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与庸才任人唯亲的差别,只在这一点!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23卷 汉纪十五 
汉昭帝 始元五年(己亥,公元前82年)

【原文】

春,正月,追尊帝外祖赵父为顺成侯。顺成侯有姊君,赐钱二百万、奴婢、第宅以充实焉。诸昆弟各以亲疏受赏赐,无在位者。

【译文】

春季,正月,汉昭帝追尊外祖父赵父为顺成侯。顺成侯有位姐姐名叫赵君,汉昭帝赐给她钱二百万以及奴婢、住宅等,以充实她的财产。兄弟们也都按着血缘的亲疏得到赏赐,但没有授予封爵、官职的。

【解析】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汉昭帝继位,封赏亲戚,本是应有之义,这没什么大问题。
《汉书》、《资治通鉴》中出现上面这段材料,似乎也没什么大问题,最后一句却很突兀。
诸昆弟各以亲疏受赏赐,无在位者。
不给爵位,尚且说得过去,毕竟之前霍光说了,非功不得爵,但是这个不给官职,真就要好好琢磨了。
这个东西能切入的角度很多,今天也是浅尝辄止,稍微点一下,因为展开来说那就不是一两篇文章能够说明的,而且很多东西也容易犯忌讳。

1.从未来的角度

不给汉昭帝的这些亲戚给官职是谁的意思?
彼时,汉昭帝未亲政,霍光独揽大权,金日磾病逝,上官桀又是个滑头,盖长公主和丁外人搞的火热,桑弘羊应声筒工具人。
不给官职这个决定要么是汉昭帝,要么是霍光。
不给职位,即不给权力,不参与朝堂中。
这有多层含义。
其一,不参与,未尝不是一种保护,省得被这些在汉武帝手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官僚玩死。
其二,如果参与了,那么他们作为外戚,背后站着就是汉昭帝,他们搞事情,霍光等人收拾还是不收拾?
不收拾,法度失威,收拾,又打汉昭帝的脸,激化矛盾。
干脆别搞进来,省得将来出矛盾出现不好处理。
咱们把这个问题,延伸到现在的企业或者体制内。
领导想要把亲朋好友搞到进来,那就要面临未来出现矛盾之后如何处理的问题。
与其到时候闹得家宅不宁,倒不如提前制止,不进来,啥问题都没有。

2.从汉昭帝的角度

彼时朝堂什么局面?
汉昭帝名义是皇帝,权力却大多在霍光手中。
汉昭帝想不想收回权力?必然是想的。
但是,收回权力分几步走。
其一,成年。其二,有自己的人。其三,霍光逐渐交权。
其一和其三当前都不可行。
唯独提前培植自己人是可行的。
比如,提出封爵金日磾次子金建,未尝没有培植党羽的意思。
同样,封赏自家亲戚,如果让其当官,同样也是在朝堂中培植自己人。
相比其他人,有血缘关系的亲戚,相对心理上更靠谱一些。

3.从权力的角度

这一点其实是对第二点的延伸。
权力稳定要有自己人在关键位置上。
但是,什么样的人才算是自己人?这个不是今天的主要。
对于汉昭帝而言,他当前的自己人,亦或者能用的人,说来说去,无非就几种。
其一,亲戚;其二,玩伴;其三,身边的宦官。
前者是血缘,后两者是关系亲密。
其一和其三造成了汉朝尤其是东汉外戚宦官轮流坐庄的乱局。
但是,在权力角度上来说,想要权力稳定,尤其是像汉昭帝这样大权不在自己手中的人,他想要把权力收回来,必然要用这三种人。
这三种与汉昭帝存在的各种关系,会产生信任、依靠的感觉,从而托付事情亦或者授予权力。
其实你看一看现在各种公司、组织之内,一把手和关键岗位多多少少又类似的关系,彼此关系都不错。
尤其是在一些私有企业,这种现象更明显。
就连创业公司,合伙人之间彼此也极有可能有一些比如同学、同事、发小之类的关系存在。
你要真没点这个关系,人家还真不好信任了。
所以,这个又与第一个问题产生了一个冲突。
即,这些人你信任,某种程度你能放心用,但是你用也容易产生问题,最后反噬到自己身上。
所以其中的度极难把握。

【启发】

要说启发,古代不像现代,古代皇权最大,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安排个自己亲戚当官,真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
当然,现在这种情况也有,不过还是比较看重影响。
就像前几年热播的《人民的名义》,你细细咂摸一下,里面除掉那些百姓,当官的彼此是不是都有什么同学、亲戚、发小之类的联系?
这东西不点破。
所以说,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别管是东西中外,这种任人唯亲,任用亲属的现象必然存在。
这个既有人际关系的往来,更有上位者权力控制的需求。
区别只在于,用到什么程度,带来什么影响。
单纯的任人唯亲最是愚蠢,而通过这个完成权力集中控制,甚至完成权力意志的影响扩散,这才是最终目的。

不求打赏,只求到下面给个赞,好不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