原,历史上却有过白帝城托孤的故事,更引得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陆游等文化名人驻足于此,凭吊怀古,相互唱酬应和。最著名的,当然是李白的那首《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太有名了,相信绝大部分中国人在孩提时代就已经郎朗上口了。它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将离开白帝城的愉悦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更构建了彩云之下,崇山峻岭之中,猿嘶鸟鸣伴随下,一叶扁舟轻盈直下的画面。小时候,小珏就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诗歌。

作者没有用一个字来形容自己的感情,却让所有情绪在每一个字中得到宣泄。那是在乾元二年,因卷入永王李璘谋反案的李白在发配夜郎之后遇赦,饱受牢狱之灾、颠沛流离之苦的他终于能返回烟云繁华之地,内心中当然澎湃着无比愉悦欢欣之感。

这首诗也是典型的诗仙风格,读起来意犹未尽。他不会知道,这首诗传播度将如此之广,成为了最为熟悉的诗歌。他更不会想到,后来与之齐名的诗圣杜甫,将在大历二年时来到奉节白帝城,写下了毫不逊色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一年,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了,但是大唐的开元盛世也结束了。这场战争的时间并不长,却深远影响了整个历史。它消耗了唐朝的元气,也让杜甫等人由青春少年消耗为白发老者。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怀着伤感的心情,杜甫写下了这首七律。

它说的是白帝城天高风急,夹杂着猿猴的哀鸣,群鸟在清澈的水面之上盘旋嬉戏。深秋时树叶落下,没完没了,就如同那长江之水奔流而下,无休无止。诗人感伤自己万里而来在此处为异客,居无定所之时,还带着一身的伤病。独自登上高台,他感伤这一生艰难困苦良多,早已白发苍苍,如此潦倒,引发停杯叹息。

李白和杜甫所写的,都是自身的感伤。其实他们并不顺利,可李白到底有着乐观主义精神,满怀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之感。杜甫则更为忧愁,他不仅自怜自伤,更为军阀混战没完没了的唐朝而担忧。

可能对于许多人来说,《登高》明显没有《早发白帝城》有名。实际上,《登高》取得的地位和影响力更胜一筹。要知道,杜甫讲究句斟字酌,律诗水平千古第一,尤其到了老年,功夫更是出神入化。尽管“文无第一”,这首《登高》依然被后人评价为“七律之冠”。能与它相匹敌的,唯有崔颢的《黄鹤楼》而已。

它可以作为七律的样板,为后人所借鉴、模仿、学习。不仅是格律严整,而且一首诗道尽了唐朝由盛转衰的那段历史。他不仅放眼于个人,更是俯瞰天下苍生。难怪,一向点评挑剔的乾隆也在敕编的《唐宋诗醇》中高度评价:

气象高浑,有如巫峡千寻,走云连风,诚为七律中稀有之作。后人无其骨力,徒肖之于声貌之间,外强而中干,是为不善学杜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