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开面纱,跨过深渊 ——《生命之树卡巴拉》│ 书海遨游 No.20015

书海遨游 No.20015

推荐指数:☆☆☆☆

    掀开面纱,跨过深渊    

——《生命之树卡巴拉

原书阅读:950分钟

本文字数:3,565

本文阅读:9分钟

对于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进行探索的时候,往往会有点胆战心惊,怕走歪路,或者掉坑里。所以一直对卡巴拉很好奇,但迟迟不知道如何正确打开,或者说不敢打开。

这本书算是一见钟情的,看目录介绍的很全面,肯定的是这本书也一定有些偏颇的地方。但发现作者说的和我已经认知的世界有很多相通的那部分,也许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分。虽然是另一种解释世界的体系,但真理却是相通的。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作者坦诚、包容的态度。就好像其实作者已经从黄金黎明离开,或者黄金黎明这个组织其实已经没落了,甚至作者自己也说他已经背离了自己原来的观点,但依旧不影响这本书的畅销,或者说书中大部分内容只是在客观的介绍卡巴拉的象征系统,这个影响整个西方神秘学的象征系统。

很喜欢作者的一句话,“看一个现行系统是否仍活跃运作的一个征兆是,这个系统会不断的成长以及改变,而成长与改变不可避免地将不同的人带往不同的方向。”卡巴拉是在发展的,而黄金黎明却已改变。

所谓卡巴拉的象征系统就是“对一个’隐喻—地图’进行多重使用”。“卡巴拉中充满了彼此不同且相互重叠的模型和隐喻。”黄金黎明只是用了其中一套而已,就算它不在了,卡巴拉这个系统仍然会被各种引用。就像作者在书中同步介绍各个领域的应用,比如在占星符号中和在塔罗大阿卡那牌中等等。

虽然最初的卡巴拉文献始于1150年,但传说已经从伊甸园就开始了。关键那么多派系都在借用这个系统,那一定是有些什么值得探寻的。

经过16小时的硬啃以后还真的发现卡巴拉有点意思。

神秘学也好、魔法也罢,这些都是一个个概念,可能每个人心目中的解读都不一样。这也是作者在反复“提醒我们介于象征与现实之间的区别。”不要把象征或者我会说是隐喻看成了现实。

就好像卡巴拉最核心的一个圆质是梯珐瑞特,简称就是美。但这美也只是象征,并非我们理解或者认识的美。所以魔法也只是象征。“我们原本是活在象征性现实中的生物,我们的任务是去理解并掌握那个现实,而不是徒劳无功地浪费时间来逃离它。”各种象征、隐喻和解读都是在帮助我们更好的在这个现实中体验。

以此去看待那些所谓神秘甚至玄妙的东西就会更好的认识。

其实很多背后的本质都是相通的。为了把这个宇宙完整的描绘出来,相应卡巴拉的解读也是相当复杂的,借用书中的核心框架做一些整理和感悟。

简单的看卡巴拉之树是由10个圆质和22条路径构成(见附录)。“每一条路径都代表了一个觉知上的转换,或者在不同意识状态中的移动。”

而作者将所有的结构都一一剖析出来,而且是按照作者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即每一个方式都受到’存在的十个基础分类’:存在、行动、静止、延展、限制、繁殖、融合、分离、参与、以及化现。通过这些维度去认识这个繁杂的系统。

“卡巴拉的创造者以矛盾的’悖论’作为唯一可用的工具。”也以此起于未化现者的三道面纱,也是三个相互矛盾的影像:

1、AIN (恩 / 否、无)

2、AIN SOPH (恩索夫 / 无限、无尽)

3、AIN SOPH AUR (恩索夫欧尔 / 无尽光)

会位于整个树的正上方。我会联想到佛学中的“空”的境界,通过这层面纱就能看到真实的宇宙。

在这个面纱一下就是四个世界:

1、ATZILUTH (阿其路 / 原型世界)

  • “处于自身绝对不可被接近性”之中的真正宇宙

  • 有一个存在于自己本身的杯子,它的任何一切,你完全无法得知

2、BRIAH (贝来亚 / 创造性世界)

  • “在宇宙所有有意识个体的觉知中,能感知到一个宇宙”的潜能

  • 从“对杯子的基本概念”,一直到“先前你将杯子倒满咖啡之后、放在你的椅子旁、然后开始阅读这本书”的那段记忆,连同使这个杯子的经验能在你心中运作的那些感官与感知的结构。

3、YETZIRAH (耶其拉 / 结构的世界)

  • “所有这些个体一切觉知过程的总和”

  • “从抵达你眼睛的光粒子模式,到变成你神经系统内的电荷,接着再成为被你的心智总结而出的感知”的那个杯子

4、ASSIAH (阿希亚 / 物质世界)

  • “被反应在宇宙各个层次的意识当中”

  • 一个杯子

很喜欢作者这个关于杯子的比喻,很清晰的将这四个世界区分开来。我会联想到荣格的意识三个层次理论,加上外在的物质世界,就是四层。在卡巴拉里整体阿希亚也许就只有圆质10:马互特(Malkuth)来象征,即我们所指的物质世界。

横向的划分四个世界以后又纵向的形成了三个支柱:

1、意识之柱 / 平衡之柱

2、威力之柱 / 恩慈之柱

3、形体之柱 / 严厉之柱

这里精彩的地方是关于二元论的反馈。“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能够以魔法术语的解释方式被理解为两个对立力量之间的能量关系,最后形成第三个平衡的力量。”非常精彩的一个例子就是,“你的物质身体是透过生物成长之力以及死亡与衰败之力的互动而形成的,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第三个力量,我们称之为’生命’。

这也是我能看见这个世界的一个普遍现象,任意一个极性都是那么的短暂,乃至静态的平衡也是短暂的。

最后基于这个结构则产生了两种理解方式:

1、火焰路径,是下降模式属于宏观宇宙,能够传达创造的秘密,主要是跟圆质相关。

2、蛇的路径,是上升模式属于微观宇宙,是在处理救赎的工作,主要是跟路径相关。

其实对于书的主题内容,对于卡巴拉象征系统的解释我也许只能如此的提纲挈领的归纳,每一点都可以细细品味,特别是圆质和路径。按照最后部分介绍的魔法修炼,这些圆质和路径一一全部修炼(冥想)完最起码3年以后了。

当然这部分对于我来说最好的应用也许就是可以留作一个词典备查。

其实这本书还有一个有价值的地方就是魔法修炼部分。并不是说我要去做一个魔法师,而是按照作者说的修炼不是为了“想要成为魔法师”,而是更加导向“成为同一状态”。这点恰恰也是我想要达到的。当然我有我的修炼方式。

作者介绍的黄金黎明修炼体系中也有很值得借鉴的,就是修炼的三个元素,既是魔法成就的关键,同时也是其结果:

1、清楚的目标(梯珐瑞特的想象力)

2、持续的努力(葛步拉的意志)

3、学习的能力(何塞德的记忆)

在黄金黎明中对应的方式就是:研读、规律和工作记录。其实说到这,也许完全可以把魔法看成是另一种学习而已,这个世界都是相通的。任何学习,修行和成长其实都是要有这个要素,这也是卡巴拉象征系统中一个非常细小的一部分。

而且很喜欢作者的一个观点,“若只是为了追求隐藏的知识而去追求,对于许多想要成为卡巴拉资深达人的人来说,正是妨碍他们实现魔法道上之潜能的障碍。”

看过作者如此介绍魔法修炼之后,不难发现或者帮助我们去识别身边哪些是真正在做一些魔法的事情,哪些只是在做些魔鬼的事情。

这个世界上没有对错,如果觉得魔法是妖术的人,也许是还没见过真正的魔法,如果觉得魔法很神秘的人,也许还没开始走进卡巴拉的系统。其实所谓魔法只是在用另一套系统去解构这个世界,和你不一样而已。

多看看不同的系统,也许可以对这个世界有更清晰的认识。其它不敢说,所有系统中共通的部分一定就是真理。

最后低调的吼一声,“YHVH”,特措果玛顿(the Tetragrammaton)。懂的入就是了。

2020-2-19


作者:约翰·麦克·格里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