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破解“经方难用好”的困局
“经方好用”是大家经过大量临床实践一致公认的,可是“经方难用好”也是许多中医大夫遇到的问题。如何能够像医圣张仲景一样准确掌握方药的选择和变化?应用经方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合用经方时应该如何选择?今天,经方名家刘方柏教授将通过3则医案为我们一一讲解。
经方奇效的取得,有时在于对仲景同治一病时,所出不同方剂的准确选用,同时,也在于熟练地掌握两方联用之类的技巧。
如1992年1月18日治简某,男,41岁。气从小腹上冲,断续发作一年余。伴腹痛,腹中鸣响。发作时须不断用拳捶打胸部,日作数次。曾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无效。近10天来发时疼痛加重,如咬如钻,难以忍受。大便干结,嗳气频频。脉迟细,舌质略红,苔黄。本患属奔豚气无疑。本病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立专篇列论,而所出奔豚汤、桂枝加桂汤及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三方选哪个方呢?
细究奔豚汤用芎归芍四物之半以和血利血,芩半草姜小柴之半以和缓其疾,总体性偏凉而用在和。苓桂甘枣汤治奔豚欲作而非已作,且重在祛水饮而防悸动。只有桂枝加桂汤温通心阳而降冲逆,所主之“气从少腹上冲心”,不仅与该患症状相符,且可以其温散之力,解除寒邪收引拘急导致的如咬如钻的剧痛。
但患者还有另一主症即嗳气频频,单用桂枝加桂汤对于患者气逆这一重要主症,恐怕还力薄难逮。乃加用和胃降逆之旋覆代赭石汤,药用:
桂枝25克,白芍20克,炙甘草10克,大枣10克,旋覆花10克(包),半夏10克,党参30克,赭石10克,生姜30克。
服药2剂,诸症大减,加李根白皮,再服3剂痊愈。10余年后,因他病来诊,询知从未复发。
这种经方合用,很多时候是遵条文即可,而有时却是既循病机又遵条文的。
如一黄姓女患,45岁,每于生气即小便淋沥、频数,断续发作两年多。近来更增忧虑时亦发。发时5~10分钟小便一次,淋沥不尽难以自控,历经中西治疗不效。来诊时,持续不止已月余,候诊短时内两次登厕,嗳气频频,口渴。脉迟细,苔白。诊为气机不利,气不化水,治当化气行水,疏利气机。循病机投化气行水之专剂五苓散,遵条文用治“噫气”不除之旋覆代赭石汤。处以五苓散合旋覆代赭石汤加味:
猪苓10克,茯苓15克,泽泻30克,白术12克,桂枝10克,旋覆花10克(包),半夏12克,赭石10克,党参20克,甘草10克,枳壳10克,益智仁10克。
服完2剂,小便近2小时一次,每次量大增,嗳气大减,原方续服10剂而愈。
方证相对是经方应用的基本原则。专方则是指治某病或某证的专用方,如寒饮咳嗽之用小青龙汤,蛔厥证之用乌梅丸,气郁证之用四逆散等。专药的应用则是建立在经方可以加减这一认识基础上的。
临床有是证用是方,甚至在其证“不必悉具”时仍可加以使用。而“证”是患者机体对致病因子在某阶段中反应状态的综合概括,具有阶段性。即是说某病过程中,可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证”。而不论何时期、何阶段,作为该病的基本病理又始终存在,所以,不少情况下在遵方证相对原则时,不应忽视添用专病专药,以杜疾病的“根”。
如代某,男,12岁,患急性肾炎住院,中西医治疗40余日不效。来诊时面浮肿,少尿,口渴思饮,尿常规:蛋白+++,红细胞+++,脓球++,管型++。脉细数,舌干稍红。处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服5剂肿消而尿检如故。乃循方证相对原则,遵“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栝楼瞿麦丸主之”,及“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条文,并据湿热之邪存在于肾炎全过程的病理特点,加用清利湿热药,处方:
花粉10克,瞿麦12克,茯苓12克,山药15克,猪苓12克,泽泻20克,阿胶10克(烊),滑石30克,忍冬藤30克,黄芪30克,赤小豆30克,野菊花30克。
日1剂。服完3剂尿蛋白等消失,偶见红细胞,守方服2个月,诸症消失,多次尿检正常。
这种“以病加药”的应用,临床常以经方加特效药的形式体现,它包括后世研究发现的多种特效药。
刘方柏教授是当代经方名家,尤其擅长于用经方治疗疑难重症,前段时间我们推荐过刘方柏教授的两本著作《刘方柏重急奇顽证医案》和《刘方柏疑难证治二十法——如何把“临证思维”落到实处》,大家看过精彩书摘之后反响十分热烈。今天文中的讲解想必大家也是意犹未尽,还有更多的干货解说都在这本书中——
本书介绍了当代五位经方名家冯世纶、刘方柏、熊继柏、郭博信、黄煌的中医临证之路,他们的出身和从医经历各不相同,但都被经方的魅力所吸引着,始终不渝地进行着经方的研究,在自己的行医之路上开辟出了广阔的天地,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本书展示当代经方名家的治学之路、师承心得、临床体悟、大家风范,为中医临床者、研究者、学习者,提供可师可法的名师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