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旭晨||笔墨作刀枪 战报斗敌顽

笔墨作刀枪  战报斗敌顽

文/栗旭晨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主席就十分重视借助党的报刊配合党的中心任务,打好打胜宣传战。全面抗战爆发后,毛主席就要求报纸向前线官兵和全国人民广泛宣传"抗战到底,反对投降妥协"的抗战理念,并提出三条具体的宣传方针:一是宣传抗战典型,二是揭发、清洗、淘汰民族阵线中存在着与增长着的消极性,三是将敌人一切残暴兽行的具体实例,向全国公布,以提高发扬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八十多年前,在抗战最困难最严峻时期,山西东忻县县委创办了《边哨报》,以文字当血肉,用笔墨作刀枪,成为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与敌顽开展斗争的有力舆论工具,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红色记忆。

1939年10月,晋察冀边区二地委派郭高岚同志到忻县任工委书记。区一级的党、政、群等机构虽已建立,但很不健全,全县党员只有60多人。村政权除肖家山、武家山和南山深处一些小村庄完全由我方控制外,日伪军占领了大部分村庄,但整个平川地区中间地带很大,群众中蕴藏着极高的抗日热情。日寇占据忻县城,并在同蒲铁路沿线的忻口、播明、豆罗、平社、北义井等地设立了据点,敌人一方面集中兵力保护其据点和交通线,一方面对我县委机关和肖、白、武、定、刘一带进行频繁"扫荡”,对我平川地区进行骚扰袭击,斗争形势异常残酷。

县委根据斗争形势,按照上级党委的指示精神,积极领导全县党政军民,加强建立党组织、抗日武装,积极开展抗日斗争,巩固我方控制的村庄,不断向前推进,逐步控制中间地带,缩小敌伪统治区。同时,团结各阶层抗日力量,发展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0年春,县委成立了县基干游击大队,主动岀击,打击敌人,护送地方干部,到夏天基干游击大队发展到一百多人。基游队镇压汉奸、特务,运用灵活的策略,对付凶残的敌人,使群众最大程度地避免损失,大大便利了工作的开展。

在反顽固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大好形势下,整个晋东北的抗战局面有了很大的好转。1940年夏天,地委和定襄中心县委陆续派来一批干部,充实了党、政、群团体,全县党员发展到140多人,有20多个村庄建立了党支部,据此,地委决定将县工委改为县委,区、村政权和抗日群众团体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发展。由于斗争的需要,亟需有一个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参加抗日的宣传工具。县委成立后,县委书记郭高岚同志说,东忻县是晋察冀边区的前哨,就办张《边哨报》吧,作为掩护县委的工作机构。同时决定以县委秘书李平为主,编印这份报纸。

万事开头难。敌人对我边区经济封锁十分严密,油墨、纸张非常紧缺,最困难的是没有油印机。县委事务秘书郭养宜通过各方面的关系,想办法从敌占区买回一部油印机,又通过关系买回了一些油墨和纸张。李平从有洋戏匣子的人家里要了几个唱机上用过的的针头,插在高粱秆箭箭上,用线绑紧,做成了铁笔。1940年5月,第一张《边哨报》在令归村董成怀家的耳房里诞生了。从此,县委的同志有了掩护,群众都知道李平他们几个是报社的。

《边哨报》的报头由郭高岚书写,为了醒目,用红油墨印刷。报纸八开大,每隔7至10天岀一期,只发到各区、村党支部。报道内容主要是配合斗争形势和上级党委的中心工作,指导对敌斗争。同时,也及时报道我基干游击大队打击敌人取得胜利的消息,报道送公粮、做军鞋、合理负担的模范事迹,还揭露敌人的烧、杀、掠、抢丑恶行径。县委书记郭高岚、宣传部长陈苏人亲自写稿,报纸办得生动活泼,喜闻乐见。

东忻县大部分地区都是平原,开展游击战比较困难,《边哨报》就发表了《保留青纱帐,战胜小日本》的评论,号召群众秋收后,一定要留下青纱帐,为了开展游击战,更好地打击敌人。

1941年春,基游队队长赵先荣同志在破坏敌人交通后,在麻会一带与敌人遭遇,不幸光荣牺牲。县委在《边哨报》上刊登了赵先荣同志的模范事迹,号召全县党员群众向赵先荣同志学习。县委书记郭高岚写了挽联,刊登在报纸上:

胸怀正义干革命,

为民族先死。

足踏血迹上战场,

而光荣殉国。

将眼泪咽下胸膛,

向烈士致敬。

用枪弹杀尽敌寇,

为死者报仇。

这张报纸发岀后,党员群众争相传阅,极大地鼓舞了群众抗战的信心和斗志。根据妇女识字不多的实际,编写了妇女识字课本,刊登在报纸上,又油印成小册子。有两句话广为流传:"不擦油,不抺粉,省下银钱打日本。”

斗争是残酷的,办报也十分艰难。敌人经常"扫荡”,同时包围几个村子。办报的同志把油印机装在麻袋里,放在老乡的柴草堆里,先把蜡板刻好,纸裁好,争时间抢速度油印好,再把机子收拾好藏进柴草堆里。为了安全起见,睡觉时都单独行动,互不知晓,以免岀了问题,损失惨重。1941年8月,李平刚在令归村刻完新一期报纸,天快亮时,忽然听到枪响,大家翻墙跳到另一条巷子里,一群日本鬼子正埋伏在那里,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拐进一户百姓家。素不相识的大嫂用手指指菜窖,大家跳进窖里,大嫂用高粱秸秆和杂物盖住窖口。郑中和同志年纪大,跑的急,按捺不住咳嗽起来,大嫂家十三四岁的儿子使劲儿扭揪妹妹的屁股,小妹妹的哭声掩没了窖里的咳嗽声。敌人穷凶极恶地打那位大嫂,把胳膊都打坏了,但坚强的大嫂一个字也没说。

就这样,从1940年5月到1941年7月,《边哨报》岀了四十多期。后来因为斗争形势需要,报纸因故停办了。但《边哨报》就像一粒粒红色的种子,撒遍忻县大地,又如革命的曙光,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发岀了坚决抗战赢得解放的最强音,在忻州乃至山西抗战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值得我们永远追崇永远怀念。

(参考书目《忻州文史资料》《忻州革命回忆录》及郭高岚、李平回忆录和实地采访所写)

作者简介

栗旭晨,山西省忻府区人,现任忻州市广播电视台专题部主任。被评为山西省第五届百佳新闻工作者,荣获全国新闻工作者荣誉证章。发表文学作品180万字,有散文集《梦里花落》《梦里花开》行于世。散文《杨胡的葡萄熟了》获全国第二届"郦道元杯“文学作品大奖赛一等奖。散文《致敬两棵老槐树》获全国首届"远方”杯诗文大赛二等奖。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栗旭晨||"战犯"戴炳南就擒记

栗老师||致敬新时代最美劳动者 (颁奖词)

栗旭晨||德重仰高风 祥慈牵后浪

栗旭晨||愿承甘露润苍生

栗旭晨||栗公中和传

(0)

相关推荐

  • 栗旭晨||黄士元俘捕伏法记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6月29日 永定起义

    6月29日 永定起义 : 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传到福建永定后,成立了永定县委,具体领导和组织群众武装起义.1928年5月,中共永定县委召开全县党员大会,决定举行起义,并成立了起义指 ...

  • 华县解放后的肃匪反霸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县解放后的肃匪反霸 作者 李应泌 华县虽然已经解放,但由于解放前敌特活动猖獗,敌情复杂,他们中还有一部分仍不甘心失败和死不悔改的顽固分子,或不服管训,或私藏 ...

  • 栗旭晨|| 追思河帅栗毓美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栗旭晨|| 忻县抗日义勇军建立前后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栗旭晨||蒲阁寨围困战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栗旭晨||攉石盆的传说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栗旭晨||忻县同盟会会员闪耀三晋大地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栗旭晨||忻县解放初期剿匪记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栗旭晨||愿承甘露润苍生

    愿承甘露润苍生 文/栗旭晨 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云门寺西六七里闻符公兰若最幽与薛八同往>中写道:愿承甘露润,喜得惠风洒.在全国诸多称之为甘露寺的寺庙中,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河北邯郸广府甘露 ...

  • 栗旭晨||栗公中和传

    栗公中和传 文/栗旭晨 栗公中和者,晋北忻府区奇村镇南高村人也.贱为布衣,贵乎无争.贫为农夫,富在有德.公生于1928年6月,卒于2019年8月,享耄寿九十有二. 公生之年,遭逢战乱,连年大旱,贫穷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