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之外

参加“整理收纳训练营”是一件连自己也没想到的事,因为我本能地逃避一切“组织”。

但是隔离期间反正没地方可以去,而阔别数月的家也亟需整理,再说主讲人又是那位触动并开启我30天“狂野写作”的老师——几种机缘凑在一起,我加入了这个500人的训练营。为期7天。

第一天。

最受触动的是老师说:“孩子是家庭空间的感受者和吸纳者,幼年时生活空间的状态会对孩子产生终生的影响。”

在此之前我没有明确意识到收纳整理对孩子的影响,只是出于自己舒服的需要去整理。这一天的课程让我明白了收纳整理的某种深层意味,而这一份明白不仅会体现在以后的整理方针和策略当中,更使得未来这方面的工作不再仅仅是“家务活之一种”。

另外,因为豹子和狮子已经度过了小宝宝阶段,所以整洁的房间不应该是妈妈理应“提供”的,而应该是我和孩子们共同创建出来并加以维护的。

第二天。

老师要求我们整理洗手间。

那一天香港暴雨。在冰冷的雨点儿下面、温暖的池水中间游泳之后,把洗手间痛痛快快收拾一遍,通体舒畅。

底子并不算太乱,不过这次做了彻底清洁,而且丢掉了价值不菲但是一用就起痘的洗面奶——闲置已经半年了,还指望谁去用呢?而且跪在地板上刷缝隙的时候,我比以往都更强烈地意识到:这是我的家,我喜欢去照料呵护它,正如我感激它一直在我身边保护我,给我安稳一样。

花本是这屋子里天天有、处处开的,而且永远只是鲜花。可惜香港现在封关,回不了深圳;而香港15元一支桔梗的物价,让人不得已把对花的需求降到了最低。

开始对布香产生兴趣。

第三天。

作业是整理鞋柜。

整理鞋柜的自觉是一直都有的。

理由很现实:香港房子地方狭窄,空间有限,为了家庭长治久安,也为自己心情着想,鞋子必须入柜。

鞋柜是定做的。经历了对宜家鞋柜的失望之后,下狠心选了高档家具定制公司,从上门量尺寸到讨论、设计,一丝不苟。所以这样窄窄一条的鞋柜,容量并不小。只是需要精打细算,因为玄关只有这么点儿位置,鞋子是没法“脚踏实地”并垂直于柜格摆放的。

在来香港之前,我素不知道鞋子可以受得了这样的“委屈”。现在它们被迫适应了新环境,还活得好好的,和人一样。

这一次整理主要在“分类”方面用心。

左侧全部摆放孩子们的鞋子,中间是大人的,右侧是换季和使用频率低的。同时兼顾颜色。

这次整理最大的感受是:不知不觉间孩子们的脚长大了很多,原本刚好合适的倾斜角度,现在已经不合适了。

日子就这样在美好的变化当中流逝着……

第四天。

整理衣柜的任务来啦。

因为刚刚做过换季收纳,扔掉了一些衣物,也有一部分包好准备送人,秋冬季节的全部用压缩袋装好了,所以这天只是简单地整理了一下夏季衣物。

因为地处南国,夏季基本没有裤子这个选项,全是长长短短的裙子。看着这些裙子,我想起昨天女儿的一句话:“妈妈,你怎么又穿黑裙子呀?”的确,衣柜里,黑色永远是主色调。而且,虽然也有彩色的衣裙,我还是会在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时候选择黑色。

我一边整理一边思索:是因为我爱黑色,还是黑色适合我,还是因为我想遮掩自己的胖,才选择黑色呢?

这三者显然有着非常大的差别;而且,弄明白这一点,恐怕才是收纳整理课对我而言最重要的心理意义。

今年换季的时候,我狠心把秋冬的薄款厚款牛仔裤全部放弃了。这是前所未有的举动,也是长久以来的心愿。

我从来没有喜欢过牛仔裤,但是人人都说牛仔裤是如何百搭如何必备,所以牛仔裤一直盘踞在我的衣柜里,心怀怨念地一年年被冷落。

今年我终于决定按自己的心意去做。也放它们一条生路,让它们有机会被别人喜爱。

说实话,不管什么牌子,不管什么款式,我心最爱是真丝衣物。

唯一能令我每次看到、触摸到都有人与物的连接感的,就是真丝;每一次穿上都有幸福感的,也是真丝。我决定以后大幅减少购买其他衣裙的开支,只买我心爱的衣物。

这天是听课以来收获最大的一天。

老师讲述了自己人生路上的这一次取舍,给了我很多启迪。我也非常喜欢“金刚断”这个富有决断力的说法。

我相信人内心有足够的安全感,便不需要依赖对外物的占有来获得所谓的安全感,也自然有舍弃的能力,有选取的智慧。

第五天。

这天的任务是整理卧室。

这不是一个难题,因为平时就特别留意卧室清理——不是因为自己很勤快,而是因为全家都是过敏体质,我和小狮子尤甚,不得不如此。所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些坏事情真的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之前我在群里问过老师一个问题:“我们群里的男士比例有多少啊?”老师并没有回答我,五百人的大群,老师太忙了。

但是几天来看着群里的发言,我能感觉到男士比例是极小的,也许,竟然是零?

我在收纳整理的过程当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辛苦,更多的是满足、轻快、幸福,以及很多的反省和感悟,还有与屋子、与家人、与自己,此刻与过去未来的连接。

男人和这个世界的连接方式和女人不同,因为参与收纳整理比较少,也少了女人所能感受到的这些细小而丰富的幸福。就像男人固然不必经历怀孕生育的不便与疼痛,却也少了那种刻骨铭心的亲子体验一样——

这个世界其实是很公平的。

第六天。

整理冰箱吧!

清晨,在家人都还没有醒来的时候起床,先洗米浸泡,把青菜摘好泡水,就动手整理冰箱。手机在播放着英文原版书《怦然心动》的朗读。

中间停下来去把米放进锅里煲粥,把青菜沥干。等冰箱收拾好的时候,粥煮好了。放在一边晾粥的时候,小菜也弄好了。老公和孩子们醒了,一家人坐下来吃早餐。

昨晚老公喝酒,今早吃粥,胃里舒服点。孩子们踊跃吃青菜,因为从昨天到今天我们一直在看电影《李宗伟:败者为王》,并展开了许多讨论。孩子们崇拜为梦想而不懈努力的人,吃青菜长高高,才能实现他们心中“当奥特曼拯救世界”的梦想。

这样的早晨令我感觉丰富而饱满,又充满秩序感。

独自收拾冰箱的时候,暗暗盘算着近几天要煮什么菜,该如何搭配,怎样做有营养,小孩子又喜欢吃,怎样兼顾每个人的喜好,最好色彩上也有主辅、有点缀……

触摸那些食材——有些是妈妈从几千里外的北国带来的,比如红枣、核桃;有些是婆婆从海边新鲜打捞急冻带过来的,比如海鱼、鱼丸、海胆……

现在早已是万物皆可网购的年代,可是我们的爸爸妈妈总是牢牢记着我们爱吃什么,当成天大的事一般,不厌其烦、不畏辛苦地把家乡味道一次次亲自送到我们的小家来。

整理冰箱的过程,是再一次发现这些心意的过程,是内心一再充满感激感动的过程。

第七天。

作业:制定一周菜谱+家训家规上墙+制定家庭作息制度及出行计划。

这个作业对我来说很难,因为我是一个“今天不想明天事”的人——不知道这是特别有还是特别没有安全感。

但还是努力完成了这个作业。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感觉到对于营养的搭配和食材的变化比平时随意安排多了些有意识的用心。

家训家规,我们家没有——这件事马虎不得,需要全家人好好讨论后才能确定。

确定之后,我也十分排斥将它上墙的做法。装饰画,我也喜欢那种会带来多样解读可能性的。

家庭作息基本是规律的,因为喜欢运动,热爱阳光,早睡早起是家庭惯例。

近几年来,我们每年都有比较固定的出游计划(也只有关于出去玩儿的计划我才最热心)——每年四月复活节假期是小家庭出游,暑假我们和娘家的亲人出游团聚,圣诞节假期和婆家的亲人出游,春节则两边兼顾。

父母在,同出游。尽管旅行计划和方式会做出种种调整,需要互相适应甚至妥协。但是这些和亲人一起的旅行,让我们更深地懂得彼此,也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我相信:善于沟通、肯为彼此妥协的家庭,才是强大的、有力量、有韧性的家庭;我也相信:这一切会对孩子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七天的训练营是否会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产生根本而长久的改变,功夫恐怕还在七天之外。

2017年初乍然迁入香港蜗居的同时,也离开了我心爱的也是唯一擅长的工作。

那时候因为“不得不”,很是读了几本关于收纳整理、关于“断舍离”的书。也是因为“不得不”,我从未在收纳整理的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乐趣,更谈不上感悟了。

《转身》这篇文章里如实记录了当时的状态和心情。

时隔三年半,特别是经历过疫情对生活和心理的冲击之后,做着同样的事,有全然不同的心境。

这七天里,有挥汗如雨、兴高采烈的整理,有沉静如水、默默沉思的收纳,唯独没有抱怨与焦躁。因为这是此时此刻我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500人的大群有一个游戏规则:凡是没有提交作业的人,就不能听第二天的课程。所以到最后一天,群里只剩下200人。

在不同时刻的“遇见”,就是会导出不同的结果。

那天,小狮子说:“妈妈,我想收拾一下玩具柜,把现在不玩的玩具装在袋子里送给别人——你就可以给我买新玩具了。”我很赞成,并提供了一个大袋子。

他和姐姐一起有商有量、热热闹闹地整理起来。一小时后,臃肿的玩具柜成功瘦身。

那天,小豹子说:“我们的书柜太乱了!”自己搬了一把小椅子,挽起袖子投入战斗。我给她打开了空调。

两小时后,她骄傲地叉着腰,远远近近地审视着自己的成果。

那天,孩子爸突然踩上桌子,问我要一块抹布——他主动把灯罩擦干净了。

我也到处看,找一块细布把钢琴彻底清洁了一遍。

狮子看爸爸妈妈都在干活,赶忙前来报料:“沙发下面有脏东西!”

于是两个男生合力推动沙发,爸爸用蒸汽拖把拖地,儿子用抹布擦墙角,女儿把散落在沙发上的衣服收了起来。

大家都兴致勃勃。

因为这不是某个人在为家里“付出”,而是一家人欢欢喜喜一边合力工作,一边聊天说笑。

那天的海风吹得特别畅美,那天的饭吃得格外香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