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险的未来,这里有几个独特的视角!|保观分享
保观|专注互联网保险
活动:互联网保险共同成长群第32次线上分享
主题:未来保险
分享人:上海良将保险代理公司冯光
点击菜单栏“社群分享”按钮可获得成长群历次分享长按识别文末二维码
购买《互联网保险行业研究报告》会员版加入社群,与小伙伴们交流探讨
分享者注:首先,本次分享内容集中于几个较大的视角,采用定性叙述,直接写判断和结论。鉴于节省时间和阅读精力的需要,就不多深入分析和展开。这些视角独特,但是可以提供一些不同信息。希望可以对大家有用。
中间市场是在保险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商业机构,传统的如MGA,TPA,专业律师,风险及信用评估,承保基金服务,精算,理赔,技术服务,损失评估,防损,复建乃至驾驶培训等等,新型的如模型开发和安全顾问等。
国内中间市场不丰富的表现之一就是承保之外的衍生交易半径太窄,从业人员太少,中间市场主要从事的就是分食保费的生意。
看数据,保险公司的纯损失比率并不高,但为什么市场感受都很累?
市场的深度不应只表现在保费增长,也表现在层次增加,半径增大,各类交易增多。市场有足够深度,各类机构才有各自发展空间,否则恶性竞争过多。
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无论财产保险还是人寿保险,都是保险生意发展的“基础设施”。服务好资本,养护好基础设施,是中间市场应该多干的好事。相互保险也是为了掌握自己的资本。
目前的中介市场合规环境既不利于大公司也不利于小公司。这里的大小区分标准是注册资本金。大的不敢说有好的回报率,小的存在许可期限接续的问题。外来资源想进入保险行业,中介市场看似捷径,如果仍然路径依赖走分食保费的老路,那么必不可少要解决好回报率的问题。会产生什么?路怎么走?我想,目下有典型观察对象,保监会最近一系列措施和表态也基本说明了他们的思路。值得所有市场参与者关注。
互联网也迅速国内生态化,意味着它反而可以帮助强化原来的生态结构。
全球链接实际在加强,考察基础设施和供应链的形态最具说服力。但是,这种链接的另一面是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极化,极化的集聚区域就是全球基础设施和供应链的重要节点。同时,这些集聚区之间的联系和交往密度大幅增长。美国的图示和中国的图示几乎一样。
对于中国来说,存在以下趋势:
1. 超大城市无法阻挡,催生富裕人口继续增长,消费方式出新。
2. 其它地区人口向部分省会聚集。
3. 超大城市老龄化,但是吸收其它地区年轻人,反而成为年轻都市。
做好极化区的生意就够了,尤其,门槛高的复杂生意多存在于极化区,做好就吃好。全球联系也意味着其实生意可以跨越国界,可以做老外的生意。
保险公司可以开展两项军备竞赛:互联网和物联网。
互联网给保险公司带来的巨大便利是视野开阔的技术与人才市场。PPT上列出了一些手段,没有列举的有:保险公司还可以投资和并购。
如果物联网顺利推进,保险公司则可以更强大。原因在PPT上已经列举。我认为,服务于军备竞赛更好。
相互保险的形式,理论上,可以满足部分人们处于目前持续加深的经济和社会分化并动荡环境中的需求,很可能是可以转化成质量较高并可持续的生意。不过,如果能做好,就要真正发觉并满足这些需求的底色。PPT上已经概括,应该很清楚。怎么做呢?这是实践问题。
网络安全保险在国内还在萌芽期,外资公司有固定产品,也就意味着中资公司拿来就可以用了。问题不在于能不能做,是否有产品,这些都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要不要做?其中,更多的是在投保人一方,需要投保吗?这个问题还解答不清。
不过,对此探讨非常有意义,其意义在于发掘其背后的社会特征和驱动因素,这些都属于新方向。电子产品应用会继续扩大,确定无疑。很可能未来真正有大规模的产品是经过改变的,比如网络安全与电子产品的整条产业链与消费使用结合,出现新型综合保险。这类探讨中总结出的方法论还可以应用到其它未来适应新型消费方式的产品开发之中。
另外,我想补充的是,这样的方法论是非“场景”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