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行为的能源》【历史】:读千卷书之第120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美国行为的能源》【历史】:读千卷书之第120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今天分享第二十六本民族历史和性格方面的著作:《美国行为的能源》。

宗教热情—商业理念—集团政治”,构成了美国行为的三大支柱。“价值诉求—现实利益”二元目标决定了美国的国家利益。3个变量、2个目标,就分析出了美国行为根源,是个人读过的最为透析美国社会的书。

一、美国的宗教信仰。美国是一个宗教信仰强烈且宗教信众遍布的国家。这一方面表明了美国拥有一套以基督教教义为准绳的价值取向和善恶判定标准,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它有一种将自身价值观念普世化的理想主义冲动。与此同时,美国又是一个极为注重实效的国家,它的行为或政策与制度选择无不围绕着形形色色的现实利益而展开,奉产权保护及利益最大化为圭臬。

美国是一个基督教信仰浓厚的国家。以根植于基督教的道德标准区分敌友并将自身的价值观念普世化的意愿,构成了美国行为的意识形态基础。美国公民宗教的主要“经文”便是根据其历史上五位伟大的总统,即华盛顿、杰斐逊、麦迪逊、林肯和威尔逊的言论结集而成的。从美国历任总统公开及日常的言行中,我们能感受到宗教信仰对他们的非凡意义。

美国人习惯于用理想主义的道德标准区分“好人”与“坏人”或“敌人”与“朋友”。他们的这种思维方式植根于他们所信奉的基督教哲学中。和其他宗教相比,基督教是典型的一元宗教,其宗教体系的基础是相信上帝为世间唯一的真神。

二、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表面上看美国好像十分尊重多元主义,但在处理对外关系时,其内心深处却有着一种把美国的制度和文化变成一种普世的制度和文化的冲动。美国人将“好”的文化和制度“推己及人”的“救世”情结,深深扎根于基督教的“天命”意识。制度和文化的对外扩张通常被他们理解为是上帝赋予他们的“特殊使命”。

亨廷顿看到了美国人的两面性,说他们既是一帮高举理想主义旗帜的人,又是一群高度实用主义的家伙。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这两种观念看似矛盾,其实各有其独特的功能。在美国,这两套思维方式分别在价值和行动两个不同层面上发挥它们各自的作用。

三、美国的民主。出生在奥地利的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的“民主不过是指人民有机会接受或拒绝要来统治他们的人的意思”,是那些“自称的领袖们之间为争取选民投票而进行的自由竞争”,“民主就是政治家的统治”,“人民从未真正统治过,但他们总是可以被定义弄得他们像是在统治”。至于美国民主制度下的“人民”,熊彼特称之为“扶不起来的阿斗”。

概括地说,居于历史核心位置的社会集团有两大类,即以赢利为目标的商业集团或商人集团、由公共权力运用者组成的官僚集团或政治集团。美国便是一个典型的商人集团控制官僚集团的国度。

1787年出台的联邦宪法一直被美国人沿用至今,由此建立的美国宪政结构在随后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变化甚微。联邦宪法是一部令美国人引以为荣的、代表着“自由、平等和民主精神”的政治经典文献。事实上,这部美国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世俗圣经”一直充当着精英阶层私有财产的“守御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