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多壮士 后裔要传承

郑达飞

郑达忠

一门多壮士  后裔要传承

——陆丰郑家族举行纪念革命前辈郑达飞郑达忠诞生100周年活动侧记

为了积极响应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强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宣传教育的号召,1月24日,陆丰东海镇前圩仔社区的郑家族亲在其祠堂“通德斋”举行“纪念郑达飞郑达忠诞生100周年”活动,缅怀当时在海陆丰战争年代著名的革命党人郑达忠和郑达飞两位堂兄弟,并回顾了郑家族一门多英烈,如除了郑达飞郑达忠之外,还有郑重、郑干等先辈的革命事迹。郑达飞、郑达忠是当年威振一方的海陆丰农民运动协会的副会长郑重(字镜堂)的儿子和侄子。当年,郑重经常给哥俩讲述革命道理和故事,受其影响,他们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俩同是1918年出生,分别于1939年、1937年参加革命,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今年,刚好是他们哥俩100周年的诞辰之年。

缅怀是为了更好地传承。郑达飞的女儿郑又敏和郑达忠的儿子郑受钿、陆丰郑氏联谊总会会长郑色、常务副会长郑镇强等多位革命的后代,从南京、广州、深圳、香港、惠州等地赶回来参加纪念活动,亲切怀念祖父辈们祟高的革命精神与情怀。他们说,过去,先辈们为推翻三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他们义无返顾、不怕流血牺牲地投身革命的洪潮,共同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战斗诗篇,在海陆丰波澜壮阔的革命史上留下了鲜红的一笔。今天,在和平年代,更希望后代们不要忘记祖父辈们光荣的革命传统,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

同时,郑家的族亲们一致认为,海陆丰是红色革命的圣地,当时,造就了一大批了不起的革命先辈、英雄豪杰,使他们名留青史。这是我们非常宝贵的红色文化与精神资源,我们一定要好好挖掘、整理、宣传,特别要教育我们年轻的后一代,让他们真正了解认识过去的革命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当今的社会,更具有新的历史和现实的意义。

接着,郑家的族亲向来宾们介绍了郑达飞、郑达忠哥俩不平凡的革命经历——

1934年暑假,还是学生的郑达飞在当地报纸发表进步诗歌而被当作“共党嫌疑”通缉,躲乡下、逃广州,直至抗战爆发,“通缉”风声渐息才回到陆丰。1939年间,郑达飞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底受党组织派遣到陆丰县简易师范学校(动员工作团前身,也是中共地下党联络站)当教员,从事地下工作。

随着日寇将战火燃至海陆丰,郑达飞作为“动工团”骨干成员,活动于陆丰县的乡村(地下党潭西支部书记)和学校(第四保小学、东海镇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宣传进步思想、启发民众、统战结盟。1943年2月,由地下党转入华南游击队东江纵队。先后在东纵部队被服厂任指导员(支部书记)、东纵六支队政治处干事、六支队武工队队员。后随东江纵队主力北撤至山东。7月,郑达飞进入华东军政大学学习几个月,毕业后即被调去华东军区战俘管理处,从事战俘教育管理和转化工作。因他工作能力深受领导赞赏,而提拨为华东军区伤员归队管理处参谋。至1949年2月,先后在淮南四分区、淮南军区、江淮军区司令部任参谋,期间参加淮海战役,如阻击黄百韬兵团西进等。1949年3月参加第三野战军的渡江战役战前交通、兵运、物资等后勤保障工作,4月参加渡江战役,5月随34军替换35军,进驻并接管南京警备,后任南京警备司令部股长、科长。

郑达忠于1937年7月抗战爆发之时,受抗日召唤离开陆丰到广州参加了国民第四集团军干部看护培训班(中共地下党主导),积极投身抗战相关的宣传、工运、学运、救援活动。后担任省救济总会第四分队长带领队员在清远、花县、三水等地宣传抗日、救助难民。
1940年参加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已是张发奎)巡回医疗队并担任分队长,参与粤北会战的战场伤员救治。后因日军逼近香港,郑达忠及部分队员被派遣到东江中下游段一带从事卫生防疫工作。

郑达忠因香港沦陷后日军逼近海陆丰,他回家乡参加动员工作团,并很快成为核心成员。到抗战胜利前夕,主要在陆丰从事地下工作,获取情报,期间扮演的角色多样。1944年冬,转入华南游击队东江纵队,任六支队组织部干事。1947年3月任中共海陆丰中心县委组织部长。9月调任中共陆丰特派员,发动群众反抗国民党征粮征税征兵斗争,鼓动青年参队,组织武工队,活动于游击区和敌占区。东江纵队主力及各地武工队,经过一年多的战斗,大大地扩大了解放区,缩小了敌占区,在大片解放区内先后建立了多达9个乡的民主政府。第二年,郑达忠出任新成立的陆丰县人民自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匪斗霸,加强民运,建立人民专政政权。

1949年4月1日中共陆丰县人民政府在河田成立,郑达忠任首任县长,筹建解放区新陆银行并亲任行长,货币“新陆券”流行于东江南岸解放区。同年8月陆丰县城解放,郑达忠接任陆丰县委书记并兼任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一支队六团政委。

郑达忠的儿子郑受钿接受记者采访

郑达飞的女儿郑又敏专程从南京赶回家乡参加纪念活动

附:

郑重革命简介:

陆丰农运早期领导人郑重(字镜堂),1897年出生于东海镇前圩仔一个较为殷实的家庭,陆丰龙山书院毕业后,考上了海丰中学,恰与彭湃同学,两人志同道合,在彭湃的影响下积极参与海丰中学的诸多进步活动。毕业后,彭湃留学日本,郑重则回陆丰应聘为陆丰第一高小教员。

“五四”运动新文化思想影响,郑重于1920年发起组织<陆丰社会促进会>任会长,1922年组织<陆丰青年协进社>任社长,1923年春任陆丰县农会筹备会副会长。期间,彭湃曾三次来到郑重家里一个专供郑氏子孙读书和会友的地方“通德斋”坐谈,指导张威、郑重等陆丰农运如何开展革命工作。1923年6月任陆丰县总农会副会长,1924农会遣镇压组织秘密团体(贫人党、十人团)坚持地下斗争,192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共产党海陆丰地委委员、海丰县农民协会执委,1927年参以领导4月、9月、10月三次海陆丰农民武装起义并就任5月成立的县苏维埃政府委员,9月成立的县工农独裁政府委,1928年2月由于叛徒出卖壮烈牺牲,时年32岁

“通德斋”,位于陆丰市东海镇新光社区,是郑氏宗祠后面一个宁静优雅的书斋,始建于清道光庚子年(1840年)。当年,郑重在这里会文友、谈革命,先后成立“陆丰学生联合会”(1919年)、“陆丰社会促进会”(1920年)、“陆丰青年协进会”(1922年)。如今,“通德斋”成为陆丰一处难得的革命遗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