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来袭,以下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当注意
#健康守护者##老当益壮#
心血管疾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 , 但冬季特别是天气寒冷时更普遍,已确定有心脏疾病的患者中猝死更容易发生在寒冷的天气(温度 <15.4 ℃)。在东北及贵州高原地区,高血压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更容易发生在冬季。研究表明,气温在-48℃至10℃之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与气温之间呈线性负相关。寒冷地区气温每降低1℃,心梗发生率将升高2.2%,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升高1%,尤其是气温降低的28天内心梗风险最高。最强寒潮来袭,以下心脏病患者应更加注意。
一、高血压患者
寒冷可使血压增高已经被公认,从1921年霍普曼(Hopman)发现寒冷季节血压增高的现象后,人们一直在季节与高血压方面进行探索。1999-2003年意大利莫德斯蒂(Modesti)连续调查6404例高血压患者,发现这些人冬季平均血压为(141±12.1)/(95.0±8.6)mmHg,明显高于夏季平均血压为(136±19)/(80.0±7.5)mmHg。库内什(Kunes)等研究发现当环境温度从27℃降低至-24℃时,收缩压平均升高7 mmHg,舒张压平均升高3 mmHg。
二、冠心病患者
研究显示,寒冷天气可以引起体表小血管收缩及痉挛,血压升高,血流速度减慢,加重心脏负担,使原有冠脉狭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加重,诱发心绞痛发生。另外一些基础研究显示持续的寒冷应激会导致人体能量合成不足。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期斑块中,寒冷、缺氧环境使能量代谢出现障碍,致使ATP生成严重不足。寒冷还可以诱导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导致斑块破裂形成血栓,诱发心肌梗死。
三、心力衰竭患者
在寒冷条件下或气候剧变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和神经内分泌激活,诱导心肌缺血或突发心律失常,此外气温骤降患者容易感冒,并由此导致肺部感染;肺部感染也会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使心脏本身所需求的能量、供氧增加,但由于患者本身心衰,心脏供能不足,导致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是诱发心力衰竭发生的重要因素。此外,冬季人们出汗少、摄入热量过多将增加体液潴留,也会诱发心力衰竭。
四、心律失常患者
寒冷与多种心律失常相关,特别是房颤。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近些年房颤发病率持续升高,房颤可以诱发心功能不全、脑栓塞及周围血管栓塞,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近年来研究表明房颤与寒冷关系密切。很多研究显示房颤高发期都在冬季,其原因可能与气温、湿度、气压以及冬季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高发有关。一项纳入1475例高加索人的阵发性房颤研究显示,在女性患者中,阳光相对充足、气温较高的5~8月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另有研究显示,在寒冷季节,更多的房颤患者因为症状加重而入院,而且住院期间的死亡率也明显升高。
五、寒冷与心脏病危险因素
寒冷常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多种危险因素相关,比如体力活动减少、空气污染、感染、饮食习惯等;同时基础研究显示寒冷时血浆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一些激素和众多缩血管物质(包括血管加压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及儿茶酚胺)水平升高。这些危险因素导致了心脏负担加重,血压升高,诱发了心血管疾病。
六、寒潮来袭,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复发?
1、高血压患者:寒冷,气温骤降血压会出现波动,但也不要过分紧张,首先寒冷时节每天早晚增加测量血压的次数,3-4次/天,如果发现血压超出预期目标,应到医院就诊,找专业医生调整,切忌自行调整药物。
2、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冬季在东北以及高原地区也是高发,如果没有发生胸闷、胸痛等心肌缺血症状时,坚持原有治疗方案即可,无需过度补充营养物质,如辅酶Q10等(过多的营养物质,如果身体不能完全利用,身体将转化成脂肪储存,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3、心力衰竭患者:冬季及夏季血压波动、流感高发,注意控制血压,避免到人群多的地方,避免感染诱发心衰。
4、如何运动:在经常出现雾霾的区域不建议带着口罩户外运动,这样做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可以在室内做一些有氧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踏步走等,如果天气较好可以到户外运动,运动尽量在下午,避免过度。
5、饮食:应一如既往的清淡、均衡饮食,戒烟限酒,不要因为冬季而过度增加某些食物的摄入详见怕心脏病加重,整日食补、药补,终补成严重冠心病。
6、平常心态:由于很多患者过多担心冬季到来身体会出现问题,有些人过度紧张,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另外一些人盲目到医院“挂水”疏通血管,或者一些人应用一些偏方,这都是不可取的,平衡心态、放松心情是最佳“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