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期待人性、信任人性,不如学会驾驭人性

英国广播公司BBC曾经举办过一档节目《金球游戏》。最终,剩下的两名选手尼克和亚布拉罕争夺13500英镑的奖金。

游戏的设计者,确实很有意思,最后一轮的规则设计,其实就是对人性的终极考验:

主持人给两个人每人两个球,各写着“平分”和“全拿”,两个人需要从中选择一个。

我们可以看一下具体的规则

1、如果两个人都选择了“平分”,他们两个就可以平分全部的奖金;

2、如果两个人一个选择了“平分”,一个选择了“全拿”,那么选择“全拿”的人,可以拿走全部奖金,而选择“平分”的人一分也拿不到;

3、如果两个人都选择了“全拿”,那么水都拿不到一分钱。

两位选手选哪个球,对方是看不到的。在选择前,主持人给两名选手几分钟沟通的时间,商量奖金的拿法。

尼克的态度很坚决:会百分之百选择“全拿”。他同时保证,游戏过后,会跟亚布拉罕平分奖金。亚布拉罕觉得不能理解,为什么不一起选择“平分”呢?那样,两个人能公开分享奖金,尼克还是坚决选择“全拿”。

亚布拉罕有些愤怒:如果我选“全拿”,我们半毛钱都拿不到,最后都会空手而归。尼克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选择。

主持人开始催促他们尽快做选择:“平分”还是“全拿”?请选择:三、二、一,开!

三秒钟后,全场观众看到了结果,尼克和亚布拉罕都选择了“平分”,他们各自赢得了6800英镑的奖金。

一切尘埃落定后,亚布拉罕问尼克:你为什么不直接和我商量好,我们一起选择“平分”呢?

尼克回答说:理由很简单,我不信任你,你也未必信任我,与其如此,不如我当一次坏人,把你逼到信任的角落。

“信任的角落?“”对,如果我坚持选择全拿,再许给你平分奖金的承诺,那么你就只能选择’平分’“。因为你选了’全拿’,那我们俩什么都得不到;而选’平分’,或许真会得到我分给你的一半奖金!”

大家可以代入思考一下,如果是我们,我们会如何做选择?

我第一次看到这段资料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我的大学第一课,我是学经济学的,22年过去了,我依然清晰的记得,开学第一课,西方经济学老师讲的“囚徒困境”和“破窗效应”。

其实,不管是囚徒困境,还是上边这个巨额奖金的分配,背后的逻辑都是一样的,就是我们所作出的选择,基本上就是我们对于人性认知的直接反映。

其实,我们对于“人性”的态度,就非常的有意思,一方面,我们既想弄清楚人性,又不愿去看清人性。我前边写过不少关于人性的稿子,很多人“见不得”人性之恶,你讨论人性的时候,他都会觉得这件事本身就是恶,而如果你说“对人性不要有太多期待”、“利用人性”的时候,很多人的道德感就会瞬间爆棚。

我们一般说到人性的时候,最常用的就是洞察这个词,汉字有意思的地方就在这里,用的字词本身已经很清晰的描述了问题,甚至,已经给出了答案,只是我们现在对一些词的用法,完全偏离了本意,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用法,还有一些我们习以为常后,对他的深刻的本意已经忽略掉了。

洞察,山洞本身的特征就是幽暗曲折,不易了解的;而在幽暗中能够看清周边已属不易,更难看到全貌,所以洞察人性本身,就着实不易。

我一直说,《管子》就是2700年来中国第一人性宝典,我喜欢读《管子》就是因为他对人性认识的透彻,还有就是对人性的宽容。

人性既有善的方面,追求美好,也有恶的方面,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牺牲别人,更有幽暗的方面,说不清道不明,根本没法用善恶来判定。

建议大家,不管做什么重大决策,对人性因素的考量,必须放在第一位,而且是最为重要的位置,而不是相信人性都是善,也不要寄期望于人性都是善,更不能高估人与人自己的关系,你选择相信友好、坚固关系的时候,这其实就成了最大的漏洞。

人性中最根本性的特征之一就是趋利避害,这是人性的基础和探讨和人有关的所有问题的前提。

如果我们忘掉这个前提,或者说忽视了这个前提,最终我们可能总是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我们经常说,你看过了世间所有的恶,还能选择善意,恭喜你,你已经成为了一个有智慧的好人。

我真的有几位这样的朋友,能够认识他们,真的是我的荣幸。

我们其实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别人的一点举动,我们就草木皆兵,然后以自我保护的名义进行反击,因为感觉别人让自己失去了安全感,然后互相的对抗,最终导致了不可收拾。这里的根源就在于避害。很多历史的大事件,其实都是因为这种误会引发的。

《管子·禁藏》:

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凡人之情,得所欲则乐,逢所恶则忧,此贵贱之所同有也。

翻译一下:凡人之常情,见利没有不追求的,见害没有不想躲避的。凡人之常情,欲望得到满足就欢乐,碰到自己厌恶的东西就忧虑,这些不管是社会地位、财富水平等等因素都区隔不了的,都一样。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多与利益相关,当然这里的利益不仅仅是指金钱财富这些财货之利,更包括名誉、面子、欲望、自身安全等等这些利。

其实,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当我们觉得受到了巨大的伤害,说对方丧失了人性的时候,是不是我们对对方的人性之善有了过高的期待,觉得别人应该会怎么样,觉得对方一定会怎么样,

人性趋利避害,同样有着贪婪和恐惧,而让我们贪婪和恐惧的就是利与害。

这是我们的祖先们,还在丛林的时候,面对洪水猛兽的生存经验,刻在我们基因里的东西,贪婪、过度的占有,就是为了面对不时之需,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确保自己能够生存更长的时间,也就是获得安全感的过程,而面对危险,甚至是危险的苗头或者貌似危险的时候,下意识的直接逃跑,能跑多快跑多快,这种贪婪和恐惧在那个时代是最为重要的生存智慧,也就逐步深深的烙印在我们的基因里。

但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再面对这样的风险的时候越来越少,而对于利益,也不像那个时代食物对于他们能否生存下去有那么重要的、决定性的价值。但是,这种贪婪被烙印在我们的基因里,而且是被放大了。

而我们今天,真正让我们恐惧的,绝大多数时候也不再是洪水猛兽,而是失去利益,或者是失去自己已经计入自己心理账户的利益。

我们绝大多数人,其实就是在不停的计算利害,并以此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和依据,能够清晰的计算利害,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这已经算是智者。但是,很多人不是计算的真正的利害,而是用贪婪和恐惧,其实就是自己的想象在计算利害,而贪婪和恐惧把利害因为自己想象的加入,放大了不知道多少倍,甚至把利与害颠倒了。

权力,这个词,很多人对其趋之若鹜。

因为权力背后是名誉、地位、利益。那权力是如何构建起来的?

其实就是利用了人性中趋利避害的心理,追求利益,逃避惩罚,向往安逸的生活。如果趋利避害在人性中消失,那权力的基础或者说底层逻辑就没有了,也就失去了价值。

现实生活中,也大量存在着权利失效的情况,就是权力的运行失去了公平、公正,只有害,而没有利的时候,就像有些企业,重奖之下也没有勇夫,重罚之下也没人害怕。

权,这个字的本意是秤砣,那权力又是什么呢?就是用比较轻的秤砣,通过秤杆的杠杆原理实现与重物的平衡,这就是一种力量的传导与放大。

我一直把《管子》的核心思想总结为三个词:静因之道、轻重之法、因势利导。静因之道,前边有专门的文章写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从历史文章中看一下。而轻重之法,其实就是权力的运用之法,以轻御重。当然,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权衡取舍,其实也,权衡取舍的也是利益;而因势利导,其实就是认清形势、看清形势,利用利益的调整和取舍让事情朝着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也就是我讲《管子》的时候,经常讲到的,要学会“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权力,说到底,就是利益分配的主导权。

与其对人性有着美好的期待,与其信任人性,不如学会驾驭人性,学会因势利导,这样你更容易洞察人性,也会对人性更宽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