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不离辎重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小时候,家里有个褡裢。据说老辈子人出门必备这东西。褡裢能装银子,可惜,我们那一带山穷水无,谁家都没啥银子。出门行路时,褡裢里主要装各种熟食:烙馍,蒸馍,油馍,咸菜。褡裢,实实在在就是辎重袋。这种习俗一直延伸到九十年代,不管谁家孩子去城里上学,背包里一准有自家的“奢侈”食品。开学时,背着“辎重”进城的孩子并不知道,他们不光背着父母的心意,还背着一个民族的智慧——老子说: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行军打仗,辎重最重要。那一年,平型关,日寇辎重略离,就被林师长抓住了机会,打出一场大捷,打出民族自信。
不论日常,还是战场,不论在正面,还是在反,“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都经受住了考验,证明了智慧的力量。
这事儿引申一下是不是可以出一条名言?比如: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老子就这么做了。
他说,那些治理天下的人,一定要找到你的辎重在哪里。比如:华丽的楼观不是辎重,而是过眼云烟。什么阿房宫啊,铜雀台啊,最好别折腾,真要有了,“燕处超然”,别太当回事儿。这些东西,哪个“万乘之主”真当回事儿,他就输了。堂堂天下之主,贪恋浮华,整得跟个土财主似的,没得轻贱了自己。轻到配不上天下时,天下也就和他没关系了。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轻浮的人,失去成事的根本;焦躁的人,失去修身的主君。不管到啥时候,修身抓住稳重、冷静,做事抓住辎重、根本,准没错。
那么,治理天下,“辎重”和根本是什么?老子有法宝。过些天,我们找出来读。
——山外青山之20210811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