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2005年的金色汤瓶使你我想起了什么…
这些汤瓶的图片,是我用数码相机拍摄的,索尼717。这也是我当时用的第一款数码相机。对这款相机我情有独钟,当年就是她陪我穿越青藏线、川藏线、滇藏线,虽然那阵内存卡只有128M,报社很穷,没钱给买更大内存的卡。一路上,我背着沉重的手提电脑,拍完片子后赶紧把照片倒进电脑里,然后接着拍。不知道的人以为我多么敬业,却不知我是在干一个很机械的运动。并乐此不疲。
一路风尘,突然脑子空空,就 从一个破旧的硬盘里就突然翻出了这些关于汤瓶的照片。
通过照片属性查了下,拍摄于2005年11月。地点是伊祥斋。这个餐厅应该是在清河街吧。现在已经不在了。也忘了当时采访的老板是谁。写的稿子记得很清楚。原本写了将近2000字,见报却只发了不到500字。因为涉及到伊斯兰教风俗的一些问题,自己拿不准,问了一些回族朋友,也都是说法不一。最后怕出事,只能删。多发了些图片。还有铜锅美食的照片。
好在,这些汤瓶足以吸引读者。毕竟,这是伊祥斋老总收藏的宝贝。现在想想有点后悔,应该多拍些才是。
对汤瓶的来历和使用,我也是不太清楚。就从百度摘了一些,不知说的对不对,权作参考吧。
或许,银川还有人会想起伊祥斋这个餐厅,会从记忆的大海中浮现这些金色的汤瓶,也挺好。
经历了,记住美好,其实也蛮好。
当年的伊祥斋,今天谁会记得她呢
“回回家里三件宝,汤瓶盖碗白帽帽。”这是宁夏广为流传的回族谚语。汤瓶原为熬茶、熬汤之用,后来作为回族沐浴净身的专门用具,至少也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 “汤瓶”有很多名称,古时称唐壶、唐瓶壶,又称汤壶、汤瓶壶、君迟、洗壶等。汤瓶除了作大、小净外,一般家庭都用它来洗浴净身,老人们说这样洗清洁卫生、文明健康。
汤瓶古时称“军持”、“君池”、“大食瓶”或“执壶”等,意为水瓶或水壶,制作工艺和样式源与古波斯一带,波斯萨珊王朝时期其制作工艺水平达到鼎盛。“汤 瓶”的来历与回族有着密切的关系——据传,755年至763安史之乱期间,即安禄山、史志明谋叛,唐肃宗因兵力不足,阻挡无效,为保江山,唐王派徐茂公到 西域大食国。大食国国王派大将率兵五千前来相救。
由于大食人善骑马射箭,作战勇猛顽强,很快平息了叛乱。在唐太宗的执意挽留下,约三千名将士留居长安。唐 太宗担心他们思念家乡亲人,都给他们娶了妻小。还命令工匠,依照波斯一带的洗壶样式铸造了精巧美观的金壶和铜壶,按级别分发,供日常洗漱之用,这种壶口小 腹大,酷似当时的瓷瓶,故而当时的人们习惯称作“瓶”。因为这是唐朝皇帝赐给的洗瓶(洗壶),所以也叫“唐瓶”、“唐壶”或“唐瓶壶”,后来国人就根据谐 音叫成了“汤瓶”。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和回回商人的贸易往来,汤瓶不仅在回回人生活中有着多种用途,在中国其他民族日常生活器皿领域内也产生了广泛地 影响,至今在很多饭店、和家庭中常用的茶壶、醋壶、酒壶以及装饰用品等器具中,仍保留着很多“汤瓶”的样式和风格。
汤瓶在这里
光顾拍汤瓶,美食没怎么拍,就这几张。铜锅。当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