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71
第四卷治外篇
A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B 现代汉语
有思想文化的人,了解自己不足而获得更多新认知,这是文化认知大道;没有思想文化的人,认为没有文化是常态,这是一种病。圣人日修不离辎重,不是病态,而民众却认为日修读书是一种病。到底谁真正有病?圣人日修不离辎重,不是病啊。
C 各家注释
1河上公注:知道而言不知,德之上。不知道而言知,德之病也。圣人无此强知之病者,以其苦众人有此病。
2陆希声注:明白四达,若不知者,其知尚矣。不知此明白四达者,其知病矣。夫唯能病其所病,是以其病不能病。圣人所以不为知所病者,以其能病其知之病,是以其知不能病也。
3杜光庭注:乃强知为非,要忘知契道。圣人强知之病不为之,故无病焉。行人能了此圣心,复何病之有。
4陈象古注:知道之冲,谦虚不足,犹为不知,知之上也。实不知而强知,穿凿其义,失於自然,是以为病。原宪曰: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知不知道为病,能求知道以除其不知道之病,故无病可及,所以不病矣。
5吕吉甫注:道之为体,不知而能知者也。知其不知,而以不知知之,知之至者也,故曰知不知,上。虽知其不知,而以知知之,则其心庸诅而宁乎?
6苏辙注:道非思虑之所及,故不可加。然方其未知,则非知无以入也,及其既知而存知,知则病矣。故知而不知者上,不知而知者病。
7时雍注:道本无知也,以无思无虑而知道矣,故曰知不知,是谓真知,能知不知之知者,其知尚矣。不知不知之道,而昭然有知者,高谈妙论,以究本穷元,其知病矣。唯知知病为病而忘其知者,是以不病也。
8邵若愚注:能悟心无其心,此为尚矣。道者,心常无思无欲,寂然不知心之所住,若知者是病矣,夫惟能病知为病,则不被所知为障,是以不病。夫圣人之不病者,以其病知为病,是以不病。
9王夫之注:府天下以劳我,唯其知我;官我以割天下,唯其知天下。夫岂特天下之不胜知?而知者,亦将倚畔际而失迁流。故圣人于牛忘耜,于马忘驾,于原忘田,于材忘器,闷闷于己而不见其府,闷闷于天下而无以为官。
10林虞斋注:于其至知,而若不知,此道之上也。于不可知之中,而自以为知,此学道之病也。人能病其知之为病,则无此病矣。圣人之所以不病者,盖知此知之为病而病之,所以不病。
D本注
1本篇为治外篇之十五,阐明文化学习的重要性。普通民众和圣人区别,在于是否具备思想文化,认知不同,追求不同;圣人非先天为圣,察己不足,乃后天日修而成;民众为民众,求欲逐利,日随性而纷立,故为民众。
2 知,为有思想文化;不知,为认识到不足之处;所以有思想文化的人,能够认识到文化的可贵和不足,这是应该提倡。不知,为没有思想文化;知,没有思想文化不认为不好,所以是一种病态行为,不治之病。 尚,会意,从八,向声,本义尚且;《说文》曾也。
3圣人因为日修不离辎重,所以为圣,不是病;民众认为圣人不同流他们,是有病,是读书的毛病,这是民众和有思想文化的人,根本差别。民众以私心看世界,世界皆私心,放纵自己,图己好乐,对与错?病非病?有思想文化人则读书如餐饮,日日坚持,明于理,明于心,明于志,下为己身,中为家人,上为社会,为文化认知的社会大道所在;无思想文化,与有思想文化差别如此之大,分立两极,不可共存。
4无思想文化,与有思想文化,到底是谁真正有病呢?或无病,纵私欲以享乐,或无病,行私利以市尊,或有病于察己不足,或有病于日修博览群书;民众群视下,非无病,实患于毒瘤之深,非三五日可除,更非短期所根除,是以社会因私利之心,陷入病态之中,逐利纷纷,反视社会大道,正道为病也,所以圣人日修不离辎重,不为病,而为圣。