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不意味着孤独,有些路没人陪,反而走的更惬意

你独居吗?

根据民政部最新数据表明,2018年我国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其中超过7700万成年人是独居状态,预计到2020年我国独居成人将接近1亿。

独居成为了当代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态度。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是绝大多数年轻人奋斗的目标。

▲图片来自网络

一个人不好,是别人认为的不好!

一个人生活,在很多年轻人心中是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不受拘束,怡然自得。可是,在不理解的人眼中,“独居”却成了“孤独”、“逃避”、“不合群”的代名词。

1、有些事你敢不敢独自一人?

有一份叫做“国际孤独等级”的测试表,列出了一个人做这10件事,会让你看起来很孤独。相信很多人都测试过,我也都亲身体验过,到第十级都so easy。我觉得将它叫做“别人眼中的孤独等级表”反而更恰当不过。

▲图片来自网络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独居,表中的这10件事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上演。下班去逛个超市、路过喜欢的餐厅点一份自己钟爱的食物,每一个过程都是在享受生活,而不是所谓的孤独。我曾经一个人去吃火锅,旁边坐着一对情侣,点餐时两人发生了点矛盾,彼此生气最终也没吃好饭。就那一刻,我感觉一人食好幸福。

虽然现代生产方式的改变为个人生活带来了便捷,但外卖、送货上门、一人食的餐馆座位、迷你KTV,个体化反而是新的商机,为个体服务的商家越来越多,“孤独”和“一个人”不再是捆绑销售的关系。

▲图片来自网络

2、父母对于孩子独居的看法——逃避婚姻

大龄剩男、剩女,这个词语就是为催婚的人所创造的,三姑六婆,父母,一旦看到你超过30还不结婚就把这个词语“赐予”你,一种变相的催婚。

人类社会以群居生活为主,群居——氏族生活——国家——种族——家族——家庭,但凡和家有关的词语,都是两人以上。所以在家长的眼中,一个人过的再好都不如拥有一个家庭来的好,独自居住的地点只能称之为“房子”而不能称之为“家”,不结婚自己住就是在逃避婚姻这件事。

每一个单身的人都抱着一种宁缺毋滥的心态,哪怕我自己孤独到老也不愿意找一人将就。而且现代生活成本的增加,让年轻人去承担婚姻带来的经济压力,就更会坚定了自己一个人生活的念头,“恐婚恐育”系列不是一直在上演吗?!

▲图片来自网络

但父母不这样想,他们的担忧无外乎是孩子自己一个人在外无法照顾自己,没有人陪伴,以后没人养老。两代人理念上的差距,会产生实际误差,年轻人只是一个人独自生活,并不代表没有朋友,没有社交,养老设施的完善,也为晚年生活提供了保障。我就想等我老了,不用孩子的陪伴,自己去南方某个风景优美的县城或者上海的某个养老院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也是蛮好的。

独居生活被家长诟病不已,但两个人的生活就一定好吗?

情侣、夫妻之间需不需要有一个人独处?

2019年,全国婚姻登记机关共办理结婚登记947.1万对,离婚登记415.4万对。最近这40年,中国结婚率不断下滑,离婚率持续攀升。婚姻越来越不是生活的必需品。

我们都认为情侣或者夫妻之间应该亲密无间,事无大小,凡发问必回应。但是这样腻在一起真的就是最好的形式吗?在一个家庭里两人如果过度融合,就会分不清楚彼此的边界,以至于安全感缺失、猜疑接踵而至。

见过太多的人,用加班当借口,来躲避另一半的盘问,在酒吧买醉能不回家就不回家。家庭生活变得没有个人空间时,另一半就会想方设法去创造自由,可能就会导致双方的误解。

家庭生活中不是毫无空隙的紧紧黏在一起才好,拥有一个自己的独处空间对于两人生活也是必要的。

马家辉在《圆桌派》中就说到,当他要写作时,他就会和太太分开睡,一人一间屋,这样他就可以专心去创作。当两个人想要见面时,就各自发个讯息,而后坐在客厅一人一杯咖啡,又可以享受两人世界的温情。

在《新生日记》中,李艾说自己和丈夫张徐宁结婚四年一直都是分房睡,此话一出,嘉宾和网友们都直呼“无法想象”。李艾和丈夫分房睡,是因为丈夫打呼,而她又浅眠,睡在一起互相迁就谁都睡不舒服。而且丈夫是她的经纪人,每天都在一起,分房睡就会给对方留一些自由。分房睡不是分居,爱情不会因此就远离,每晚睡前,丈夫都会亲亲她,跟她道晚安,在怀孕期间会给她做好按摩再离开。

奶茶刘若英也在《我敢在你怀里孤独》里记录了自己和丈夫一起出门但各自去不同的电影院,一起回家,但进门后一个向左一个向右。有独立的卧室、书房,也共用厨房和餐厅。就像她说的“最好的夫妻关系,就是在枝繁叶茂的同时也能保有完整的自我。”

我的婚姻生活也是处处制肘。刚生孩子时,公婆也来一起住,当我情绪有些低落时,一面是孩子,一面是老人,个人情绪根本无处安放,只能隐忍,产后抑郁大概也是由此而来。朋友给的建议就是要有自己独处的空间,无论是咖啡馆还是宾馆房间,需要有一个你关上手机谁都找不着的地方。在这个空间中,自己的情绪可以暴露出来,在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也是一个专属自己的情绪“防空洞”。

两个人在一起并不是需要牺牲哪一方的独立,婚姻爱情和独处并不冲突,这不是两方的博弈与战争,不一定要有输赢之分。我认为,在爱情婚姻里,我们首先得保持自我,之后再有和别人的联系。

一个人也挺好
独居不代表自我孤立,不代表与世隔绝,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用来慰藉受闹市烦杂而影响的身心,让你成为你自己,让我们变成独立完整的我们。
工作一天,我们需要接受到庞杂的信息,没有哪一刻是属于自己的清净,没有空间可以任由自己哭闹撒泼宣泄情绪,而回到自己的独有空间时,我们就可以放下外面的一切假面具,做回最真实的自己。
没有什么事情是一蹴而就的,一个人生活一开始肯定会很难,不会做饭、不会收拾,没有生活的秩序感,用父母的话说“宛若猪窝”,但即便这样也是开心的,独立的空间就能给人带来自由和舒适感。
独居生活是锻炼独立生活能力的持续性过程,所有的事情都要一点点开始学习,学习家务、学习做饭、学习收纳,在自由之后要为自己营造一个相对舒适的生活空间。生活需要仪式感,重复的积累会加深你的记忆,划分自己独处空间的区块,按照你的喜好,你的风格来打造属于自己的独居时刻。
▲图片来自网络
叔本华说:只有当自己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成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就是不热爱自由。生活中最重要的不是和谁在一起而是成为自己,拥有自主意识,享受一个人的生活。
独居可以有1000种好,但也有致命的安全隐患——当你独自一人时,该怎么办保证安全?收好下列的清单。
安全保命清单
1、安全打卡员
一个人居住的最大安全隐患是——身患疾病,无人求救。突发性的疾病是无法预测的,我们不能把嘱咐精确到分秒,但是我们可以给自己的独居生活设立一个安全打卡员。这个人可以是朋友,可以是父母,但一定要靠谱。可以每天固定的时间给安全员用各种形式(微信、短信、电话)打卡,让别人知道“你还活着”。
记得把离自己近,并且信得过的朋友同事的手机号给父母抄录一份,一旦他们联系不到你,可以有一个帮他们探查情况的人。
2、自救清单
  • 设置紧急联系人
一定要在自己的手机上设置紧急联系人,一键呼出,呼救不用等待,别人也可以通过这个方式来联系你的家人。各种打车软件也要设置紧急联系人,不要忽视任何安全问题。一定要熟悉你手机的求救方式,设置之后也是一份安全保障。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 备用联系方式
除了你的手机以外,一定要有一个备用的联系方式,无论是准备两部手机还是用别的电子设备将手机号码备份,总之就是要保证自己不会处于失联状态。
疫情期间,我的手机坏了,没有了别人的联系方式,完全和外界断了联系,没办法修复手机,出门都没法打车,一度陷入绝望之中,最后好不容易用电脑上的FaceTime联系到了孩子她爸,我出门立即又买了一部备用手机,以备不时之需。
手机又是现代生活不能缺少的设备,所以确保自己的身边始终要有一块满电的充电宝,让手机保持畅通。
  • 常备药品
作为对自己身体最了解的人,一定要在自己的床头或者触手可及之处放置一些常备的救命药在我的床头就常备硝酸甘油,我的心脏不太好,出于安全考虑,救心丸真的是必备的。
  • 熟知房间设置
自己居住的房子一定要了解常用设施。熟知水电煤气的总开关位置,当出现问题时可以自己先处置,拉闸关总阀门。定期检查安全隐患,像热水器的检修,橱柜衣柜的固定。
小贴士:热水器不要安装在洗澡喷头的正上方,会有爆炸的危险。如果空间不允许,那洗澡时一定要离开热水器,否则一旦烫伤无法呼救。
对于一个人生活的安全清单,你还有什么建议吗,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让更多的人得到生活小贴士。
每个人的居住状态都不一样,生活方式也没有高低之分,无论是独居还是以家庭为单位居住,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独居生活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爱生活的人什么状况下都能让自己过的很好。
亲妈学堂(米妈):

我是一名大学老师,也是一个公益纪录片导演。本科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留英双硕士,在读博士,有13年教育教学经验。同时,我还是一位妈妈。三重角色使我时刻审视着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所有我分享的,都是基于自己从教、为母经历的真实教育案例和思考。我倡导无论如何都要自己带孩子,也希望为妈妈们打造一个“舒适圈”,减轻带娃负担。欢迎关注、转发分享、讨论、提问,一起探讨如何培养我们的孩子。

推荐阅读

宿舍小江湖,同龄人相处的照妖镜,该如何帮助孩子顺利过关?

隐形爸爸请归位,好的教育,从来不该只有妈妈一个人着急

青少年自杀事件频发:“太脆弱”,是孩子最不应该得到的调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