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云计算面临着角色逆转
场景换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必须随之改变,否则,就是像拿着旧地图走在新路上,能否到达目的地只能靠运气。
在工业互联网、5G、云计算风起云涌的建设风潮中,这几个产业能否像宣传的那样具有天然的强相关性?是否很多未来期望的生产、生活模式,例如:自动驾驶、智能工厂是否因为5G而带来突破性的变革?最为重要的是,整个互联网是否会循着过去三十年互联网的方向继续发展下去?特别是现在中国在大力推广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真的是一个方向吗?面对这些批判性的拷问,需要我们理性地分析,就像胡适讲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2020年云计算市场已经发布,全球四大云计算公司分别是亚马逊、微软、谷歌和阿里。并且亚马逊一枝独秀,亚马逊的市场超过微软、谷歌和阿里的总和。全球云计算四大,除了微软外,本身就是互联网数据的生产者和拥有者,我们不仅要问,为什么云计算首先出现在像亚马逊、阿里这样的电商企业?未来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路径为什么会跟这些电商企业一致呢?我认为,这犯了类比的范畴错误,把不同本质的范畴进行简单的类比就认为找到了工业互联网的道路。现在云计算承载的业务基本都是传统信息化业务的云化,而工业互联网的业务基本上都是全新的物种。
以物联网为根基的工业互联网跟传统以连接计算机和人的传统互联网具有截然不同的基因。不仅仅连接的对象不同,连接的方式、价值和目的也不同。无视这些不同而进行简单的拷贝,必然就像我上面讲的使用旧地图希望到达新目的地一样。
我认为,真正的工业互联网不仅仅不会沿袭现在的云计算模式,更有可能会打破现在集中式的云计算模式,以分布式计算为核心的局部计算为表现形式。
现在的云计算主要依赖于以下三个要素:
1、网络带宽;
2、存储能力;
3、算力/算法;
可以看出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数据流向计算能力存在的地方。
传统互联网模式在以物联网为基础的工业物联网肯定行不通。我预测,未来工业互联网应该是以分布式局部计算为特征,算法流向数据存在的地方。原因如下:
一、未来存在的矛盾
1、数据归属权的矛盾:
消费互联网的数据大部分是个人数据,归属权矛盾表现的不是非常突出。而工业互联网的数据基本上都属于企业数据,数据归属权和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就非常突出。在工业互联网中,企业一定要把数据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不允许平台企业染指。
2、网络带宽与数据生成速度的矛盾:
物联网数据会以不可想象的速度生成,网络带宽、云存储能力的承载能力显然无法满足物联网海量的数据。物联网数据具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数据的重复度非常大,也就是说数据的含金率并不高,而把没有多少含金量的数据都用昂贵的网络传输到云上去,本身就是一个没有性价比的方案。何况网络根本无法承载如此大的数据冲击。
3、计算能力的矛盾:
现在非常小的物联网终端都具有非常大的计算能力,跟三十年前流行的386/486的计算能力类似的芯片,现在已经在一美元以下。数以亿计的计算能力就在物联网终端内部,如果再把生成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千里迢迢的云上,岂不是舍近求远吗?
4、实时性与网络之间的矛盾:
工业物联网连接的是大部分是生产设备,对网络的实时性、可靠性、安全性都有很高的要求,而广域互联网是民用级别,无法满足工业这方面的要求。同时,广域互联网的单点故障问题也是工业互联网所不能容忍的。所有这些都注定,如果使用现有的云计算模型承载工业互联网,仅仅是尝试性的替代方案,无法应对工业互联网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技术支持:
云计算发展带来了传统计算架构的革命,以Docker/Container为主的快速部署为未来工业互联网创造了技术基础。软件呈现形式也从传统的C/C++到以虚拟机为主的C#/Java发展,现在处于竞争地位的是解释性脚本编程语言会对传统架构带来致命一击。
传统软件运行基础是操作系统,这就限制了物联网参与到计算架构的机会,而像Python/JavaScript等解释性脚本语言则向以潜入系统为主的物联网打开了大门。脚本语言免编译,完全以文本为表现形式。这些特征都给分布计算提供了原生基础。
在物联网终端中嵌入一个Docker特征的容器,通过网络把以脚本为表现形式的算法下载到容器中,使用嵌入系统本身的算力处理嵌入系统生成的数据。支持这种计算模式的技术已经准备就绪,同时把业务算法跟嵌入系统开发分解开来,能够最大化利用技术人员的能力。
三、物联时代的云角色
在工业互联网时代,或者说物联网时代,云的角色可能会发生反转,它将承载以下角色:
1、算法市场:
支持Docker的物联网终端使用Docker形成硬件和软件的隔离,使得算法可以在异质的终端中运行。会带来更广阔的算法市场。以脚本为表现形式的算法可以按需下载到物联网设备。
2、计算结果的交易市场:
分布式的物联网原始数据要么保存在本地,要么就地销毁,但是计算结果会上载集中到云上,云承担着计算结果交易市场的角色;
3、群体智能的协作场所:
分布计算必然带来群体智能的发展,传统AI会向更有价值的群体智能方向发展,通过群体智能实现更广范围内的协作,实现真正的智能制造,甚至智能社会。
我认为,工业互联网是一新生事物,我们应该从本质上对这一事物进行深刻的认知才能对其做些许前瞻性的预期,这种预期未必正确,但是至少我们要怀着敬畏之心,真正地思考它给我们带来什么,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该为未来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