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 || 杨燕:我经历过的两次大地震
我已经经历过两次大地震了,对于这两次苦难的记忆,总是那么清晰,任何时候都难以在我脑海里磨灭。年岁渐长,我希望用文字记录下它们,记录一段不能忘却的记忆。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
1976年,我10岁多点,是在暑假的一天晚上,大概近10点,二姐说她背心后面线开了,让我给她缝一下,突然门栓“当啷当啷”的响了,灯泡也摇摆起来,二姐喊:“快跑”,我随手拽了件布衫,“嗖”一下跳下炕,弟弟还睡得迷迷糊糊,不记得被谁拉着跑了,母亲和小妹(7岁)当时在哪儿?怎么跑出去的?我没印象了。记得跑到大门口,门被地震挤压变形,半天打不开,很急人。三叔把堂弟抱了出来,堂弟(9岁)睡得正香,生气得又跑回去睡了。
邻居范叔讲述,他们房间上面用木椽棚的楼,上面放着粮食,突然几只麻雀扑棱棱地飞了,他说动物是最灵敏的,比人先知道。楼上唰唰的往下掉土渣,灯泡摇摆起来了,铁丝上挂的衣服摇摆起来了,他在炕上靠墙坐着,墙把他推得一前一后的晃,他这才意识到不妙。立刻喊:“快跑”,婶刚要抱娃(7个月)跑,突然发现没穿裤子,又把娃扔给了叔,才慌慌张张地穿上了裤子。
寂静的夜突然被地震搅得喧闹起来,大街上人们惊慌失措,有的是儿子搀扶着老人,有的是孙子照顾着老人跑出来,老人吓得嘴抖手颤。家家都在清点人数,看是否都跑出来了。正坐月子的婶子,被老公背出来后,着急地转圈圈,不知道该往地上哪儿放。因为是夜间,紧急之下,有人只穿着内裤,有的裤子只穿了一条腿,有的裤子都穿反了,有的光着膀子,有的还是光着脚的,有的只穿了一只鞋子,有的披着床单……
我把布衫的两个袖子向后一系,当裙子用。这个时候,连命都难保了,谁还管得了那么多呢?惊慌失措的人群中议论纷纷,开始担忧起未来……,甚至有人说:不知道还能不能看到第二天升起的太阳……
从那天后,余震不断。有一个中午,我和娘在邻居家门道坐着,空中挂的两个笼子又摇摆起来了。
接下来的日子,村支书组织起乡亲们,要求家家在门口搭防震棚,学习地震常识,认识地震征兆,地球上鸡叫狗咬,地底下有地牛嚎叫……
我们院子住了三户人家,三叔和四叔家。我们家娃们多,自然棚子就搭得大。用木椽做柱子,横攀几道铁丝,再用玉米秆靠紧围住,上面铺一层塑料纸,再铺上玉米秆,棚周围拥一圈土,免得水淌进棚里。钉了木棍绷上蛇皮袋子做门,搭木板拼床。一个长方形的大房子就这样建成了,人们叫我们家“房木匠”,搭的防震棚都别具一格,好“温馨”的家,一家人吃住都在棚里。就这样,一住好几个月,霖雨也扯了40来天,直到进入深秋季节。
父亲当时在临平初中当会计,二姐在杨柏学校教书,四叔是乡上干部,每天仍旧要出门,不过回来时都会带回新消息和防震常识。
一天大多数时间,母亲就在棚里看护着一伙娃娃。
一直到进入冬季,人们才陆续搬回家住了,因为父亲不在家,我家娃娃又多,母亲就怕万一再地震时,她一个人带着我们跑不动,所以就把棚当家,继续住。
有一个很冷的晚上, 夜那么的安静,凌晨时分,母亲突然听见有架子车响,有人在用铁锨翻碳渣,母亲顿时毛骨悚然,心快要跳出胸口。她赶紧把弟弟搂在左腿,把妹妹搂在右腿,当然还轮不到我,把灯开亮,开始纺线,边纺线,边大声念经,给自己壮胆,不知吓死了多少细胞……
感谢父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父母的不辞辛劳!祝福老娘健康长寿,晚年幸福!
2008年的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农历四月初八,星期一),汶川地震。
2008年,我们在县城盐店马家住,大女儿在高二,那天中午刚考完试,下午不去学校。吃完午饭,我俩下了楼,准备去逛超市,刚出头门,邻居商店郭老板突然蹲下抱住树,我问他干嘛呢?他说地震呢,我还以为开玩笑,瞬间已经能感觉到摇晃了,突然人们大喊起来“地震啦”。我面色凝滞了,拉紧大女儿的手,哭喊着“快跑,咱俩娃还在学校呢!”我的心揪到了嗓子眼。人好像在水上飘着似的,再用力,腿不听使唤,上气不接下气,头昏眼花,还是跑不动,跑到信用社门口,好像爬坡似的,只看见街道两旁的大楼在摇晃,马上要塌下来的感觉。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跑到长义中学门口,救护车正在抢救踩踏伤的学生。看到这一幕,我的心快撕烂了,到底是谁家娃,不得而知。
我在人群中寻找着,找不到自己娃,心里悬着一块重重的石头,自己娃到底在哪里?然后去操场,忽然看见小女被吓得煞白的脸,我的心仿佛冰冻的河水,突然化开了,又继续寻找儿子,扫过一张张惊恐的脸庞,儿子忽然出现在我眼前,“妈,你没事吧?楼道拥挤,我差点从楼上跳下来了”,我心头的巨石突然落地了,我口齿不清地问:“儿子,吓着了吧?”。然后,我们都去了一广场。虽然孩子们都团聚了,可是老公呢?老公还在贵阳,我差点把手机都戳透了,始终联系不到,又担心父母,电话也打不通,信号全断了。
邻居大妈讲,当时对面甘叔家墙上的玉米架椽忽而出来忽而进去了,可怕极了。
付嫂说,她正在楼道收衣服,天摇地动,摇得她发昏,衣服都没法收。
那些晚上,我们和大多数人一样,只能露宿广场了,以天为被,以地为床。
8.0级地震撼动四川汶川,近7万人丧生、1.8万人失踪,37万余人受伤……
9年过去了,刻骨的伤痛仍难被岁月抚平,我们不会忘记那些顽强的、奋不顾身的营救,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支援……
今天,缅怀逝者,也向生命致敬……
作者简介:杨燕(后),女,乾县新阳人,喜欢用文字描绘人生,用歌声赞美祖国!
《西北作家》往期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