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君王都在学什么哲学在线收听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古代君王都在学什么哲学?人有理性,可以认知和选择,所以需要了解人活在世界上怎么回事? 同时人生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目标,才算是值得的。这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方面称作“变化的哲学”,第二方面称作“永恒的哲学”

古代君王身为最高领导,对于万物的变化一定要有基本的认识。在变化里面规则是什么?变化的趋向何在?是变得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坏?所以对各种情况都要有基本的认识。但是再怎么掌握到现实的变化,还是不能否认人最后会结束的。请问人生如果有终期,变化的目的何在?你有什么样的目标,可以使人的这一生变得非常的值得?这就称作“永恒哲学”,有一个永恒的向往。以中国古代来说,《易经》就代表变化哲学,《尚书》就代表永恒哲学。

古代有五经之说《易经》、《书经》、《诗经》、《礼经》、《乐经》。我们说过《易经》跟《书经》了。《诗经》是各种民风,民间的歌谣,同时也有赞颂朝廷的歌谣,显示他们的愿望;《诗经》是人类情感的诉求,不足以成为领导者基本的学习内容。

《礼经》跟《乐经》是在应用方面,“礼”的应用是讲究各种身份要有什么样的表现,重视君臣及各种关系的区分,目的是要帮助你各尽职责,达成最高正义的目标;而“乐”显示和谐,大家能够放下身份、背景、财富上的差异,求得心灵上的沟通和谐,产生一种共识。

古代五经中还是《易经》、《书经》最具代表性。我们分别说明一下,《易经》基本的观点是“大生广生之德,观察天地变化之道,安排人类生存的原则”。在变化的过程里一起变化,可以顺势而行,活得更安全愉快。但再怎么变化,最后的目的还是要显示出来,成就自己的德行,让社会更为安和乐利。

在这里就要转向“永恒哲学”。我们上次特别介绍了《尚书·洪范篇》里“皇极”,就是“大中”,就是“绝对正义”,代表永恒哲学。一个政治领导最高的目标是什么? 让百姓除了活得下去,安和乐利之外,还能维持最高的正义,让善恶的行为得到适当的报应。这样人在社会上就很安心的行善避恶,做该做的事,社会才能够稳定。

谈到君王要学什么哲学,最好的例子在《尚书·洪范篇》开始那段。“洪范篇”怎么来的?是周武王伐纣灭商之后,他知道可以用武力取得天下统治,但不能用武力治理天下。就去拜访商朝遗贤箕子,箕子是商纣王的叔叔,古代社会最有学问的人之一。周武王提的问题“上天生下这么多百姓,希望他们安居乐业,但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做?”夏朝四百多年,商朝六百多年,接着周朝上场,周朝本来是西边的诸侯,他无法统治整个中国的地区。

箕子就把问题回溯到最早的阶段,夏朝开国之君大禹治好洪水,上天就给大禹“洪范九畴”。这是一个跟神话有点关系的背景。但至少说明“洪范九畴”有很早的渊源,代表在夏朝建国的时候,就已经以“九大纲领”来实施。“洪范九畴”前面四畴所说的就是让老百姓如何可以活得下去,能够平安愉快。第五项“皇极”是建立最高正义的标准。而后面的四项是善恶相关的问题,如何去分辨善恶,让善恶有报应等等。

《尚书·洪范篇》就是古代君王所学的一套具体的哲学内容。

“变化哲学”,是处理在时间过程里不断变化的情况,一代一代的人出生,他们有不同的想法和利益,不同的工作和愿望,该如何让他们走向人生的正路呢?而另一方面是“永恒哲学”,如何建构一个永恒的理想,让整个社会不是漫无目标的在人间发展。

历史上可以看到的例子,在古代某些国家,在某个阶段可以发展很大的势力,跨越好几个洲,像亚历山大大帝、罗马的恺撒大帝,至少横跨将近三个洲。请问他们能够发展多久?越是强盛的国家,越容易被别人取代。 近代有很多战争方面的资料,也可以看得出来类似的观念。这些人间的帝王,他只追求现实世界的权力跟具体的财富、名声、地位等,可能忽略了对于永恒的向往。

换个角度来看,能够显示对永恒向往的,往往是古代某些偏重宗教的民族,譬如说印度的宗教,到现在还是有非常深刻而完整的影响,而印度人因为对于宗教的肯定,而忽略现实世界的成长跟发展。犹太人是宗教性格非常鲜明的民族,他们在现实世界各方面都受到挫折,经常被帝国所统治,但他们始终怀抱一种永恒的信念。统治他们的帝国接连覆灭,而犹太人今天依然存在于天地之间。我们中国何其幸运,能够在很早的时代,就已经有了兼顾永恒与变化的哲学。

古代君王从“洪范篇”里面去学习,一方面他知道如何照顾百姓,显示对百姓的仁爱。而另一方面也知道期许自己达成最高的目标,用十个“无”来说明正义的绝对性,这里面是包含着无限的期许。没有人可说能做到绝对正义,永远有提升的空间,这是给帝王的要求。如果能够在早阶段接触到“变化和永恒”等于双轨一样,国家像一列火车,有这样的双轨,能够很稳定的往前走。中国文化历经五千多年,到今天还能存在,还能继续发展,不是没有道理的。

古代君王自称“予一人”,这个称呼在古代是专属于天子一个人的。他介于“天跟人”之间,他就要记得“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民之所欲是什么?就是“仁爱”可以活下去,活得平安愉快。同时还有“正义”,老百姓本身善恶的表现,都能得到适当的报应,这样才能够使所有人弃恶向善。社会自然就发展的比较健全稳定。

我们今天到了21世纪,也可以问自己,我们这一生要学什么样的哲学?是不是也可以两方面一起考虑?一方面要知道怎么处在变化多端的世界,随着时间的进展,年龄增加,我们就要知道变化总是会结束的。我们在人间可以获得各种应该有的财富、名声、地位、权利,但心中不能忽略对永恒的要求,我们可以有个人的生活信仰,政治的信仰或宗教的信仰。要看特殊的缘分而定,但信仰所要呈现对永恒的向往,双方面兼顾,我们这一生才会走得比较安稳。

下一集开始我们要连续介绍有关《易经》方面的题材。下一集会谈到《易经》为什么对中国哲学这么重要?

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