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的孔融被嘲讽:小时聪明,长大了未必!孔融的回答揭露了命运

汉献帝剧照

但是在与曹操的共事中,孔融多次言语傲慢,轻怠曹操,并且公然违抗曹操颁布的禁令,最后终于惹怒曹操,招致杀身之祸。曹操虽被冠以奸雄之名,但是他的个性还是比较宽容的。

曾经在袁绍手下的陈琳,起草檄文时将曹操骂得十分不堪,然而在官渡之战胜利后,曹操只是埋怨陈琳骂他祖宗三代,并且还任他为官。还有魏种,曹操最信任的手下,结果背叛了他,当时曹操听闻后,非常气愤,不过后来擒到了魏种,他又不计前嫌任命他为河内太守。

关于孔融很多事情,都能体现他的性格,这个性格就是恃才傲物、事事必要争先

在他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去洛阳,当时有一个叫做李元礼的朝廷官员,非常有名望,拜访他的人络绎不绝,因此李元礼告诉自己的门子,除了名士和亲戚,其他人要拜访他都不见,也不要通报。

孔融剧照

但是孔融来到李元礼的家门前,称自己是李家的亲戚,于是李家门子,便进去禀报有亲戚拜访。李元礼出来看见是孔融,便很诧异说:“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

孔融答道:“我的祖先孔子,曾请教过你的祖先李耳(老子),这是师生之谊,所以我们是世交啊!”这番话说出之后,李元礼和他的客人都觉这个小孩子非常聪明,能够从先祖的关系来找到拜访他的理由。

不过,在有些人看来,这是一种耍滑头、小聪明的表现,非常不喜,陈韪便不喜这种小聪明。正在他们夸耀孔融的时候,陈韪来到李元礼家,众宾客把这件事告诉陈韪,陈韪嘲讽道:“小时候聪明,长大了就未必。”

孔融让梨画像

这时孔融回答道:“相必你小时候很聪明吧!”陈韪听闻之后,被呛的说不出话来,非常尴尬。

从这件事以及孔融的回答中,便能看出孔融的自傲自负,以为凭着自己的聪颖,便能无往不利,但是却从不考虑他人感受。

李元礼一介名士,他设立的规矩,本是为了不受骚扰,结果成为了孔融展示聪明才智的垫脚石,虽然明着夸孔融聪明,但是他心中定然不不欢喜的。

而陈韪,先不论其身份,凭着他的年龄,也是孔融的长辈,他出言嘲讽孔融,不过是提点一下后辈,让其不要锋芒毕露,也是给李元礼挽回一点颜面,如果孔融顺着这个台阶,恭敬地说一声受教,这便是皆大欢喜的结果。

孔融剧照

可是他偏偏要在言语上占据上风,根本不顾忌当时的环境和气氛,以致于长辈下不了台,因此,孔融的这个回答,便揭露了他的命运,在东汉末年,这种性格,无疑会给他带来巨大的灾祸。

在参议朝政之时,孔融总喜欢标新立异。当众官员一致赞同某种看法时,他便旁征博引,来阐述这种看法的弊端,然后自己提出一种新的说法。当舌战群儒,众官员被驳得哑口无言之时,孔融沾沾自喜,以为众人折服于他的学识,可事实招来的却是反感。

古巨基版孔融

孔融曾经替杨赐去何进府上送名片,只因门人通报的慢了,孔融便夺回名片,撕毁之后,扬长而去。但是何进没有怪罪他,还让他做侍御史,没想到孔融又和上司御史中丞闹别扭。当然,碍于孔融的名望,也是顾忌自己的名声,许多人并没有和孔融计较。

可曹操不惯他这臭毛病,当时汉献帝在许昌,孔融在许昌为臣,处处和曹操作对。本来,曹操和孔融都有着匡扶汉室的梦想,但是随着大环境的改变,曹操已经知道事不可为,知道只能建立新的一统,重新建立秩序,让老百姓安居立业。

并且曹操也为了这个目标一致努力,但是孔融还沉浸复兴汉室的执念中,因此总想着掣肘曹操。曹操请奏说要封地,孔融便说不能封;曹操请奏表示要讨伐刘表,孔融便说不能讨伐。

甄宓

除了唱反调之外,孔融还时不时的用典故来嘲讽曹操,比如曹操之子曹丕取了袁熙的妻子甄宓时,孔融写信,用武王赏赐妲己给周公的典故来嘲讽他。当然,这些针对曹操个人的行为,还都能忍受。

可是孔融的言论,对于曹操的发展,愈加不利,毕竟孔融是大名士,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无数的士子。最终曹操忍无可忍,将五十六岁的孔融处死,并且连同他的家人,也未能幸免,这个结局,不得不说让人非常惋惜。

首赞 +1
平台声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