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情绪管理之我们的情绪从哪里来

『写在前面的话』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

“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

“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客观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

“。。。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问他的思想、意见。。。是从哪里得来的,他觉得是个怪问题,回答不出来。对于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这样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飞跃现象,也觉得不可理解。”

以上摘录于毛主席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正文』

你认为我们的情绪从哪里来?

是不受我们控制,由外界激活;是三重脑中的“情绪脑”进行掌控;还是人类思维的一部分;还是情绪触发我们的表情和身体语言。。。

如果有一种颠覆性的理论,认为我们的每一次情绪表达都是事先写好剧本,再临场发挥;而且,随着我们的演出机会不断增加,对剧本的理解也是越来越透彻,表演起来也越来越娴熟。

情绪的起源不是来自远古的先祖,不是人类自带的基因,与生俱来。

情绪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下由个体创造出来的社会现实,并由身体各部分的统一协助呈现出来;人与人之间彼此定义,形成自我,建立各自的情绪剧本。

这个革命性的理论来源于莉莎·费德曼·巴瑞特的《情绪》建构论。

如果建构轮是真的,那么建构论与情绪能量流动的关系是什么?情绪管理的大脑部分在25岁时发育完全是真的吗?大脑如何创造意义?最重要的,情绪建构论对于我们改善情绪管理,是否能另辟蹊径?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问题来一起了解一下情绪建构论吧。

莉莎在建构论中举了一个假设的例子。

森林中,一颗大树轰然倒下。

如果我们从旁边经过,我们不仅能看到大树倒下的骇人景象,也能听到大树倒地时巨大的声响。而我们可能会被突然吓到,惊声尖叫;也可能惊得一身冷汗,庆幸没被砸到;也可能异常兴奋,惊叹于大自然的奇观;当然也可能无所谓啦,继续走路。

如果没有人经过呢?仅仅是大树与地面撞击产生了空气振动;没有人会听见,因为这种振动不会通过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的振动,最终转换为大脑可接收的电信号,再转换为大树倒下的声音。

这里谈到了两个关键点。

一个是面对同一个实例,我们因担心、意外、侥幸、不以为然等心理目标,产生了恐惧、惊吓、兴奋、平静等不同的情绪状态。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情绪体验?

一个是大树倒下的物理现实如果没有人的参与,便不会形成人的社会现实,比如说声音。从这个角度,大脑与世界之间是互为渗透的。

到这里,基本上是越说越糊涂了。因此,下面将直接说明情绪建构的过程。

什么是情绪建构论?

以目的为中心,从过去体验的多种实例中选出最适合的获胜实例,根据获胜实例的体验预测和解释感觉,形成情绪。

这其中,大脑内部两个重要的神经网络开始运作:内感受网络评估身体资源,对心跳、呼吸、血压、体温、激素等进行预测,调整到满足身体实际需要,构建诸多感觉,体验情感;而控制网络选出获胜实例。

这个过程便形成了概念。大脑在不断预测,我们也在不断调用旧的概念,形成新的概念。如果我们的情绪粒度足够高,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更加精准、细微的情绪词汇,那我们便可以形成更多的情绪概念。

以上便是情绪构建的大致过程。

现在让我们回到开篇,试着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来解释情绪构建的过程。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社会实践中来”,说明情绪实例来自于社会现实和社会影响。

“社会实践有成功的,有失败的”,这是最初的情绪实例,有积极的情绪体验,也有糟糕的。

“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说明社会现实不是物理现实,自我是社会现实的一部分。

“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这里的思想便是概念,是我们可能将要调用的各种实例。

“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这是一次典型的控制网络调用情绪实例,进行预测和预算的过程。

“第二个阶段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我觉得这里是重点。因为这里是情绪管理的关键。我们调用的获胜实例是否能帮助到我们成功地管理情绪,取决于这种实例在我们记忆中的比例以及被调用的概率。而我们如何管理情绪,便是要如何确定更加合适的目标来获取实例,预测情绪。

“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说明情绪管理是一个长期的投资,构建的每一次体验都是一次投资,培养将来想要重复构建的体验。情绪管理也是一个刻意练习的过程。

“有很多人还不懂得,他觉得是个怪问题。对于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这样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飞跃现象,也觉得不可理解。”情绪构建对于我们来说,可以创造意义,规定行动,调节身体预算;对于人际交往来说,可以进行情绪沟通,形成社会影响。

至此,情绪构建论的解释完毕。

现在,可以试着解释一下之前的疑问了。

身体预算的过程是身体各部分调用资源的过程,这些资源本身即是能量。比如愤怒,目的不同,愤怒的程度不同,自然调用的身体的能量程度便会不同。

在孩子进入成年之前,尽早帮助他们熟悉情绪,掌握尽可能多的情绪词汇,帮助他们创造最优的社会现实,建立实用概念,提高他们的情绪能力。

如果我们习惯于回忆不愉快的往事,我们便掉入恶性循环的陷阱。当我们真正遇到类似的事件,也最有可能调用那些糟糕的实例。何不在回忆往事时,试着从不同角度解读那些痛苦的经历,呈现给自己积极的模拟实例。

当我们愤怒时,可能出于报复、害怕、担忧、因愤怒而愤怒等等原因,我们何不退一步想一想,“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好处或坏处呢?”目的不同,那预测后,调用的情绪实例不同,身体预算所需的能量也会不同,而对我们的情绪影响也会不同。

最后,还是要时常问自己一句,为什么要进行情绪管理?

“所有以前发生的事情,有可能再次发生。”

『写在后面的话』

再次附上昨天的情绪处理汇总表,

关于这张表格,你现在怎么看?

『题外话』

棉棉最近很关注动物保护。

今天早上,她还对盗猎象牙存有困惑,“那些人拿走象牙为什么要杀死大象啊?为什么有人喜欢象牙啊?”

我灵机一动,趁机和她讲了“必需品”和“需要品”的区别。比如,衣服是必需品,可以保暖和遮挡身体;大米是必需品,这是我们的主食。但是象牙是工艺品,只是一小部分人的喜好;如果没有他们的喜好,就不会有大象被猎杀。

为了调动她的情绪,我建议一起来找“必需品”。

“家是必需品,可以挡雨。”棉棉可能想起来昨晚的大雨。

“猫眼可以看见坏人,是必需品;门也是。。。”她越说越有兴趣。

— END —

*** 第一百五十六篇原创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