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孩子听话,相当于给孩子喂毒

发布时间:2021-07-08 

很多父母判断家庭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孩子是否听话、懂事。

他们认为,那些教育出顺从、乖巧孩子的父母,才算是好父母。但是,过于听话,太懂事的孩子,未必是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

用知名心理学者武志红老师的话来说就是:“逼孩子听话,相当于给孩子喂毒。”

这话听起来有点儿恐怖,但在孩子的身体层面来说,很容易成为现实,因为孩子被逼迫顺从大人,其内心会产生恨意,而当恨意转向身体时,就容易伤害身体,甚至导致疾病。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具体说说。

01

逼孩子听话,

容易让孩子失去自我

教育孩子遵纪守法,尊重公序良俗,这是正确的,也是必需的,但逼孩子听话,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因为逼孩子听话,就是持续地否定孩子,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不知道何谓自己的感觉,他只能活在塞满了别人话语的头脑中,而不能与自己的心、身体连结。

所以,武老师说:“持续地否定孩子,容易将孩子的自我连根拔起。”

也就是说,孩子做什么事不能以自己的感觉为中心,甚至都找不到自己的感觉,长大后就会变成没有主见,不敢做决定的人,而这样的人,就失去了自我。

就像小说《无声告白》里的莉迪亚,她最后选择离开这个世界,就是因为她无法做主自己的生活,更不能尊重自己的感觉。

比如,她读书是为了完成母亲的心愿,她假装人际关系很好,是为了满足父亲的需求,而她却不知道什么事是为了自己,她失去了自己,她的人生完全依附于父母。而这也是她父母逼出来的。

可见,当一个人失去了自我后,就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了,很容易走向极端。

02

逼孩子听话,

其实是在控制孩子

逼孩子听话的父母,其实是在控制孩子,而控制的背后,是父母焦虑引发的失控。

比如,现在的“鸡娃”父母,他们用打鸡血的方式逼孩子听话,让孩子进步,其重要的原因就是焦虑——焦虑孩子的未来、焦虑自己的面子,以及满足自己的心愿等等 。

父母用“我都是为了你好”作为理由,来逼孩子成为他们想要的“别人家的孩子”,只是他们忘了,不是每个娃都一定会成为那样的孩子,更何况,“别人家的孩子”未必是孩子自己的心愿。

所以,武老师提醒家长,教孩子时,要问问自己,是出于孩子的需要,还是出于自恋。如果出于自恋,父母教孩子时,就总会追求这种感觉:我比你强,我比你懂得多。而孩子也容易配合父母,就真的把自己弄得不如父母了。

可见,当父母出于自恋,为了控制来逼孩子听话时,孩子的“下意识”会走向落后,而这就是父母给孩子“喂毒”。

03

逼孩子听话,

会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

武老师认为,对一个人最严重的伤害是,持续地、全方位地、密不透风地、不停歇地告诉他:“你的感觉是不可靠的,你不知道自己是谁,你的自发性选择都是错的……你要按照我说的来做。不然,我就骂你、揍你、教育你,直到你听话。”

其实,这样的“听话”教育,会给孩子的身心带来极大的伤害。

就像电影《海蒂和爷爷》中的海蒂,被姨妈骗到大户人家后,一直想念爷爷,但无法回家,想家的情绪不能表达出来,也得不到理解,于是转化为胸痛、梦游等症状。

当医生知道她的病情后,克拉拉的爸爸允许海蒂回家后,海蒂的症状也就消失了。

其实,海蒂的症状就是“顺从、听话”等强制要求的“毒”在身体上的反应。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就是躯体化。

躯体化,在精神分析业内是最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说的是某种情绪不能在心理层面流动,也不能通过言语表达出来时,就有可能转过来通过身体症状来表达。

可见,逼孩子听话,让孩子顺从,就是在伤害孩子。

写在最后

看完上述的说法,或许有些父母会有疑问,难道作为父母,要让孩子放任自流吗?

当然不是这样!

文章强调的是,让孩子成为ta自己,才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

就像海蒂,在和爷爷在山上享受快乐时,被姨妈连哄带骗到大户人家,虽然哪里吃得好,住得好,但不是海蒂想要的生活,海蒂在那里是感受不到快乐的。

所以,作为父母,不要强迫孩子、逼孩子听自己的话,要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尊重孩子的选择,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我的存在,我是谁,我要什么”,而这才是孩子以后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关键。

另外,作为父母,与其“鸡娃”,不如让自己变得更好。

因为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做什么更重要。

如果父母想让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就先成为别人家的父母吧。

文:学乃身之宝
责任编辑:殷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