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人读论语-引子 | 专栏开篇词
引 子
——《中医人读论语》专栏开篇词
我们先讲《五灯会元》书中的一则故事。
黄山谷居士往依晦堂,乞指径捷处。
堂曰:“只如仲尼道,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者,太史居常如何理论?”
公拟对,堂曰:“不是!不是!”
公迷闷不已。
一日,侍堂山行次,时岩桂盛放。
堂曰:“闻木樨华香么?”
公曰:“闻!”
堂曰:“吾无隐乎尔。”
公释然,即拜之。曰:“和尚得恁么老婆心切!”
堂笑曰:“只要公到家耳。”
黄山谷即是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他跟随晦堂宝觉禅师已多年。有一天,他想请教禅师关于学问的登堂入室之道。
禅师反问他一个问题:“你读过<论语>吗”?这个问题要是问一个普通人,便是小事,但问一个学富五车的高级官员,那简直是“侮辱”。
禅师又说:“孔子讲过,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者。请问山谷居士,你平时是如何做学问的?”
黄庭坚正想争论,禅师马上制止他,黄庭坚内心感到闷闷不乐。
随后的某天,黄庭坚陪同禅师到寺庙附近的山路散步,正是山间桂花盛放的时节。
禅师问:“你闻到桂花的香味吗?”
黄庭坚说:“闻到”。
禅师马上说:“我对你没有任何隐瞒啊”。
此时,黄庭坚才恍然大悟。
我们即将开始中医人的“儒家之旅”,但为何要讲一个禅宗的公案?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知识分子,一位把儒家与禅宗糅合一体的著名人士。当然,这里有宋代以后儒释道走向融合作为大背景,另外中医在宋朝也得到皇家极大的重视。根据这个公案,如果说儒家知识分子所求之“道”和禅宗人士所悟之“道”并无二异,那么儒家之“道”和中医之“道”又如何体现统一呢?“道”既然“无隐”,那为何掌握中医之道、儒家之道、禅宗之道的永远是少数人呢?普通人天天读《论语》,天天闻到桂花香味,但多数人依然找不到“门径”,黄庭坚之所以能够“恍然大悟”,因为他具备了一些重要的前提条件:自身的悟性、儒家经典的深厚修养以及长时间对该问题的专注,以及名师的指导。
我们这个专辑名曰“中医人读《论语》”,下面的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儒家有四书五经,中医也有自己的四大经典著作,中医人为何要读《论语》?中医人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这些中医经典岂不是更好吗?中医人读《论语》能够得到怎样的启发呢?
第二: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中医人读《论语》,如何读出与大众不一样的味道呢?
第三:为何历史上的大医多是精通“四书五经”的儒生?读《论语》能提高医术吗?古人说的“秀才学医”真能够像“笼中抓鸡”那么容易吗?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支柱,读懂《论语》自然能够进入传统文化的这座大厦,而中医是大厦里面最重要的果实之一。假如要摘取中医的果实,或许《论语》这本书是重要的阶梯。
我们便走边看——
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谢谢大家的点赞与转发!随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