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王恩堂作品

父亲“铁沟”轶事

王恩堂(湖北)

近段时间,一个土里土气的名词──“铁沟”,突然跃入我的脑海,怎么也挥之不去。这个与我不相干的名词,或许是个地名吧,我不知道它在何方,但这些天让我苦苦纠结。

我知道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情,于是我便起了探究一番的心思。我打电话询问几个兄弟姐妹,他们也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突然小妹妹记起来,“铁沟是老家高桥乡的一个地方,她听人说起过,但也没在意,具体是哪里,她也不知道。”她建议我去问问伯伯。

伯伯今年已有九十一岁高龄,是我父亲的叔伯兄弟,他当年在老家高桥乡农行营业部担任领导工作,一直到退休,熟悉高桥的一切。伯伯依然身体康健,还很健谈。我向伯伯问起铁沟这个地方,伯伯说:“可能是高桥南面的一条大山沟,具体属于哪个村,忘了。”我正准备请伯伯好好回忆时,伯伯转头说,“你父亲曾经在铁沟一带,参加过大跃进、大炼钢铁,具体情况我也不晓得”。

瞬间,我明白了。铁沟,哪里是一个名字,那是一段厚重的历史,是我父亲冥冥之中对我的一段暗示。原来,是我想念父亲了。

我父亲是高桥乡原纸坊村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如果活到现在,也是80多岁的老人。年轻时读过私塾,虽然经过多方努力,也没能逃过命运的安排,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为了探寻“铁沟”的那段历史,我利用双休时间,来了一次铁沟之行。

我驾车来到高桥乡,找到我的老同学兼同事,他是高桥乡林业站的活地图,足迹踏遍各村的山山水水,知道每一个山旮旯。和他说明我的来意后,他当即丢下手头的生意,欣然陪我一起上铁沟探寻。

老同学陪我来到铁沟的公路尽头,我们沿着小径挨着走访每一个屋场院子,幸好家家户户的老人大多还健在,有的对当年大炼钢铁的事情记忆犹新。令人失望的是,尚没有一个人熟悉我的父亲。

最后,当我们来到距离当年炼钢地点最近的一户农户时,见到了一位80多岁的老人。老人身体很好,红光满面,见我们到来时,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屋抽烟、喝茶。几杯香茶入喉,我迫不及待地打开话匣子,向老人问及是否知道当年大炼钢铁的事情,老人浑浊的眼睛一下子明亮起来,闪出了激动的火花。

老人说:“我当年就是大炼钢铁突击队的一个小队长,现在还记得小队里所有人的名字。”老人说出的名字中就有我的父亲。他说,“当时公社里为了提高钢铁产量,号召全公社人民有铁的献铁、有力的献力,把家中破铁锅、队里的坏农具集中起来,用人工背到他家跟前和山那边的铁厂大队,建起了一座座高炉,土法炼了一些铁疙瘩。由于杂质太多,不符合质量,国家没收走,最后都成了村里铁匠们的备用之物。当年,从各大队抽调的壮劳力有一百多人,分到这里和铁厂大队,组了十几个突击队。我所在的突击队共十几个人,主要是上山砍树,为高炉准备烧柴。参加大炼钢铁的人,半年后都解散回家了。”一山之隔的铁厂大队,就是现在的铁厂村,成为了当年大炼钢铁留下的一个铁证。老人说,“只可惜了那些大树,都被砍了烧掉了。”问及我的父亲,老人非常高兴,握着我的手久久不愿放开。说我的父亲为人老实,做事踏实,且不惜体力,又有文化,在小队里很讨喜。老人说与我的父亲非常要好,和兄弟一样。老人得知我的父亲已去世很久时,唏嘘不已,说一定是当年累垮了!

当我们一起说起大炼钢铁是否有必要时,老人指着当年建高炉的地点说,“这只是国家想早日变强的一个愿望,有点操之过急罢了,这并没有什么对错。况且我们当时也是这样想的,包括你的父亲。”我理解这就是老一辈人的希望,是奋斗了一辈子的目标。我与老人告别时,老人还在偷偷地抹泪,舍不得我们走。我悄悄地为老人留下伍佰元钱,算是替父亲了一份情意。

端午时节,我回到老家父母坟前,恭恭敬敬地为他们献上一柱香,叩拜三个响头,洒下一杯热酒,感谢他们为这个家庭和国家的付出,感谢父亲为我送来这段历史见证。我为父亲填写了一首《临江仙》词,以作纪念。其词如下:

梦里铁沟何处是?探来源自家乡。当年老父汗珠长。炼钢钢可在?伐树树成伤。

谁料营营成一笑,未知铸错时光。家贫国恨意难忘。忠忱生热血,血泪入衷肠。

【作者简介】王恩堂,网名狼王。1965年6月出生,湖北省兴山县森林公安局民警。现为中华诗词协会会员、湖北诗词协会会员,宜昌市孟尝居诗社理事、宜昌市尔雅诗社会员,兴山县诗词楹联协会副主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