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传说故事——豨莶草的故事
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残暴无道,各地 叛军、军阀混战,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其中中原地区百姓受害最深,大批百姓往南 逃难。由于逃难的百姓太多,一路上粮食被 部队征收,大部分难民都食不果腹。
逃到江南的难民,由于水土不服,加之南方气候潮湿,大部 分的难民都出现了四肢关节疼痛。处于战乱时期的人们,由于缺 医少药,而且缺少粮食,因此大部分的难民即使逃到了南方,能 够活下来的也只有一小部分。这活下来的难民也都大部分患有四 肢关节疼痛等病。
难民们由于缺少粮食,只好吃树皮和草根,最后连树皮和草 根都吃完了,就吃观音土,最后大部分难民都因为吃观音土而撑 死。在逃难的人群中有一对孤苦伶仃的母子俩。母亲由于四肢关节疼痛,已经不能行走多日了,且长期吃不饱,已经是奄奄一息 了。瘦小的儿子,看着奄奄一息的母亲,悲愤不已,他决定让母 亲在离世之前吃上一顿好的。于是他独自一人去村里讨饭,由于 粮食已经被军队征收了,他在村子里转了整整一上午都没有讨到 一粒粮食。正在他失望的时候,他看到路边有一头小猪在啃食路 边的一株长着黄白色花的野草。看到这一幕,他便想,既然猪能 吃这种草,那人也肯定能吃,他就尝了一下这株野草,感觉有点 苦,味道也不是特别的难吃。于是,他便采了很多这样的野草回 去,用水煮了给母亲吃。
母亲在吃完野草后,四肢疼痛的症状竟 然渐渐的好转了,这让母子俩惊喜万分。于 是他们便把这种草能治疗四肢疼痛的作用告 知了其他的难民,其他的难民纷纷按照他们 说的去找这种野草吃,吃后不仅能填肚子,
还治好了他们的关节四肢疼痛等毛病。由于这种草原本是猪吃的, 所以他们都把这种草叫做肥猪草。这个肥猪草就是我们今天所说 的豨莶草,不仅具有祛风湿,利关节,解毒的功效,而且能够用 来治疗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半身不遂、 风疹湿疮等病。
【名称】豨莶草
【别名】猪膏草,稀莶草,粘糊菜,希仙,虎莶,绿莶草,大叶草,肥猪苗,肥猪菜,粘苍子,黄花仔,粘不扎,风湿草,
【归经】辛,苦,寒。归肝、肾经。有小毒。
【功效】祛风除湿,通利筋骨,通经活络。
【功效特点】本品善化湿热、除风痒,为湿热疮疡及皮肤风疹、湿毒瘙痒的要药。酒制后其性由苦转为甘温,于祛风逐湿之中寓有补益肝肾之效,故可用于四肢麻木、筋骨疼痛、腰膝酸软等证。
【功效主治】
1.祛风除湿,通经活络:①用于风湿痹痛即风湿性关节炎,本品有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之效,常与当归、五加皮、海风藤等同用,也可以本品一味为末,酒蒸制后炼蜜丸服。②用于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用本品通经络、调气血,常与黄芪、当归、地龙等同用。
2.化湿热,除风痒:用于皮肤风疹、湿疮瘙痒,可与白鲜皮、苍耳子等同用。
3.疗疟疾:用于疟疾,以本品30克,水煎分2次服。
【鉴别应用】臭梧桐与豨莶草,均能治疗风湿痹痛、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然本品善祛筋骨间风湿,可治中风瘫痪,而臭梧桐又能平肝阳,治疗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
【配伍应用】
1.配海桐皮:海桐皮苦辛平,入血分,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偏于走上;豨莶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解毒降压。两药配伍应用,功能祛风除湿,通利血脉,降低血压,用于风湿痹痛、筋骨不利、骨节疼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或小儿麻痹后遗症。
2.配威灵仙:两药皆能祛风湿止痛。稀莶草善利筋骨,威灵仙善于通络,两药相须为用,功效更著,用于风湿筋骨疼痛、四肢麻木等。
【注意事项】病人四肢麻痹、骨问痛、腰膝无力,由于脾肾两亏、阴血不足,不因风湿所致者,不宜服用。
【用法用量】内服:9~12克,入煎剂,捣汁,或入丸散。外用:鲜品捣敷,或水煎熏洗;干品研末撒。
【来源产地】
为菊科豨莶草属植物腺梗豨莶或豨莶,以全草入药。腺梗豨莶(毛豨莶):野生于山坡或路边,较常见。分布于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豨莶(感冒草):生长于山坡、路边,较常见。分布于我国南部地区。夏、秋二季花开前及花期均可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切段,生用或黄酒蒸制用。
【参考资料】
《新修本草》:"稀莶,味苦,寒,有小毒。主热茧,烦满,不能食。生捣汁,服三、四合,多则令人吐。叶似酸浆而狭长,花黄白色。一名火莶,田野皆识之。"
《本草纲目》:"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痛膝弱,风湿诸疮。"
《本草从新》:"生寒,熟温。"又云:"长于理风湿。毕竟是燥血之品,特之为补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