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倒马针刺治疗法
因为董氏针灸与马丹阳祖师所传的针法有关,尤其董氏倒马针法与马丹阳祖师所传的天星十二穴有密切的关系,李国政教授经过漫长的推敲思索,终于恍然大悟,领会到其中的奥妙关系,在此把领悟的心得,毫无保留地公布,盼能引起针灸界同好们的研究兴趣,剌激针灸医学的学术研究风气,并盼望能使台湾特有的董氏针灸治疗法,发扬光大,使更多的患者因而获得更好的治疗,亦让董氏针灸治疗法受国际瞩目,能更加深入地研究与探讨。
一、马丹阳天星十二穴的意义
马丹阳祖师本名成义,字宜甫,后改为钰,宋代抉风人,金代贞元年间进士,后学道于王重阳祖师,与其他六位师兄弟们号称全真七子,其妻孙不二亦为七真之一。
马丹阳祖师不但精通于丹道,亦精通针灸,其所流传的天星十二穴歌,说明十二穴的主治功能与取穴方法,对于后代针灸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歌诀如下:
“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承山配,太卫昆仑穴,
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
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治病如神灵,准如汤泼雪,
北斗降真机,金镇教开彻,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对后世影响极钜,但自其歌诀流传以来,针灸医疗界似乎只对前面的十二个穴位,有详细的研究及临床使用,但却忽略了此歌诀的精髓所在,即天星十二穴的取穴通则,便是这两句话:“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
1“合担用法担”
所谓“合”,便是要二个才能合,即“偶”的意思,用于针灸上即为两针的意思;所谓“担”,便是挑的意思。故“合担”即表示用两根针挑。如此马丹阳祖师此句歌诀:“合担用法担”真正的白语含意便是:“用合担法,担。”即下针时,若用“担法”,即是用“合担法”来“担”。临床运用取穴上,便是在同经上用两根针下针,以纵向把这条经“担”起来,达到治病的效果。
据此通则,马丹阳天星十二穴的歌诀,便举了几个明显的例子在前面:“三里内庭穴”,即在三里与内庭下两根针,把两穴所在的胃经担起来;“曲池合谷接”,即在曲池与合谷各下一针,用此两针把大肠经担起来;“委中承山配”,即用委中与承山两针,下在两穴所在的膀胱经上。故只要了解此通则,在同一经穴上取两穴,便可成为马丹阳祖师所说的“担法”了。
2“合截用法截”
所谓“合”表示两针;所谓“截”便是切断的意思,故“合截”即表示用独针来切断,但取两经各取一穴来合截,如此一来,马丹阳祖师这句歌诀:“合截用法截”真正的白话含意便是:“用合截法,截。”即下针时,若是要用“截法”,便是要用“合截”的方式来“截”。临床运用取穴上,即表示用两根针,各在不同的经上,以横向把这两条经给“合截”起来,以达治病的目的。
据此通则,马丹阳祖师便在其歌诀前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通则。例如:“太冲昆仑穴”即为截法的一个例子,太冲属肝经、昆仑属膀胱经,此截法运用于其上,便是在太冲下一针,昆仑下一针,用此两针在不同经上“合截”此二经;另一例:“通里并列缺”亦即表示在属心经的通里,与属肺经的列缺,各下一针,以此两针做为截法中的“合截”。
3“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
故由“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此取穴通则,便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各经络上自由运用,使治疗的方法与效果达到最大。所以马丹阳祖师便在此两句通则后面接着说:“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治病如神灵,准如汤泼雪。”自马丹阳祖师流传此天星十二诀以来,大家只局限在前面所提的六组配穴,却没有人点出其中的精华所在,即此取穴的通则“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李教授在百般思索下,突于夜顿悟其中的道理,在此不存私心,毫无保留公开出来,希望针灸医疗界可由此得到一点思考上的突破,使治疗效果更好,下针更加灵活自如,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二、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对后世针灸治疗的影响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的流传,对后世影响极钜。其中前面所提到的担法,便发展出后来的蟒针针法、透穴疗法及董氏针灸倒马针法的直三针;截法便发展出许多三针的治疗法,例如踝三针、膝三针、腰三针、脊三针、腹三针、足跟三针等,及董氏倒马针法中的横三针。
董氏倒马针法,便是以马丹阳祖师所传的天星十二穴取穴通则,再加以发扬光大,董公从马丹阳祖师的取穴法得到启示,并且加上自己的创见及临床经验,觉得两针的效果仍不够,便多加一针,成为三根针的董氏倒马针法。故董氏的倒马针法便可分为三种:直三针、横三针及指挥针法。
担法发展出直三针,即上下呼应法,主治全身、脏腑的病变,因其用三针等距的倒马针法,使其可通三焦。
法发展出横三针,即左右呼应法,主治局部病痛,因其使用局部等距的倒马针法,使其治疗局部病变。
指挥针法即三角相应法,乃董氏倒马针法的灵活运用,两根针同一条经上取穴,另一根针下在另一条经上,形成三角相应,并以后下的那一针,指挥原本的两针,使原本的两针效用增加数倍。
三、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与董氏倒马针法之同异比较
董氏倒马针法的发展,虽然与马丹阳祖师所传的天星十二穴有极大的关系,但是董氏倒马针法乃是董公结合马丹阳祖师的取穴通则及其为增加疗效的独特创见,所创出的一种独特针法,其效果比马丹阳祖师所传之天星十二穴更好,而使马丹阳祖师的配穴精神,发挥得更淋漓尽致。
1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与董氏倒马针法之相同点:
1.1多穴下针:两者治疗疾病时皆不只使用一针,马丹阳天星十二穴用两针,而董氏倒马针法用三针。
1.2危险性低:两者取穴大都在四肢上,避开人体危险的胸、腹部,故危险性皆很低。
1.3针感强、疗效佳:两者由于在多穴下针,针与针之间相互感应,使下针针感达相乘的效果,如此一来疗效亦提高许多。
2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与董氏倒马针法之相异点:
2.1下针数目: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下两针;董氏倒马针法下三针。
2.2取穴位置: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为按经络取穴,例如三里、内庭穴,即在胃经上取两穴;通里并列缺,便是在心经与肺经上取穴。董氏倒马针法为按区段取穴,例如在一一手指区段有大间、侧间、小间;二二手掌区段有土水一、二、三穴;三三下臂区段有土胃一、二、三穴;四四上臂区段有天宗、地宗、人宗;五五脚趾区段有妇灵穴;六六脚掌区段有火连、火菊、火散;七七小腿区段有三重一、二、三穴;八八大腿区段有上三黄、三灵穴;九九耳朵区段有神耳上、中、下穴;十十头面区段有正会、前会、后会。
由上述的探讨可了解,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对针灸的贡献,不只在于他重点指出十二穴的主治状况,最重要的是提出主要穴位的配合使用通则,而此通则进而剌激董公发展出疗效更好的董氏倒马针法,使针灸治疗研究更加突破,并使更多的患者疾病得以解除,先贤们的研究精神及救人济世不循私保留的态度,实在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