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补造化 | 《聊斋志异》中都有哪些道教神仙出现过???

杨桂婵 龙虎山道教 今天
从理论上说,尊神皆道气所化,而道气是无限的,无限的气可以化生出无数的神人、真人;同时,人得道可以成仙;除此之外,中国素来有“功德成神”的观念
概括地说,道教神仙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神与仙神指神祇,包括天神、地、地府神灵、人体之神、人鬼之神等。其中天神、地祇、地府神灵、人体之神一类的神,是先天存在的真圣,按照《抱朴子》的说法,属于异类,“非可学而得”。当然,后来道教神仙谱系又有了发展,如地府神灵,也有的由人鬼之神担任。仙指仙真,包括仙人和真人。道教所追求的得道成仙的神即是指此。下面分别论之:

1、天神

天神者,上天之神。在道教神仙谱系里天神是地位和等级最高的神,也代表修行最高的尊神。《聊斋志异》中写到的天神并不多,只有少数几个,并且多属天神中等级较低之神。
在《聊斋志异》中,有几篇写到了天神如:《雹神》(两篇)《张不量》《雷公》、《雷曹》、《纫针》、《织成》等,写到了雷神、雹神《织成》写到了洞庭君。《雹神》其一写王筠苍拜谒龙虎山张天师,适遇蜀神李左车奉旨降雹。在道教中,雷神、雹神不仅是掌管打雷、降雹的神灵,而且也监察人间善恶之事。《张不量》写好人有好报,张不量因做善事,雷神不降于其田。《纫针》则写恶人有恶报,马大因偷钱财被雷击毙于途。两篇写了雷神的灵验,对现实中人显然具有一定的警戒作用。而《席方平》中写到的上帝殿下九王和玉皇大帝的外甥二郎神,则显然承担了为下界人平反冤案的作用。

2、地祇

地祇,即土地之神,凡是与土地有关的神灵都属于地祇,如社稷、五岳、山林、川泽、河海之神。不过,地衹并非完全是先天真圣,像五岳大帝、社稷神、四渎神君等都属于自然神;而城隍、土地等多由人而神,属于人格神,也可列入人鬼之神。
《聊斋志异》中,写到这类神灵的篇章不少,如:《考城隍》、《吴令》、《李司鉴》、《王十》、《王大》、《刘全》、《皂隶》、《老龙船户》、《土地夫人》、《织成》、《公孙夏》、《牛蝗》、《柳秀才》......写到了城隍、鬼吏、土地夫人、蝗神等。
《考城隍》写考城隍神事。写宋公被召去考城,题为“一人二人,有心无心。”因“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句得诸神传赞不已,任为城。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城隍之职是正直有德者担任,并且不一定是由先天之神担当,人死之后亦能任之所以,城隍在一定意义上也属于人鬼之神。在《阎罗》、《李伯言》等篇中,阎王甚至也不是那些历史名人,而是一些为人正直的书生和秀才。

3、人鬼之神

所谓人鬼之神,即是本着有功于民则祀之的原则,把人奉为神。中国的人鬼之神很多,如三皇五帝、孔子孟子、关羽岳飞、木匠祖师鲁班、酒神杜康、梨园神二郎神等,他们都是道教所信奉的神灵,也都为民间百姓信仰、崇拜和祭祀。
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看,人鬼之神源于中国古代的祖先崇拜和圣贤崇拜,祭祖祀贤也列了国家祀典,并且规格很高,典仪繁多。如周代“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日,秋尝,冬曰烝”,四时均要祭祀,并且祭仪重大,《礼记·祭统》说:“禘、尝之义大矣,治国之本也”,就是说祭祀祖先是治国之本。圣贤之神主要是他们的功德或品格受到后人的尊重和景仰,正如《礼记·祭法》所说:“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菑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蓬莱阁有副名联:“海市蜃楼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亦即此义。
《聊斋志异》中写到这类神灵的篇章有《考城隍》、《公孙夏》《席方平》《大男》、《桓侯》等一些篇章。《考城隍》、《孙夏》《大男》写到关羽《席方平》写到了二郎神《桓侯》写到了张飞

4、人体之神

道教认为,天地是一个大宇宙,而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人体内“泥丸百节皆有神”,共有三万六千神,是道教神仙信仰的一大特色。人体之神,如三尸神、泥丸神等。
《聊斋志异》中,涉及到这类神灵很少,只有《耳中人》《瞳人语》两篇。《耳中人》中写到的“小人”,在受到惊吓后,谭晋玄“神魂俱失”,“遂得颠疾,号叫不休”,此“小人”应为掌管人的心智之类的神《瞳人语》中的“小人”,应为掌管人的视力的神。

5、地府神灵

地府神灵除了有三十六土皇外,还包括阴曹地府之神鬼,人死为鬼,鬼归属地府。中国传统的地府有两处,即山东泰山和四川酆都山,主神分别为东岳大帝和酆都大帝,综管九幽阴曹神鬼之事。地府神灵还有十殿阎罗王,此外还有判官鬼吏等很多。
在《聊斋志异》中,涉及到地府神灵的篇章较多,如《陆判》、《郭要》、《席方平》、《阎王》、《阎罗薨》、《阎罗宴》、《岳神》、《韩方》、《都大帝》、《李伯言》、《刘姓》、《王十》等。《郭要》、《席方平》、《阎王》、《阎罗薨》、《阎罗宴》、李伯言》《刘姓》、《王十》等篇,主要写了阎罗《岳神》与《酆都大帝》分别写了东岳大帝和酆都大帝
《聊斋志异》里的地祇神中,写阎罗较多。如卷七《刘姓》,作者让阎罗兼摄阳政,来处理现实社会中的不公平之事。《续黄粱》中,作者借冥王审判了曾某,将他上刀山下油锅使他虽“念欲速死,而万计不能得死。”将他贪赃枉法的金钱熔化后,再一勺一勺地灌进他的口中,“流颐则皮肤臭裂,人喉则脏腑腾沸生时患此物之少,是时患此物之多也。半日方尽。”
对那些不能恪尽职守的神灵,蒲松龄则给予了严厉的责和惩罚。如《席方平》城隍、郡司、冥王收受贿赂,不但不给他伸冤,反而对他施加酷刑,逼迫他不准再告状。最后,席方平告到二郎神那里,终于使他们受到了惩罚。蒲松龄借二郎神判词道出了这种黑暗,“金光盖地,因使阎摩殿上尽是阴霾铜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

6、仙人和真人

道教的“仙”,包括“仙人”和“真人”,都是经过修行而具有了特异功能的杰出人物。《释名·长幼》解释“仙”说:“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可以说,追求长生不死是仙人信仰的根本特征。仙人的第一个特征是变化多端、神通广大。晋葛洪曾对此作出了生动的描述,他说:“仙人者,或竦身入云,无翅而飞;或驾龙乘云上造太阶;或化为鸟兽,浮游青云或潜行江海,翱翔名山;或食元气;或茹芝草;或出人人间,则不可识......。”可见,仙人可以上天入地,可以潜行江海,神通广大。当然仙人也有品位高低的不同,这里就不再一论述。仙人和真人的区别在于:仙人追求的目标是不老不死;而真人追求的是真人“不知说(悦)生,不知恶死”,是精神的永恒,不是肉身的永存,“道存则人存,法在即同身在”
《聊斋志异》中写到仙人的篇章有:《画皮》《成仙》《安期岛》《白于玉》、《刘海石》、《翩翩》、《嫦娥》、《彭海秋》《寒月芙蕖》、《青娥》《仙人岛》、《宦娘》、《巩仙》、《瑞云》、《吴门画工》《蕙芳》《粉蝶》《何仙》《仙》、《绩女》、《凤仙》,等等。这些篇章写到仙人较多,只有《仙人岛》一篇写到了“真人”形象

《聊斋志异》中仙人却喜欢来到人间,更喜欢过问人间之事,或降妖除魔,为人除害;或乐于助人解人急难或指点迷津,教化修仙《刘海石》写刘海石奉吕祖之命,“遨世上,拔救众生他的好友刘沧客一家面临灭门之灾,长子、长媳、婢仆相继死去。刘海石来到后,除去了“吸人神气以为灵”的妖物,又及时解救了刘沧客的儿子和儿媳。其它如《画皮》中的使人死而复生的“乞人”,也是如此。《瑞云》写贺生与瑞云爱恋的故事。贺生与瑞云相爱,但没有钱为瑞云赎身。一位秀才施展法术使瑞云的脸变黑,不能再接客,因而遭弃入厨间。贺生“货田倾装”,将瑞云赎出,不计较其容貌。那位秀才又用法术恢复了其容颜,“艳丽一如当年”夫妻出来拜谢时,秀才已查不可寻。这些仙人,他们不计名利,不取报酬,热心助人,因而深受百姓欢迎和崇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