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李渊造反敢于立刻称帝,而朱元璋造反要广积粮,缓称王?

唐高祖李渊从大业617年从晋阳起兵,到618年开始称帝,改国号为唐,定都长安,仅仅是一年的时间就完全一系列的操作,简直神乎其神。

但别忘了,李渊在起兵造反之前,他至少与刘文静等谋臣进行多次的谋划与蛰伏等待时机。

一、在隋朝未亡之前,隋炀帝因预言,“李性家族必取代隋朝”,对姓李家族进行大清洗,最为被形容“人中之龙”的李渊也在晋阳进行自我堕落以逃脱隋炀帝的魔掌。但此时的李渊想法是这个天下,我不取,将会祸及我全家。

“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大唐创业起居注》)。

也是一次“太白金星”先兆预言,让其他人认为李渊才是未来的人主,这样的宣传造势表明李渊的思想做好了取而代之的准备。

二、李渊的皇族贵胄的身份给予他“正统”的宣传广告语。李渊作为关陇贵族集团重要一脉,而且还是隋朝的皇族亲戚。这对于接受传统思想的读书人来说,在隋朝灭亡之时,或是天下大乱之时,只有“皇族血统”的李渊才是“正统”的领导人,这后期给他聚集了大量唐初的名将谋臣大臣的王牌,其他都是草包强盗。

三、李渊在天下大乱之时,并没有着急起兵,而是发表了“勤王攻势”让大家都起来保护隋朝隋炀帝,消灭反叛势力,确保隋朝千秋万代。这样的言论,让亲近隋朝势力也觉得李渊是“勤王”系的坚实拥护者。

四、最为主要的是,晋阳起兵之时,李渊屯粮、练兵、修筑城墙等措施一直在秘密进行很久,就为了等到这一天的到来。那时隋炀帝在江南,关中空虚,李渊起兵一路势如破竹,占据长安,拥立隋恭帝杨侑,奉在江都的隋炀帝为太上皇。

自己就像曹操一般监视着天下大趋势变化,等到隋炀帝一死,马上就称帝,成为了正统的中心,天下人向往的地方,最后征战八年一统天下。

返回来看,朱元璋属于“三无人员”,但他是一个流民头子,反正什么都没有,还不如起兵造反,谋他个前程。从濠州郭子兴到自立门户,从给福王当手下,又给元朝暗送秋波的手段,让他艰难地发展起来。

最后得到李善长的建议:“筑高墙,广积粮,缓称王”行动纲领。最后刘伯温也给朱元璋建议说,“天道后举者胜”。不要急着称王,因为历史规律告诉我们第一波造反搞事情的人会失败,后发制人的人最终才会取得胜利。

好吧,最终一个从乡野村夫到小城镇在到大城市的生活,见识与地盘不断地在扩大,但他面临的是张士诚、陈友谅、刘福通、韩林儿这样的大佬,各个都想直指对方而死,还有个大元朝在挑头打击。

你不在夹缝中生存发展,你还想在大喊一声,“来啊,打我啊”,那岂不是最终兵败身亡。

朱元璋把这个“广积粮、缓称王”的行动纲领执行到位,玩的炉火纯青,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都能够险胜,彻底把这帮张士诚,陈友谅大佬掀翻在水里,建立了汉民族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

所以你可以看到,这李渊与朱元璋按照基本资源条件来说,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上;没有什么可比性。

但最终的结果都是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这是他们的最大的可比性。

所谓不问过程,只看结果的最佳解释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