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起源于山西运城
简狄在古代中国传说中是商朝始祖契之母,有娀氏女,又称娀简。她是帝喾的帝后,相传她偶出行浴,吞鳦卵(吞玄鸟之卵)而生契。《诗·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长发》:“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按,有娀氏指简狄,商指商之始祖契。
1、有娀氏地望在在运城中条山一带。《史记·殷本纪》张守节《正义》:“有娀当在蒲州也。”《淮南子·坠形训》。桀败于有娀之墟。“玄鸟生商”是殷族的创世神话。《史记·殷本纪》:“有绒之女,三人行浴,见玄鸟坠其卵,简狄吞之,因孕生契。”又曰:桀败于有娀之虚,桀走鸣条。《淮南子》高诱注:“简狄,建疵姊妹二人在瑶台,天使玄鸟降卵,简狄吞之以生契,是为玄王,殷之祖。”运城有汤山,汤王山。
2、亳通薄、通蒲(山西运城)。根据考证,契居亳就是契居薄(蒲),应在山西运城。“汤始居亳”就是“汤始居蒲”。因博、薄、蒲、番、蕃五个字,按丁山先生说法:“汉初写法尚无刻定之形,故蕃、蒲、亳可以相假。”故“契居蕃”就是“契居蒲”。其地应在晋南。蕃,《说文》“草茂也。从草番声。”蒲,《说文》“水草也,从草蒲声。”可见蕃、蒲都是草。因这种草喜水,山西境内特产这种蒲草,因此,以蒲命名的地名很多,因蕃、蒲、博古相通假,故“契居蕃”实为“契居蒲”在山西晋南永济县,也就是“契居薄”。
3、商族契,活动于晋南运城。虞舜二十年(公元前2260年),虞舜指派大禹去治水,派契、后稷帮助禹治水;十三年后,治好了水,虞舜任命契为司徒(负责教化百姓)。母亲部落有娀氏是山西运城的土著。父亲高辛氏也是和运城紧密相关的。兄弟后稷生在运城,兄弟唐尧活动于晋南盆地,先都蒲坂,建都平阳(山西临汾)。
4、“汤始居亳”应在山西运城垣曲县商城遗址。“汤始居亳”应离薄山、中条山不远。据《山西历史地名录》记载厉山在垣曲县东北九十里,俗称舜王坪,相传舜帝喾耕于此。海拔2321米,为本县最高山峰,山上树林茂密,盛产药材,此厉山,应即薄山,也就是蒲山。“汤始居亳”应在山西运城垣曲县商城遗址。今山西运城垣曲县有亳城,亳清河,大亳,小亳等地名。从契开始至成汤大约经历了十四世,这一历史时期的商史称为先商时期。商族有爱迁徙的习惯。《尚书·盘庚》上曰:“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宁,不常厥邑,于今五邦。”《尚书·商书序》曰:“自契至于成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史记·殷本纪》也同义。
6、祖乙自相迁耿(山西运城河津)。《史记·殷本纪》:“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居相圮耿,不常厥居。”对于成汤以前的八迁,王国维曾有考征,祖乙自相迁耿。
祖乙,名胜,一作滕。商汤的第六代孙,中丁之子,商的第十四位君王。祖乙即王位时,商都在相(今河南内黄东南)。黄河泛滥,相就常受洪水侵胁。为了摆脱水患,公元前1729年,祖乙便在境内选定今河津这个坐拥两河、雄居层峦、聚山水之灵气的生态宜居的地方做了他的都城。
7、运城汤王山,商汤讨伐夏桀的出发地。
汤王山是商汤文化、晋郭璞勘舆文化的发祥地,纵观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莫过于尧、舜、禹、汤,而以商汤文化为主题的文物古迹景区,全国仅此一家,这里崇山峻岭,青松郁葱,层峦叠峰,奇石林立,属省级自然森林保护区,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而且这里现有文物古迹众多。特别是位于主峰的汤王庙,始建于商、周、经唐、明、清历代重修扩建,殿堂建筑全为山石精砌而成,古朴坚实别致,虽经千百年风雨苍桑,依然屹立于悬崖峭壁之上,汤王山是以其独有的商汤文化古迹堪称黄河根祖文化旅游资源之绝品。夏末王桀无道,民不聊生,人们纷纷投奔成汤,成汤遂扎寨此山,历经七年的休养生息,操练兵马,于公元前1711年,在此发兵出征伐桀,灭夏建商,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后人为纪念这位明君,便在当年成汤营寨观星台上始建庙于祭祀,在当地关于汤王山还有个十分古老的、很感人的传说:汤王得天下后,连着大旱7年,一个大臣占卜说,除非用人做牺牲(祭品),上天才会下雨。汤王决定牺牲自己,救民于水火。他周身捆了茅草,登上干柴堆,烈火熊熊。汤王眼看就要被烧死,忽然天降大雨,烈火被浇熄了,百姓欢呼雀跃。从此人们为了纪念汤王,便将闻喜境内的最高山命名为“汤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