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的两段回忆 | 席地而坐
©皮村,《单读》公众号
本期主播和嘉宾
宗城:青年写作者,人类观察员
万华山:新工人文学写作者,小说初学者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跳转至小宇宙
05:39
为什么决定去山里
07:29
去浪漫后的山中生活
09:20
在工厂打工时的肉身煎熬
10:06
写作时候谋生的方式
12:00
乡村生活与996的差异与相似
13:51
写作者如何平衡工作与创作
15:21
宗城与万华山聊类型小说
17:15
山中生活的有趣时刻
20:06
谈非虚构创作
26:06
高压状态下的写作,对寒门写作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32:50
对996亚健康生活状态的讨论
35:17
今天缺乏普通人退出内卷的机制
关于北京的两段回忆
找房子
去皮村
去皮村最切肤可感的记忆,其实是冷,渗入骨髓的冷。
出发前,朋友提醒多穿衣服,带上暖宝宝,我以为至多比五道口冷几度,去到皮村,站在新工人剧场门口边,我才知道有多冷,就像从华北平原抵达了东北的大雪天,你站着,不跺脚,脚掌就像冰封住一样,如果用刀割下来,兴许就是一块块僵住的冻肉。
剧场内没有暖气,劳动者都是顶着严寒上台的,台下是工友和城里来的学者、大学生,旁边几个大袋子,装着厚厚的羽绒服,一位戴棉帽的面善的小哥说:“这里有衣服,别冻坏了!”这些大衣都是为观众准备的,看完还回去就好。
中途,我见到一位许久认识但不曾谋面的朋友,他以前在皮村住,我问:“你们这住的地方供暖吗?”他说:“前几年没有供暖,今年有了。”我想到那一个个北方大雪纷飞的苦寒夜晚,当三里屯的人们开心地庆祝雪花的落下,仅仅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地方,却可能是工人们裹衣加被仍驱不散的寒气。
夜晚,我们就是在这样刻骨的寒冷中看完了《劳动交流市场》,这是一部改编自劳动者真实经历的非虚构戏剧,主创们在简陋和艰苦的条件下创作出一部真情实感的作品,这里的愤怒是真实的,这里的团结也是真实的,它质朴、野性、抗争、不顺从,没有矫揉造作的成分,即便和工业条件非常成熟的剧作比较,仍是一部毫不逊色、令人动容的作品。剧作结束后,村里的阿姨热心地端出一大盆汤圆,组织青年们一碗碗分发给大家,天气是寒冷的,但每个人手上是温热的食物,我想起跨年时706青年空间本部唱起《国际歌》的夜晚,来自不同群体的青年,在一个他们可能根本不认识的歌手的鼓舞下,在新十年的开始,自由地唱起《国际歌》,歌词说:
起来 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 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奴隶们起来 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从来就没有什麽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
█
电影《平原上的夏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